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让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老师们、同学们:清晨,有旭日东升,晌午有艳阳高照,傍晚有落日晚霞,我们的生活里,阳光几乎随处可见。可是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比如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的心灵。抑郁症、强迫症、狂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名词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使得心理疾病成为现代社会中最让人不易察觉而又恐惧的存在。心理疾病顾名思义,人的心理出了问题——生病了,这类疾病如不引起重视,会让人走向深渊,并在深渊中挣扎一生,最终万劫不复。有人会觉得这话太夸张了,但有数据表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在全国的致死率远高于癌症。当今社会,因心理问题而自残轻生者比比皆是。其中,青少年的比重更让人不容小觑。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问题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来自于童年创伤的,有来自于环境压力的,也有来自于自身的性格问题的,总之,原因错综复杂不一而足。且许多心理疾病,早期症状往往让人不易察觉,使得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把它归结为自己的敏感、脆弱,羞于向他人提及。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产生了心理问题,最终发展成心理疾病。再去进行治疗,往往积重难返,难以治疗。对于早期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及时调节,就可以很好的改善或自愈。因此,我认为情绪低落的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拒绝内耗,活在当下。作家余华说:“所谓精神内耗,就是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作为处于青春的我们,奋发与成长,才应是我们永葆的青春状态。二觉知情绪,适当宣泄。或写日记或找人倾诉,让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很好的宣泄出来,有时父母的一个拥抱,同学的一句安慰,老师的一个眼神就能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助我们重拾信心,赶走抑郁,重获阳光。三转移情绪,自我调节。听音乐,多运动,甚至是吃美食都可以成为你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总之,不要让“坏”情绪堆积在心里,保持自己内心的清明,让阳光照进心房。同时,如果我们身边有出现此类问题的同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给予安慰,拒绝嘲笑。生而为人,情绪波动是在所难免的。当我们发现身边有同学难以调整好不良情绪时,可以陪他聊聊天,听听他的倾诉,用自己的阳光心态感染他,“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批评或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都不如一句暖心安慰有效;二多些耐心,多些陪伴。就像我们在情绪低落时会找人倾诉一样,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更加的耐心,更加包容,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使他们能快速的走出阴霾,重获阳光。三当简单的情绪疏导手段已无法调节时,请劝告他们切不可讳疾忌医,要及时就治。毕竟一个健康阳光的心理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基础。最后,我想说:青春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年华美好,青春既带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甜蜜,也会走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困惑,但“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青春当激荡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力量,更应张扬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义气。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何妨吟啸且徐行”。因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让我们心里的阳光,能驱散阴霾,收获梦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