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年级科学下册(课时精练)含答案 教科版6.观察土壤瞭望台1.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2.知道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3.了解土壤的组成。重点:意识到土壤对人类非常重要,知道土壤里面有什么。难点:会通过实验来了解土壤的组成。一、填空题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______________。2.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______________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______________观察。3.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______________进行分类。4.最大的土壤颗粒是______________,它的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______________都没有办法看清楚。二、判断题1.土壤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 )2.蚯蚓等动物生活在土壤里,可以推测出土壤里应该有空气。( )3.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验证土壤的成分。( )4.土壤中只有石块、沙砾、粉粒、黏粒这些物质。( )5.观察土壤时,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 )三、选择题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由水、空气、腐殖质等多种物质组成B.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都一样C.土壤对动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土壤中,由动植物腐烂后产生的黑色物质是( )。A.腐殖质B.岩石碎屑C.沙3.把土壤倒人水中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沉在最下层的是( )。A.小石子B.沙C.黏土4.在土壤变干的过程中,其中的( )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A.沙砾B.水分C.黏土5.把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沙砾一粉沙一黏土一沙B.黏土一粉沙一沙一沙砾C.沙砾一沙一粉沙一黏土6.从科学角度来看,“落叶归根”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是因为枯死的树叶可以转变为土壤中的( )。A.腐殖质B.矿物质C.沙砾四、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土壤中的成分,完成以下表格。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得出的结论将密时的装有土壤的瓶子放在阳光下晒 瓶子内壁有水珠有气泡冒出 土壤中有空气捻一捻 土壤中有石块、砂砾搅拌水里的土壤后静置 土壤中有黏粒和粉粒加热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五、综合题小柯在田野里采集里一些土壤并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1.将土壤倒入盛有水的杯中并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沉积物的分层情况。实验中,让搅拌后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其原因是( )。A.让土壤能充分溶解在水中B.让水分从土壤中分离出来C.让混合物能充分沉淀下来2.请在下图中画出土壤沉积物的分层情况,并用“ →”指出粉沙层的位置,并标注名称。(用大小不同的“○”代表不同的颗粒)3.在搅拌的过程中,发现产生了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____;把一小块土壤放在铁盒内灼烧,闻到了焦糊味,说明土壤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4.随后小柯对采集到的土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测得以下的土壤成分比例,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空气 水 沙 沙砾 黏土 腐殖质25% 25% 14% 16% 15% 5%沙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良好。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中黏粒、沙粒含量适中,质地介于黏质土和沙质土之间,兼有黏质土和沙质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的土壤,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小柯采集的土壤属于(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5.该土壤的渗水性和透气性______________(填“较好”或“较差”)参考答案一、1.植物 2.肉眼 放大镜 3.微粒 4.砂砾(小石子) 肉眼二、1.√ 2.√ 3.√ 4.× 5.√三、1.B 2.A 3.A 4.B 5.C 6.A四、观察方法 我的发现 得出的结论将密时的装有土壤的瓶子放在阳光下晒 瓶子内壁有水珠 土壤中有水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 土壤中有空气捻一捻 有粗细不等的颗粒 土壤中有石块、砂砾搅拌水里的土壤后静置 分为几层 土壤中有黏粒和粉粒加热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 土壤中有腐殖质五、1.C 2.3.空气 腐殖质 4.C 5.较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