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等2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二实验小学等2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

资源简介

六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评价
科学(1)
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眼球的组成部分包括( )。
①瞳孔 ②晶状体 ③睫状体 ④视网膜 ⑤视神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球是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瞳孔、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视神经五部分。
2. 下列做法中,不能预防眼病的是( )。
A. 经常用手揉眼睛 B. 不与家人共用毛巾 C. 定期检查眼睛
【答案】A
【解析】
【详解】预防眼病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和别人共用毛巾、脸盆,洗脸水,不用不干净的手或纸巾揉擦眼睛,手巾、手帕要常洗,还要定期检查眼睛。所以,选项中经常用手揉眼睛是不卫生的行为习惯,不能预防眼病。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嗅觉和味觉互不干扰
B. 感冒引起鼻塞后会导致嗅觉暂时失灵
C. 失去嗅觉的人吃东西时会感到“食不知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食物进入口腔时,我们不仅会感知到其基本的甜、酸、苦、咸、鲜五种味道,还会同时感受到食物的气味,嗅觉与味觉的交互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感知食物的味道。A错误。
B.感冒时,鼻腔内的黏膜会因为炎症而肿胀,导致鼻塞。鼻塞会阻碍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从而影响到嗅觉的正常功能。因此,感冒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嗅觉暂时失灵。B正确。
C.嗅觉和味觉在食物感知中是相互关联的。当嗅觉功能受损时,即使食物在口腔中产生了味道,但由于缺少了嗅觉的参与,人们往往无法完全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从而感到“食不知味”。C正确。
4. 下列可以预防耳病的做法是( )。
A.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B. 长时间戴耳机 C. 用尖锐物品掏耳朵
【答案】A
【解析】
【详解】保护耳朵、预防耳病的方法有:保护耳朵的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不用力扭耳郭、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尽量避免噪声、不使用或不长时间用耳机等。
5. 小科用橡皮筋将一块气球皮绷紧扎在圆筒一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了一个小泡沫球,然后在圆筒另一端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反复弹起。这个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 物体振动发声 B. 鼓膜的振动 C. 声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能听到声音就是因为耳朵内的鼓膜振动。图中的这个实验模拟的是鼓膜的振动。故B符合题意。
6. 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被吸入( ),嗅细胞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闻到了气味。
A. 舌头 B. 肺 C. 鼻腔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的鼻腔内有嗅细胞,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部,受到气味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过嗅觉神经末梢,神经冲动经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导至大脑皮层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嗅觉。如果感受器持续接受该气味的刺激,其产生的神经冲动能力会随着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是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7. 用蜡烛、凸透镜、白纸板做眼睛成像实验,其中白纸板模拟的是( )。
A. 瞳孔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实验中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
8. 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最可能是对( )刺激产生的反应。
A. 蚊虫叮咬 B. 寒冷 C. 炎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可能是对寒冷刺激产生的反应。如果皮肤被蚊虫叮咬则会红肿,可能伴有瘙痒;如果皮肤受到炎热的刺激,则可能变红,变黑,严重时会被晒伤。
9.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种子是否有果皮对它们进行分类,下列( )属于无果皮的植物。
A. 小麦 B. 花生 C. 松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植物的种子是否有果皮对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松树属于裸子植物,有种子,但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着;小麦、花生都属于被子植物,有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
10. 检查视力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B 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4米远,面向光源,让光线直接射人眼睛
C. 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昏暗处,表的5.0(或1.0)行要低于受检者的眼睛
【答案】A
【解析】
【详解】检测视力的正确方法:1、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3、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 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线,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观察物体的颜色,用到的感觉器官是眼睛。
12.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等构成的。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13. 夏天,天气晴朗时我们走出房间常会感觉“睁不开眼”,这是因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 )
【答案】√
【解析】
【详解】正常人在强烈阳光下会出现睁不开眼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生理反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眼睛遇到强光后自然会出现一个闭合的现象,可以佩戴墨镜来防止强光刺伤眼睛。
14. 检查视力时,欣欣站在3米处单眼能看清标准对数视力表内第一行的“E”,则她的视力是1.0。( )
【答案】×
【解析】
【详解】按照计算公式,视力=被检眼与视力表距离(m)/5×0.1,如在3米处看清标准对数视力表内第一行的“E”,则为3/5×0.1=0.06,因此视力一般为0.06。
15. 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
【答案】√
【解析】
【详解】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眼睛的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16. 频繁掏耳朵可以保持耳朵清洁,能预防耳病。( )
【答案】×
【解析】
【详解】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我们平时要注意对听力的保护,频繁掏耳朵容易碰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鼓膜,影响耳部健康,影响听力。
