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六校联合命题考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学生版+教师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六校联合命题考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到第2章,学生版+教师版 )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
友情提示:嘿!亲爱的同学,你好!经过近半学期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具备了相当强的学和能力。现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只要你仔细审题、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肯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你会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 口腔 B. 舌 C. 味蕾 D. 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机体内外感受器将接受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系统最后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详解】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味觉。 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与味蕾联系的感觉神经末梢细支,包围在味觉细胞上。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了味觉细胞,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可见,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因此,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振幅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同样大小的力吹,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试管中的水量不同,导致试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故选D。
3. 2024是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蟒蛇身、蜥腿、鹰爪、鹿角、鱼鳞等。下列四种动物按胚胎发育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的动物是(  )
A. 老鹰 B. 蜥蜴 C. 梅花鹿 D. 鲤鱼
【答案】C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详解】老鹰、蜥蜴、鲤鱼三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胚胎都是在体外进行发育孵化,而梅花鹿的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并由母体供应营养,这种胚胎发育方式称为胎生。因此梅花鹿胚胎发育方式与其他三种不一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光先由空气垂直射入玻璃砖时,方向不发生改变,当由玻璃砖斜射向空气中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AD错;当光先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靠近法线,由玻璃砖垂直射入空气时,方向不发生改变,故B错,C正确;应选C.
5. 在妈妈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受精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完成的
B. D是由B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后形成的,通过胎盘和脐带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C. 因为婷婷和妈妈都是女性,所以婷婷在相貌上会更像妈妈一些
D. 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睾丸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女性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详解】A.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细胞是在妈妈的输卵管中形成的,故A错误。
B.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并逐步的分化,形成胚泡缓慢移入子宫中,埋入子宫内膜,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发育,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故B正确。
C.婷婷的相貌是由遗传自父母双方的基因决定的,在相貌上更像谁与性别无关,故C错误。
D.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每月一次的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故D错误。
【点睛】掌握人体自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各阶段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 周末阳光明媚,安安和妈妈在月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关于此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B.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错误;
CD.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种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  )
A. 胚 B. 子叶 C. 胚根 D. 种皮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鸟的卵黄功能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菜豆种子当满足萌发的条件时,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或胚乳中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此时将营养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芽和胚珠.所以结构中子叶或胚乳跟鸟的卵黄功能相似.
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8. 近日浙江杭州的王大妈因食用冰箱里泡了2天的黑木耳而造成中毒。黑木耳口感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生殖方式是(  )
A. 营养繁殖 B. 孢子生殖 C. 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菌有单细胞(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蘑菇),这些真菌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的孢子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详解】A.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黑木耳属于真菌,用孢子繁殖,因此其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B正确。
C.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C错误。
D.有些生物在适当环境下,会由体侧凸出向外形成一个球形芽体,这个芽体的养分全由母体供应,待成熟后由母体相接处形成新的体壁,再与母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新个体,此现象称为出芽生殖。出芽生殖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能进行出芽生殖的生物有:珊瑚虫、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也有一些原核生物,一些真核生物如酵母菌等,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 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米/秒
B. 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千米/时
C. 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千米
D. 百米赛跑中某运动员的成绩是9.96秒
【答案】C
【解析】
【详解】猎豹的速度为40m/s,旗鱼的速度为
108km/h=30m/s
飞行海燕的速度
百米运动员速度
所以速度最大的是飞行的海燕,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我们平时吃豆芽菜,主要是由绿豆种子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胚根 B. 胚芽 C. 胚轴 D. 子叶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详解】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
绿豆种子萌发时,胚的胚根,首先生长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幼根,与此同时,子叶以下的下胚轴迅速生长,发育成白色幼嫩的连接根与茎的部位,而两片子叶夹着的胚芽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生长。我们吃的豆芽主要是白色的部分。学生容易误认为吃的豆芽主要是胚芽发育形成的。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处应是紫光
B.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 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因此B处应是紫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B的外侧是紫外线,因此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如果是单色光经过三棱镜不会发生色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灯的位置和大小不变,所以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 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该实验步骤是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
【详解】A.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A正确。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B正确。
C.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提供适宜的温度进行培养,而不能再次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D。
14.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第10秒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B. 10~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10秒,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的路程长
D. 通过前15米时,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题图可知,10~20s时,甲车的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可知乙车静止,速度为零,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题图可知,第10s时,两车相遇,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前15米时,乙车所用的时间少于甲车所用的时间,根据可知,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 一定大于20cm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u>2f时, 2f>v>f,所以,
20cm>2f,2f>16cm>f,
解得10cm>f>8cm,故B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每小空1分,共23分)
16.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应为动物细胞;B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应为植物细胞;C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图1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C.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 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其中“洲不走”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鸽飞”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 ①. 地面 ②. 天心阁
【解析】
【详解】[1]“橘子洲”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橘子洲”是静止的,所以诗句中“洲不走”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2]“鸽”对于“阁”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阁洲为参照物鸽是运动的,所以诗句中“鸽飞”是以“阁”为参照物的。
18.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 ___________(填“遵循”或者“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①. 漫 ②. 遵循
【解析】
【详解】[1][2]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9. 根据昆虫发育模式图,请回答:
(1)A.B.C.D表示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名称,其中B是___________;
(2)苍蝇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蛹 ②. D→A→B→C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3)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
【详解】(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其中B是蛹。
(2)苍蝇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和C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苍蝇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B→C。
