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梳理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40
1919
1949
1956
1978
至今
2012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进入新时代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人类利用自然
与改造自然的能力
谁来改造
怎么改造
改造什么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利用
加工


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即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怎么样的?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1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3.直接原因: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P12-14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1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P24-25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93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提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建设什么样、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怎样发展的问题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怎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31-4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的意义
(1)“四个面貌”: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P34-35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②“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③“十个明确”是支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④“十个明确”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
⑤“十个明确”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⑥”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
⑦”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P58-61
1.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社会)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43
2.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个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人民的幸福线。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②一以贯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45
P47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四个伟大
P50-52
5.总结:如何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3)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要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永不懈怠。
(5)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