17. 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
【答案】√
【解析】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同时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18. 炒菜时盐放多了,加点糖,就感觉菜不是很咸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加了糖,会减弱舌头对盐的感觉,所以感觉不是很咸了,但这种食物不要多吃,因为高盐高糖,不利于身体健康。
19. 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在嗅觉、味觉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
【答案】×
【解析】
【详解】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在嗅觉、味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
20.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物等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 )
【答案】√
【解析】
【详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注意防晒,防止晒伤;按时睡觉,促进皮肤自我修复;勤洗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换贴身衣物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保护皮肤。
21. 在阳光照射下皮肤会变黑,严重时皮肤可能会被晒伤。( )
【答案】√
【解析】
【详解】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长时间在阳光照射下皮肤会变黑,严重时皮肤可能会被晒伤。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皮肤。
22. 对海鲜过敏的人吃了海鲜后皮肤会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
【答案】√
【解析】
【详解】皮肤对刺激的反应:感到热时,皮肤会排汗散热;感到冷时,会汗毛竖起、起鸡皮疙瘩;被蚊虫叮咬,可能会出现红点或红肿;受到阳光暴晒,皮肤会发红甚至出现炎症。常见的皮肤病有痱子、湿疹、水痘、海鲜过敏等。对海鲜过敏的人吃了海鲜后皮肤会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23. 皮肤受到任何损伤都不会恢复,所以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皮肤。( )
【答案】×
【解析】
【详解】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皮肤。皮肤受到轻微损伤后会自动恢复。
24.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不同的特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种类。( )
【答案】√
【解析】
【详解】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5. 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我们只感受到了苹果的味道。( )
【答案】×
【解析】
【详解】嗅柠檬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的混合味道,由于闻到了柠檬的酸,同时又尝到了苹果的味道,所以会产生苹果和柠檬的混合味道。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26. 眼睛是人体的( )器官。
【答案】视觉
【解析】
【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能观察物体软硬、粗糙程度。
27. 味蕾中的( )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答案】味觉
【解析】
【详解】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28. 耳朵的结构中,( )是半透明的薄膜。
【答案】鼓膜
【解析】
【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
29.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 )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二歧分类。
【答案】一分为二
【解析】
【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所以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二歧分类。
30. 归类题。(下列做法能预防近视吗?请归类,只选序号)
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 做眼保健操
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 多到户外活动
能预防近视的做法: ( )、( )。
不能预防近视的做法: ( )、( )。
【答案】 ①. ② ②. ④ ③. ① ④. ③
【解析】
【详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我们要保护眼睛,要坚持做眼保健操,要在光线柔和、稳定的环境中看书,多户外运动,注意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我们既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也不要在弱光下看书,也不能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以免眼睛容易疲劳。所以,图中能预防近视的做法:做眼保健操和多到户外活动。不能预防近视的做法: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和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
五、综合题。(每空2分,共12分)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1. 将下列耳朵的结构名称填入上图对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①鼓膜 ②耳蜗 ③听小骨 ④外耳道
32. 耳朵分为( )。
A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 中耳、内耳两部分 C. 外耳、中耳两部分
33. 外界声音传到我们耳朵的过程是( )。
A. 耳郭→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 耳郭→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
C.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答案】31. 32. A 33. C
【解析】
【分析】耳朵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听小骨和鼓膜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神经组成。
【31题详解】
根据图示结合耳朵构造,外耳道是长长的通道,听小骨是三块小骨头,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耳蜗的形状像蜗牛。
【32题详解】
耳朵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听小骨和鼓膜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神经组成。
【33题详解】
物体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所以,外界声音传到我们耳朵的过程是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六、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那么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相同吗?某科学小组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①一名同学戴上眼罩,另一名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戴眼罩的同学的手指尖、手背、手肘。
②让戴眼罩的同学体验哪个部位感觉有两支棉棒触碰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支棉棒触碰。
③同学交换体验,交流体会,并记录测试结果。
实验记录:
被触碰的位置 手指尖 手背 手肘
感觉到的棉棒数量
1
34. 将上述实验记录补充完整。
