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考点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同时要满足2个条件:第一:_______属性;第二:经济属性:必须_______。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纸张,钢铁、小麦、闪电等不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1)_______资源: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2)_______资源: ①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②矿产资源(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考点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水资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_______资源。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_______的多少来衡量。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34%。考点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_______上分配不均匀,_______分布不平衡的特点。(1)时间上:①季节变化: _______多,容易发生_______灾;_______少,容易发生_______灾。②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_______。(2)空间上(地区上):①总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即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所以_______和_______缺水)2、水土匹配:北方地_______水_______,南方地_______水_______。考点四: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1、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实施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课本上列举了三个例子:(1)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_______、_______地区。分为三条线路:①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_______。②中线: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_______。③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_______上游。(2)引黄济青工程:把黄河水引入青岛(3)引滦入京工程: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天津用水。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3、水污染及其防治:(1)原因:由于部分工厂、企业、城乡居民,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2)防治措施:①要对排放前的污水进行认真处理。②要对被污染的河湖进行治理。节约用水:(1)农业方面:①节水措施: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_______灌、_______灌;改变作物品种:选择耐旱、耗水少的作物;②减少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2)工业方面:①节水措施:工业用水重复,_______使用;降低生产耗水量,提高利用效率②减少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3)家庭方面:①节水措施:生活______________;推广节水器具;②减少污染:少使用洗洁精和清洁剂。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考点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______________。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_______比重最大。林地>草地>其他>耕地。4、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和林地主要在______________区;(2)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______________地区;(3)林地主要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_______林区、_______林区、_______林区。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考点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2、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1)东部:_______区:①南方——_______——水稻;②北方——_______——棉花、小麦、玉米(2)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_______牧区、_______牧区、_______牧区、_______牧区。3、科技与农业:(1)提高产量。例子:袁隆平的______________。(2)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子:______________。(3)保护环境。例子:培育抗病虫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4)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科技兴农)。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水源、气候、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交通、政策。考点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资源的危机:(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护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耕地面积不得少于_______亿亩。第三节 工业考点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概念:工业是对自然物资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2、地位: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分类:(1)_______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2)_______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考点二:矿产资源与工业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_______”,煤炭被称为“工业的_______”。2、煤炭:(1)我国煤炭总量世界第一 ;(2)煤炭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地区;(3)煤炭最丰富的三个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_______、 _______、_______(简称)。3、石油:(1)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沿海大陆架也有;(2)大型油田:黑龙江的_______油田(中国最大) 山东的_______油田 _______油田。4、天然气:(1)分布地区:_______地区。(2)西气东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5、铁矿:(1)分布:分布广泛,以_______(冀)、_______(辽)、_______(川或蜀)储量最大。(2)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3)特点:_______多,_______少(4)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考点三: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工业发展特色 发展条件 限制因素辽中南 沈阳 大连 鞍山 我国著名的 _______基地 ①丰富的_______ ②便利的_______ ③工业_______ ④工业_______悠久 _______短缺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我国_______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 ②便利的_______ ③靠近山西_______基地 ④雄厚的_______力量 ⑤_______广阔 _______短缺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广阔 ②雄厚的_______力量 ③便利的_______ ④_______悠久 ______________珠三角 广州 深圳 珠海 以_______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_______、东南亚 ②多_______,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_______,有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四大工业基地。西部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_______。(2)表现出沿_______、沿_______、沿_______分布的特点。考点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高新技术:(1)定义: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型产业。(2)_______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包括: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______________。(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大城市的大学附近,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6)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个高兴技术产业开发区。2、高兴技术产业的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2)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达。(3)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第四节 交通运输考点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①_______运输;②_______运输;③_______运输;④_______运输;⑤_______运输。其中_______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运输方式。2、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价 运速 运量 灵活性铁路公路水运航空3、铁路(1)布局:①纵贯南北,横穿东西。②特点:运量大,连续性强,速度较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③东西差异:东部密集,西部稀疏。(2)主要铁路干线南北六纵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及途经城市南北干线 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四横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及途经城市东西干线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 (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滨洲—滨绥线青藏铁路(3)铁路枢纽枢纽 北京、徐州、郑州、株洲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上海成都哈尔滨考点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选择原则① ②③ ④⑤ ⑥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考点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各地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既是满足这总需求的建筑。3、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这种情况在传统民居中反映得尤其明显。(1)南方地区:①气候特点:降水_______,气温_______。②民居特点:屋顶坡度_______,窗户较_______。③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利于_______,减少阳光_______、降低室内_______。④代表:_______竹楼,江南水乡民居。(2)北方地区①气候特点:降水_______,冬季气温_______。②民居特点:屋顶坡度_______,甚至完全是_______的,窗户较_______。③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④代表:______________。4、地形对民居的影响:地形对民居影响也非常大。例如,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等因素。(1)山区民居的特点:贵州和湘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_______。(2)平原民居的特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_______。5、就地取材: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例如:(1)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建造_______。(2)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士建造_______。