20.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__度。 界面的___________(选填“上”“下”、“左”、“右”) 侧是空气。
【答案】 ①. OB ②. 60 ③. 左
【解析】
【详解】[1][2][3]由于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所以MN是界面,PQ为法线,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所以,反射角为
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MN的左侧是空气。
21.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空气柱 ②. 大于 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___________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___________。
A. 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 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 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答案】(1) ①. 凸透 ②. 缩小倒立 (2)② (3)AC
【解析】
【分析】1.眼球中物像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的曲度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以戴凹透镜来纠正。
【小问1详解】
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问2详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近视的同学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纠正。故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②。
【小问3详解】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有害,不支持使用眼药水,A符合题意。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有益,支持使用眼药水,B不符合题意。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有害,不支持使用眼药水,C符合题意。
故选AC。
23. 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相同的 ___________比较谁在前面;乙图是用相同的 ___________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与 ___________图的方法相同。
【答案】 ①. 时间 ②. 路程 ③. 甲
【解析】
【详解】[1]由甲图知道,运动员运动相同的时间,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经过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泳道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运动最快。
[2]由乙图知道,运动员运动相同的路程,利用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通过相同的路程,中间泳道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运动最快。
[3]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种方法与甲图方法相同。
24. 如图所示,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当水面与M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___________(填“在O点左侧”“在O点右侧”或“仍在O点”,下同)。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的光斑___________。
【答案】 ①. 在O点左侧 ②. 仍在O点
【解析】
【详解】[1]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
[2]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即水满时,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原位置上。
三、实验探究题 (每小空2分,共28分)
2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制订计划: ①将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垫有餐巾纸的甲乙两个培养皿中;②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乙培养皿中不加水,同时放入23℃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甲中有8粒萌发,2粒未萌发;乙中种子均未萌发。
(1)甲、乙培养皿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甲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请根据甲培养皿的实验结果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 ②. 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③. 胚不完整(或胚已死亡或没有渡过休眠期或不符合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④. 80
【解析】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乙培养皿中不加水”,除水不同外,其它条件如种子数量、温度等都相同,因此“甲乙培养皿形成对照”,变量是水。
(2)“甲中有8粒萌发,2粒未萌发,乙中种子均未萌发”,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具备了,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自身的条件不具备,即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种子处于休眠期。因此“甲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胚不完整(或胚已死亡或没有渡过休眠期或不符合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4)发芽率指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即: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因此根据甲培养皿的实验结果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是80%。
26. 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_____ 。
(2)他们应该选择 _____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_____。
【答案】 ①. 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光照时间过长(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受到路灯光照的影响,合理即可) ②. 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 ③. 只选择1株菊花,样本过少
【解析】
【分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与交流。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详解】(1)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的主要的差别就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所以小明设计的方案就是菊花不开花可能是由于受到路灯光照的影响。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组是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所以对照组就应该是靠近马路一侧不开花的菊花。这样的话变量就是光照。符合题意。
(3)由于小明都只选用了一株菊花来做实验,样本太少,偶然因素大,实验的信服力不够。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些注意事项。
27. 在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0cm。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_;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0cm刻度线处不动,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移动(用具体数字表示),光屏应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现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30—40cm ③. 右 ④. 照相机
【解析】
【详解】[1]在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需要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已知焦距f=10.0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不动,所以蜡烛应该在30.0cm~40.0cm范围内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应向右移动。
[4]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cm处,此时物距
u=50.0cm-10.0cm=40.0cm>2f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8.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②.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 见详解
【解析】
【详解】(1)[1]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无法用物体直接与像的大小进行比较,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2)[2]由表中数据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可得结论平面镜成像时,物距始终等于像距。
(3)[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不影响对反射光线的观察。故仍能看到像。
四、解答题 (29、30题2分, 31题4分, 32题6分, 33题5分, 共19分)
29. 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
【答案】
【解析】
【详解】已知A′B′是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体是大小相同的,且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所以可根据对称性,分别过A′、B′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点A和B,连接AB由此可确定物体AB的位置,如下图
30. 如图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射向对方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31. 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C,如下图
32.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用驴皮做成的人物比形,在光源的照射下隔幕布进行演戏, 图甲所示,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演绎皮影戏,展开项目化学习,首先学习小组找来一些不透明的材料,在上面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图,将其置于光源和幕布之间,简单的皮影戏雏形出现了。
(1)皮影表演过程,其中所蕴含的光学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幕布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操作者可将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上述完成步骤的皮影戏表演,发现影幕上是黑白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影幕上的图像变成彩色呢?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改善,若要在幕布上出现红色图像,应选择透明、___________(填颜色)材料。
【答案】 ①.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 将皮影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 ③. 红色
【解析】
【详解】(1)[1]皮影表演过程,运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学原理。
(2)[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在光源和幕布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将皮影偶(人物剪影)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3]若要在幕布上出现红色图像,所选择的材料应该能够透过红光,因此,应选择透明、红色材料。
33.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
(1)如图所示,跑步时,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 ①. 静止 ②. 3
【解析】
【详解】解:(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
(2)[2]由图知道,佩戴者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分别为
t=8min20s=500s
s=1.5km=1500m
故慢跑过程中速度
答:(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
(2)慢跑过程中的速度3m/s。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
友情提示:嘿!亲爱的同学,你好!经过近半学期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具备了相当强的学和能力。现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只要你仔细审题、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肯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你会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人体内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A. 口腔 B. 舌 C. 味蕾 D. 大脑皮层的味觉神经中枢
2. 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振幅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调
3. 2024是甲辰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蟒蛇身、蜥腿、鹰爪、鹿角、鱼鳞等。下列四种动物按胚胎发育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的动物是(  )
