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点评201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保持和延续近两年省质检和中考化学试题的基本特点,题型、题量与前两年中考相似,带有一定的创新性。题目设计立足教材,紧扣课程目标,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涵盖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继承且发展性关注对新课标内容的考查,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上升。 创新性一、题型创新(2015年T13)【试题点评】本题与往年的题型不同,属于类推题,主要考查了溶解现象、氮肥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可燃性气体的爆炸等,与往年该题位的题型相比,类推题的难度和综合性都稍高一些。【命题预测】这种题型在广东近些年的中考中都没有出现,是今年引入的一种新题型,预计2016年还会以这种形式进行考查。二、考查形式创新(2015年T21;2015年T24)【试题点评】本题以“击鼓传花”的形式代替了往年推断题的形式,对题干信息的呈现生动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题主要是根据已给物质进行相关推断,题眼是“A的固体俗称干冰”。【命题预测】这种命题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计2016年会秉承这种思想,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命题。 【试题点评】本题用分子模型代替了往年的标签或文字叙述,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形式直观、形象,更容易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构成。【命题预测】根据近年广东中考对计算题(24题)的命题趋势,预计2016年也会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去命题。继承性 近年来,广东的中考命题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近些年来,几乎每年必考的“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分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营养素;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等。下面从不同的命题点来进行分析。命题点一 物质的变化(高频)(2015年T1)【试题点评】本题继承了往年的考查方式,以生产过程中获得能量的方式为载体,考查对物理变化的判断。水力发电、煤燃烧、炸药爆炸、汽油燃烧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命题规律】物质的变化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一般都作为选择题的第一题。该题多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载体,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近8年,该命题点共考过7次,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考查比例为1:3,只有2012年没有考查。【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仍会在选择题的第1题中对化学变化进行考查,信息载体会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命题点二 物质的分类(高频)(2015年T3)【试题点评】分类法是化学的一种思想方法,本题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综合考查了人体重要的营养素、有机物和氧化物等知识,考点涵盖比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命题规律】物质的分类是近年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偶尔也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使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很广,但难度不是很高。近8年,该命题点共考过7次,采用的题型比例为5(选择题):3(填空题)。2015年,涉及该命题点的题型是选择题(3)和填空题[16(1)],涉及的知识点有营养素、有机物、合成高分子材料、氧化物、混合物等。【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会继续秉承这种思想,对该命题点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命题点三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必考)(2015年T10;2015年T15;2015年T24)【试题点评】本题以电解水的实验为载体,在A、C、D选项中考查了水的组成、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和水分子的构成,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是难点,也是易错点。【试题点评】在本题中,将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单元格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相结合,考查了原子的微观构成及相关元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元素中期表的每个单元格中各符号和数字的意义,及这些数字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数字的关系。 【试题点评】本题以醋酸的结构模型为载体,考查了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及与化学式相关的简单计算,即醋酸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难度不大。【命题规律】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广东中考的必考点,题位分别是选择题的后半部分、填空题的第一个和计算题的第一个,计算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近9年,该命题点每年都考,主要出现在填空题中,选择题和计算题也偶有出现。2015年,该考点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中同时出现了,这是与往年所有所不同的。【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对该命题点的考查会在填空题和计算题中同时进行,在选择题中可能会以其中的一个选项出现。命题点四 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必考)(2015年T6) 【试题点评】本题以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的磷酸钾为载体,考查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 难度不大。【命题规律】物质的化合价是广东中考每年的必考考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不高,分值为1-2分。【命题预测】2013年和2014年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的,2015年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预计2016年会继续采用2015年的这种形式。命题点五 分子的性质(常考) (2015年T5)【试题点评】本题是对人教版教材中“分子运动现象”这一实验的改编,利用浓盐酸的挥发性,结合中和反应及酸碱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考查了分子不断运动这一性质。该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意在强调学生要注重教材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命题规律】分子的性质是广东近年中考的常考点,由于该考点比较简单,因此通常是与其他考点综合起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分子的不断运动和分子之间有间隔。近8年,该命题点共考过4次,分值为2分。【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会以选择题中一个选项的形式进行考查。命题点六 质量守恒定律(必考)[2015年T20(3); 2015年T22(4);2015年T25(4)]【试题点评】本题以制取胆矾的流程为载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考查了对该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的配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流程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该题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22.【试题点评】本题以甲酸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为载体,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第20(3)题相比,比较容易。【试题点评】本题以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为载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属于中等难度。【命题规律】广东近8年中考中,对本讲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验证,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近几年对此命题点的考查频率不是很高;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是广东中考的必考点,主要是在填空题和第25题中进行考查,在填空题中主要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生成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或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在第25题中主要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会在非选择题中对此命题点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基本与往年相同。命题点七 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必考)(2015年T19) 【试题点评】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变化的趋势,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对溶解度的理解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计算,属于中等难度。【命题规律】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广东中考的必考点,通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为2-4分,考查形式主要是以表格或图像的形式展现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让学生根据从中获取的信息进行解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命题点八 营养素(高频)(2015年T3)【试题点评】本题是在物质的分类中考查了人体重要的营养素——蛋白质和维生素,难度不 大。【命题规律】营养素也是广东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由于该考点比较简单,通常多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在选择题中。近8年,该命题点一共出现过5次。【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会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命题点九 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必考)(2015年T20;2015年T21)【试题点评】本题以制取胆矾的流程为载体,考查了碱式碳酸铜的俗称、过滤和蒸发、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主要以稀硫酸为中心,考查了其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试题点评】本题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其中涉及的物质种类有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本题的题眼是“A的固体俗称干冰”,由此推断A是二氧化碳,然后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属于较难题。【命题规律】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是广东中考的必考点,由于其综合性强、考点覆盖广,因此有相当的难度。该考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其他题中也偶有涉及,但难度都比较小。考查形式比较灵活,有框图、流程图等形式,考查内容涉及酸、碱、盐及氧化物等。【命题预测】预计2016年将会以更活泼的形式来呈现,题目的难度和综合性将继续保持往年的同等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