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课件(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课件(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知识点汇总
方案3
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方案1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买办阶级专政,要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方案2
中间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

袁世凯
蒋介石
黄炎培
中国共产党
P6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三座大山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工人阶级的显著特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决定
决 定
肩 负
选择
推翻
结论
领导 力量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840
1919
1949
1956
1978
至今
2012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进入新时代
站起来
强起来
富起来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抢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希望发展和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P13-14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连一连
解放思想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
打破旧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①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建设什么样、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怎样发展的问题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怎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2.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
3.我国国体的本质是什么?
4.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哪些?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3.党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4.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
5.四个意识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6.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7.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的表现: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最真实的表现: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②有制度和法律保障;③在实现方式上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最管用的表现:建立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4.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①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破坏、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②促进社会发展: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
2.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县级及以下)与间接选举(县级以上))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应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46)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一府一委两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国家监察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行政机关
监察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王沪宁
应勇
张军
刘金国
李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间接行使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人 民
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管理国家
和社会的权力
国家权力
选举
直接行使
统一行使
具体行使
组成
产生
人大代表
“一府一委两院”
补充: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补充:党的主张如何变成国家意志?
党集中人民群众的意志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国人大讨论、通过
国家的法律、决定等
党的主张并不直接表现为国家意志,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才能把党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依法执政(即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听取人民政协意见
一府两院一委执行
形成
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地位
职权
常设机关
组成
地位
产生
职权
义务
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最高立法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意见和要求。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大代表
性质
组成人员
5.1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组织和活动原则: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体决定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方面,人民大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最充分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人民大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
优势: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我国的各民主党派
1.地位: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①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③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④根本活动准则: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③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②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主题:团结和民主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类别
二者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共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了广泛性、真实性、最有效的社会主义民主特点,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联系
由政协委员组成,政协委员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由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由人大代表组成,人大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产生
方式
组成
是一种民主监督,没有法律约束力
具有监督权,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
监督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职能(权)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不属于国家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层级: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③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
④地位: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形式: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与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④基层民主实践:A民主选举 B民主协商 C民主决策 D民主管理 E民主监督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乡镇政府
国家基层政权组织
基层国家机关
基层政府
村委会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党支部
基层党组织
指导
领导
村务监督委员会
监督
协助
1.法的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2.法的本质: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法的作用: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4.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拓展:比较人治、法治、法制
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
1.法治国家的内涵: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②坚持良法之治。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①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4.法治政府的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5.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1.科学立法(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质量)
2.严格执法(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3.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总结:党的知识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指导思想:马列、毛思、邓论、三个代表、发展观、习思
⑤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⑦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总结: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③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