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导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我们与法律同行1.政治认同: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2.道德修养: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3.法治观念: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4.健全人格: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教学难点:树立法律意识。0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0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03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和要求各是什么?04法治与道德的关系05青少年应该如何与法同行?自主学习一、树立法治意识2023年5月15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接群众举报,决定对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法立案调查。经查实,该公司及其演员李昊石肆意篡改演出申报内容,在5月13日下午、晚上连续两场“笑果脱口秀”演出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该公司行为违反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决定对该公司作出相应行政处罚: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325381.6元、罚款13353816元。对涉案人员及其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相关违规行为将进一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决定无限期暂停涉事公司在京所有演出活动。严肃查处!脱口秀侮辱子弟兵惹众怒李昊石缺乏什么意识?法治意识遵法守法尊法守法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服从。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一、树立法治意识立法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司法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司法执法执法机关只有做到执法必严,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守法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运用你的经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些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符合国情的立法、文明的执法、公平公正的司法、认真自觉的守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中国近期出现了制造并销售假新冠疫苗、非法经营和走私疫苗等行为,政府表示正在打击这些涉及新冠疫苗的犯罪活动。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这就够了吗?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刚刚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何意义?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有利于动词“谁”关键词答题格式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内心里。——卢梭遵法守法尊法守法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须设。——哈罗德·伯尔曼思考:读了伯尔曼和卢梭的名言,你有什么感慨?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①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②对国家: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③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102学会依法办事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观看视频:反校园欺凌全球每年2.46亿的学生因欺凌而痛苦——《校园暴力和欺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1759%的人旁观欺凌并未挺身阻止。——《校园暴力和欺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1732.5%的学生遭受到校园欺凌,但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中国人民法院,2017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办事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的选择是?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的选择是?采用的方式导致的后果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与对方“私了”助长恶劣行为,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助长恶劣行为,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以牙还牙,报复对方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会使自己触犯法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思考:你如何看待“静音广场舞”现象?这种行为值得提倡,既保障了跳舞的权利同时又不损害他人的权益。启示②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最近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出现了一种画风清奇的静音广场舞。在安亭镇红梅小区旁的小花园里,十几名舞者整齐划一地跳着舞,但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舞者们都佩戴了一对能够接受指定频段的耳机。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他们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讨论: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探究与分享勇于和善于制止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捍卫法律的权威。③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坚定捍卫者。对旁观者:对于校园欺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4.如何学会依法办事?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拓展空间P103学习法律,收看法治节目。严格与法律要求保持一致。学会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帮助。二、学会依法办事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呢?课后拓展:A.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B.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C.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来维权,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5.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①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依法办事。②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课堂小结5.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补充)1.张某在商场里买到了劣质商品,与商场协商未果后,张某向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经消费者协会依法调解,张某获得了赔偿。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应该通过法治方式解决③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④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2.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 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课堂练习3.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课堂练习D4.“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随堂练习5.党的二十大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构筑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公正、文明、严格执法B.未成人要敢于不惜一切代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C.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侵害时,唯有诉讼才公道D.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遇到找法、解决问题靠法D随堂练习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在习近平法治思想 的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谱写新 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让我们跟随法治建设的步伐,树立 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与法同行,为法治中国大厦的建设 添砖加瓦!教 师 寄 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