是利用黄土的_______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在坚实的黄土沟谷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3)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_______。(4)西部牧民逐草而居,放养牲畜,帐篷和蒙古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建造_______。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内蒙古(蒙古族) 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北京(华北地区) 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季风区 多平原)南方地区 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陕西(黄土高原) 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良、比较潮湿云南(傣族) 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新疆(西北)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浙江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湖南(湘西)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西藏(甘肃)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考点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1、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2、服饰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1)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2)藏族:传统_______,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3)蒙古族:长袍、坎肩、皮帽、皮靴等服饰既有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骑乘。考点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1、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当地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2)湖南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_______。(3)山西人受水质等影响喜欢食_______。这是因为当地的水碱性较强,加上以前百姓以杂粮(莜麦等)为主食,不太好消化,需要靠醋来中和、促消化。(4)_______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馕是烤熟的,含水分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能存放一个月左右,便于人们游牧时长时间携带。2、饮食文化: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其中著名的有八大菜系: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徽菜、苏菜和闽菜。每一种菜系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考点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概念: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2、范畴:地方文化特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地方文化的国际性(1)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国际性。(2)我国的地方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到2019年8月,我国已有5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3)五岳之尊的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考点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1)______________—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西藏的______________(3)山西的______________等等(4)______________—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5)______________—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6)______________—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7)______________—江苏省,以水为主题,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2)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本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考点三:保护地方文化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______________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2、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3、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4、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2)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6、抵制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设计旅游方案的步骤:①确定目的地,到哪儿旅游;②查找相关旅游资料与信息;③设计旅游线路。2、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3、设计旅游线路(1) 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量避免往返线路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4)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5)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考点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同时要满足2个条件:第一:自然属性;第二:经济属性:必须有用。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纸张,钢铁、小麦、闪电等不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资源: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2)非可再生资源: ①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②矿产资源(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考点二: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水资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34%。考点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1)时间上:①季节变化: 夏秋多,容易发生洪灾;冬春少,容易发生旱灾。②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2)空间上(地区上):①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所以华北和西北缺水)2、水土匹配: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考点四: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1、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实施的办法是:跨流域调水。课本上列举了三个例子:(1)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三条线路:①东线:从江苏扬州附近通过京杭运河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②中线:从湖北省的丹江口附近把长江和汉江的水调到华北。③西线:从长江上游四川青海等省直接调到黄河上游。(2)引黄济青工程:把黄河水引入青岛(3)引滦入京工程:把滦河水调到海河水系,供应天津用水。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3、水污染及其防治:(1)原因:由于部分工厂、企业、城乡居民,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2)防治措施:①要对排放前的污水进行认真处理。②要对被污染的河湖进行治理。节约用水:(1)农业方面:①节水措施: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选择耐旱、耗水少的作物;②减少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2)工业方面:①节水措施:工业用水重复,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量,提高利用效率②减少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3)家庭方面:①节水措施:生活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②减少污染:少使用洗洁精和清洁剂。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考点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多种多样。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林地比重最大。林地>草地>其他>耕地。4、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1)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2)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3)林地主要分布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人均少。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考点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2、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1)东部:种植业区:①南方——水田——水稻;②北方——旱地——棉花、小麦、玉米(2)西部:草地——畜牧业;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3、科技与农业:(1)提高产量。例子: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2)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子:无土栽培。(3)保护环境。例子:培育抗病虫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4)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科技兴农)。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水源、气候、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交通、政策。考点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资源的危机:(1)水土流失;(2)土地荒漠化;(3)土地盐碱化;(4)乱占耕地;(5)滥伐森林;(6)过度放牧;(7)土地污染;2、保护耕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耕地面积不得少于18亿亩。第三节 工业考点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概念:工业是对自然物资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分类:(1)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2)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考点二:矿产资源与工业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煤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2、煤炭:(1)我国煤炭总量世界第一 ;(2)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3)煤炭最丰富的三个省区:山西、陕西、 内蒙古(全称);晋、 陕或秦、内蒙古(简称)。3、石油:(1)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也有;(2)大型油田: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中国最大) 山东的胜利油田 塔里木油田。4、天然气:(1)分布地区:西部地区。(2)西气东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等地区。5、铁矿:(1)分布:分布广泛,以河北(冀)、辽宁(辽)、四川(川或蜀)储量最大。