35. 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神经分布( )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度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度弱。上述三个部位中,( )的神经分布最多。
36. 实验延伸:用棉棒触碰手指尖时,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 ),触觉就产生了。
【答案】34. 35. ①. 多 ②. 少 ③. 手指尖
36. 脑
【解析】
【分析】如果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就像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34题详解】
当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身体的不同部位时,手指尖感觉到的棉棒数量是2个,手肘感觉到的棉棒数量是1个。
【35题详解】
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做实验的三个部位中,手指尖的神经分布最多,因为它能感觉到的棉棒数量是2个,最敏感。
【36题详解】
用棉棒触碰手指尖时,人体感觉到棉棒数量的过程是:指尖皮肤接收刺激→神经→脊髓→脑。脑再下达指令,此时触觉就产生了。六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评价
科学(1)
一、选择题。(只选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眼球的组成部分包括( )。
①瞳孔 ②晶状体 ③睫状体 ④视网膜 ⑤视神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2. 下列做法中,不能预防眼病的是( )。
A. 经常用手揉眼睛 B. 不与家人共用毛巾 C. 定期检查眼睛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嗅觉和味觉互不干扰
B. 感冒引起鼻塞后会导致嗅觉暂时失灵
C. 失去嗅觉的人吃东西时会感到“食不知味”
4. 下列可以预防耳病的做法是( )。
A.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B. 长时间戴耳机 C. 用尖锐物品掏耳朵
5. 小科用橡皮筋将一块气球皮绷紧扎在圆筒一端,并在气球皮上挂了一个小泡沫球,然后在圆筒另一端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反复弹起。这个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 物体振动发声 B. 鼓膜的振动 C. 声音的传播
6. 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被吸入( ),嗅细胞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闻到了气味。
A. 舌头 B. 肺 C. 鼻腔
7. 用蜡烛、凸透镜、白纸板做眼睛成像实验,其中白纸板模拟的是( )。
A. 瞳孔 B. 视网膜 C. 晶状体
8. 皮肤上的汗毛立起来,最可能是对( )刺激产生的反应。
A. 蚊虫叮咬 B. 寒冷 C. 炎热
9.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种子是否有果皮对它们进行分类,下列( )属于无果皮的植物。
A. 小麦 B. 花生 C. 松树
10. 检查视力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B. 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4米远,面向光源,让光线直接射人眼睛
C. 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昏暗处,表的5.0(或1.0)行要低于受检者的眼睛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 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线,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
12.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
13. 夏天,天气晴朗时我们走出房间常会感觉“睁不开眼”,这是因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 )
14. 检查视力时,欣欣站在3米处单眼能看清标准对数视力表内第一行的“E”,则她的视力是1.0。( )
15. 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
16. 频繁掏耳朵可以保持耳朵清洁,能预防耳病( )
17. 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
18. 炒菜时盐放多了,加点糖,就感觉菜不是很咸了。( )
19. 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在嗅觉、味觉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
20.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贴身衣物等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 )
21. 在阳光照射下皮肤会变黑,严重时皮肤可能会被晒伤。( )
22. 对海鲜过敏的人吃了海鲜后皮肤会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
23. 皮肤受到任何损伤都不会恢复,所以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皮肤。( )
24. 我们可以根据植物不同的特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种类。( )
25. 嗅柠檬同时吃苹果,我们只感受到了苹果的味道。(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26. 眼睛是人体的( )器官。
27. 味蕾中的( )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28. 耳朵的结构中,( )是半透明的薄膜。
29.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 )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二歧分类。
30. 归类题。(下列做法能预防近视吗?请归类,只选序号)
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 做眼保健操
在昏暗环境中看书 多到户外活动
能预防近视的做法: ( )、( )。
不能预防近视的做法: ( )、( )。
五、综合题。(每空2分,共12分)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1. 将下列耳朵的结构名称填入上图对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①鼓膜 ②耳蜗 ③听小骨 ④外耳道
32. 耳朵分为( )。
A. 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 中耳、内耳两部分 C. 外耳、中耳两部分
33. 外界声音传到我们耳朵的过程是( )。
A. 耳郭→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 耳郭→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
C.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六、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那么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相同吗?某科学小组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①一名同学戴上眼罩,另一名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戴眼罩的同学的手指尖、手背、手肘。
②让戴眼罩的同学体验哪个部位感觉有两支棉棒触碰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支棉棒触碰。
③同学交换体验,交流体会,并记录测试结果。
实验记录:
被触碰位置 手指尖 手背 手肘
感觉到的棉棒数量
1
34. 将上述实验记录补充完整。
35. 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 )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度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度弱。上述三个部位中,( )的神经分布最多。
36. 实验延伸:用棉棒触碰手指尖时,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 ),触觉就产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