A. 老鹰 B. 蜥蜴 C. 梅花鹿 D. 鲤鱼
4. 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
A. B. C. D.
5. 在妈妈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受精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完成的
B. D是由B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后形成的,通过胎盘和脐带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氧
C. 因为婷婷和妈妈都是女性,所以婷婷在相貌上会更像妈妈一些
D. 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会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睾丸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6. 周末阳光明媚,安安和妈妈在月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关于此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7. 在我们的学习中,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菜豆种子种与鸟卵的卵黄功能相似的结构是(  )
A. 胚 B. 子叶 C. 胚根 D. 种皮
8. 近日浙江杭州的王大妈因食用冰箱里泡了2天的黑木耳而造成中毒。黑木耳口感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生殖方式是(  )
A. 营养繁殖 B. 孢子生殖 C. 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9. 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
A. 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米/秒
B. 在水中游动旗鱼的速度可达108千米/时
C. 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千米
D. 百米赛跑中某运动员的成绩是9.96秒
10. 我们平时吃豆芽菜,主要是由绿豆种子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
A. 胚根 B. 胚芽 C. 胚轴 D. 子叶
11. 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处应是紫光
B.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会感光
C. 经过三棱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都会色散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12. 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 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 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 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 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3.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 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14. 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第10秒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B. 10~20秒,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10秒,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的路程长
D. 通过前15米时,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15.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 一定大于20cm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二、填空题 (每小空1分,共23分)
16.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如图所示的3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你认为这种细胞是细菌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
17. 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其中“洲不走”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鸽飞”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18.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 ___________(填“遵循”或者“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 根据昆虫发育模式图,请回答:
(1)A.B.C.D表示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名称,其中B是___________;
(2)苍蝇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__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__度。 界面的___________(选填“上”“下”、“左”、“右”) 侧是空气。
21.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___________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___________。
A. 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 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 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23. 如图所示,在比较游泳运动员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中:甲图是用相同的 ___________比较谁在前面;乙图是用相同的 ___________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这种方法与 ___________图的方法相同。
24. 如图所示,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当水面与M点相平时,水槽底部的光斑___________(填“在O点左侧”“在O点右侧”或“仍在O点”,下同)。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的光斑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每小空2分,共28分)
2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制订计划: ①将绿豆种子各10粒,分别放在垫有餐巾纸的甲乙两个培养皿中;②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乙培养皿中不加水,同时放入23℃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甲中有8粒萌发,2粒未萌发;乙中种子均未萌发。
(1)甲、乙培养皿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甲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请根据甲培养皿的实验结果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______%。
26. 小明发现他家种植的菊花出现了异常现象,靠近马路一侧的菊花不开花,远离马路一侧的菊花开花。小明观察周围环境后,发现马路边安装了许多路灯。小明和爸爸选择靠近路灯的1株未开花的菊花,晚上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白天取下,观察一段时间,看它是否能开花。
(1)该实验方案的设计基于的假设是 _____ 。
(2)他们应该选择 _____ 作为这株菊花的对照组。
(3)他们的实验方法有什么明显不足?_____。
27. 在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0cm。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_;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0cm刻度线处不动,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移动(用具体数字表示),光屏应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现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28.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29、30题2分, 31题4分, 32题6分, 33题5分, 共19分)
29. 如图为发光体AB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A'B',作出该物体。
30. 如图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出入射光线。
31. 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2.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用驴皮做成的人物比形,在光源的照射下隔幕布进行演戏, 图甲所示,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演绎皮影戏,展开项目化学习,首先学习小组找来一些不透明的材料,在上面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图,将其置于光源和幕布之间,简单的皮影戏雏形出现了。
(1)皮影表演过程,其中所蕴含的光学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幕布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操作者可将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按照上述完成步骤的皮影戏表演,发现影幕上是黑白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影幕上的图像变成彩色呢?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改善,若要在幕布上出现红色图像,应选择透明、___________(填颜色)材料。
33.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
(1)如图所示,跑步时,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