(2)作用: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3)特点:贫矿多,富矿少(4)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考点三: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四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工业发展特色 发展条件 限制因素辽中南 沈阳 大连 鞍山 我国著名的 重工业基地 ①丰富的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工业历史悠久 水资源短缺京津唐 北京 天津 唐山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丰富的铁、石油、海盐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 ③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消费市场广阔 水资源短缺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消费市场广阔 ②雄厚的科技力量 ③便利的交通 ④历史悠久 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珠三角 广州 深圳 珠海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东南亚 ②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③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2、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有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四大工业基地。西部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2)表现出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考点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高新技术:(1)定义: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型产业。(2)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包括: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起步晚,发展迅猛。(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大城市的大学附近,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6)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高兴技术产业开发区。2、高兴技术产业的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2)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达。(3)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第四节 交通运输考点一: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①铁路运输;②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水路运输;⑤管道运输。其中铁路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运输方式。2、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价 运速 运量 灵活性铁路 火车 较低 较快 较大 较好公路 汽车 较高 较快 较小 最好水运 船舶 最低 最慢 最大 最差航空 飞机 最高 最快 最小 较差3、铁路(1)布局:①纵贯南北,横穿东西。②特点:运量大,连续性强,速度较快,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小。③东西差异:东部密集,西部稀疏。(2)主要铁路干线南北六纵 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及途经城市南北干线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京九线 北京—南昌—深圳—九龙(香港)京哈线 北京—天津—秦皇岛—沈阳—长春—哈尔滨京广线 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广州太焦—焦柳线 太原—焦作—宜昌—柳州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东西四横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滨州—滨绥线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及途经城市东西干线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陇海—兰新线 (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连云港—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吐鲁番—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青藏铁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3)铁路枢纽枢纽 北京、徐州、郑州、株洲北京 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京哈线郑州 京广线、陇海线徐州 京沪线、陇海线兰州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株洲 京广线、沪昆线上海 京沪线、沪昆线成都 宝成线、成昆线哈尔滨 京哈线、滨洲—滨绥线考点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选择原则① 交通运输价格的高低 ② 运输速度的快慢③ 运量的多少 ④ 出行的目⑤ 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 ⑥ 运输距离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考点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各地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2、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既是满足这总需求的建筑。3、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这种情况在传统民居中反映得尤其明显。(1)南方地区:①气候特点:降水多,气温高。②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大,窗户较小。③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利于排水,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④代表:傣族竹楼,江南水乡民居。(2)北方地区①气候特点:降水少,冬季气温低。②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窗户较小。③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农民可以在上面晒粮食;利于在冬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④代表:北京四合院。4、地形对民居的影响:地形对民居影响也非常大。例如,在山区盖房时,要考虑坡向、坡度等因素。(1)山区民居的特点:贵州和湘西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吊脚楼。(2)平原民居的特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北京四合院。5、就地取材: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就地取材,以降低造价。例如:(1)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建造石屋。(2)黄土高原的人们利用黄士建造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特点,在坚实的黄土沟谷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3)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竹木建造竹楼。(4)西部牧民逐草而居,放养牲畜,帐篷和蒙古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同时抗风能力强,牧民青睐。建造蒙古包。地区(民族) 民居 特点内蒙古(蒙古族) 蒙古包 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北京(华北地区) 四合院 青砖灰瓦,色泽不艳,南窗较大,利于光照(季风区 多平原)南方地区 两面坡式民居 两面坡型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陕西(黄土高原) 窑洞 优点: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良、比较潮湿云南(傣族) 竹楼 适合当地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新疆(西北) 泥砖平顶房 墙厚、窗少、平顶(降水少,风大)浙江 江南民居 墙薄、窗多、斜顶(降水多,通风)湖南(湘西) 吊脚楼 居住在山区,顺山坡地势盖起(受地形影响)西藏(甘肃) 石砌碉房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考点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1、服饰主要包括衣、裤、裙、鞋和袜等,也包括头、颈、胸和手等部位佩戴的各种饰物2、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3、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服饰也各具特色。(1)傣族妇女:窄袖短衣和统裙,乔其纱、丝绸等缝制;男子: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的长裤,聚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2)藏族:传统藏袍,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大,藏袍的穿戴方式甚至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3)蒙古族:长袍、坎肩、皮帽、皮靴等服饰既有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骑乘。考点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1、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当地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2)湖南人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喜欢吃辣。(3)山西人受水质等影响喜欢食醋。这是因为当地的水碱性较强,加上以前百姓以杂粮(莜麦等)为主食,不太好消化,需要靠醋来中和、促消化。(4)馕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主要面食。馕是烤熟的,含水分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能存放一个月左右,便于人们游牧时长时间携带。2、饮食文化: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其中著名的有八大菜系: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徽菜、苏菜和闽菜。每一种菜系风格的形成,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考点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概念: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2、范畴: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3、地方文化的国际性(1)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国际性。(2)我国的地方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到2019年8月,我国已有5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3)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考点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1)秦始皇兵马俑—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西藏的布达拉宫(3)山西的晋商大院等等(4)黄山—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5)九寨沟—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6)泰山—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7)苏州园林—江苏省,以水为主题,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2)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本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考点三:保护地方文化 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2、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3、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4、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2)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6、抵制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设计旅游方案的步骤:①确定目的地,到哪儿旅游;②查找相关旅游资料与信息;③设计旅游线路。2、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3、设计旅游线路(1) 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量避免往返线路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4)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5)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中图版七下地理期末复习:读记提纲】01 (4-5章)(填空版).docx 【2024中图版七下地理期末复习:读记提纲】01 (4-5章)(读记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