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 课件(共27张ppt+内嵌2个视频)-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 课件(共27张ppt+内嵌2个视频)-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课时:法治国家
发现与探究
议题一:结合视频谈谈法治国家的内涵?结合自己的感受交流你心目中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87)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主体 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
1、法治国家内涵:
法治
国家
特征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特征2
坚持良法之治
特征3
尊重和保障公民
权利
特征4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 法治国家的特征(具体表现)
2023年3月10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思考一:我国实行宣誓制度和设立国家宪法日,体现了法治国家具有什么特征?
特征一: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 法治国家的特征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法治的根本原则
A.内涵: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B.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知识拓展:
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指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效力最高,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能与其规定相抵触。“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对宪法至上性原则的明确表述。
宪法至上
思考2:
由热点话题引发了《民法典》相关内容的修改,体现了法治国家具有什么特征?
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特征二:坚持良法之治
②坚持良法之治 --- 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A.原因: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B.表现: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C.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出良法,两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1.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2.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3.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良法与善治的关系:良法是基础、方式、手段; 善治是目标
一部法律是否属于良法最大的标准是否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今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高空抛物罪”作为新罪名单独入刑,标志着国家从法律上遏制高空抛物这一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力愈加强硬。
面对电信诈骗高发,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我国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特征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有互联网大佬不拿劳动法当回事,甚至公开表示:“996”是一种福气、福报。与之相同的还有“007”等。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明确“996”是违法,是压榨,这是对劳动法相关规定的重申。
特征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法治国家的特征之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注意: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人格权、住宅权、通信权、劳动权、继承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法治的精髓所在
A.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B.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C.表现: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
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反腐成绩单公布
图1: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人员按职级划分图
特征四:规范权力运行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P86-2
(1)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
(2)要求: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体制机制。
重点归纳:什么是法治国家?
1、内涵: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87)
2、特征:坚持宪法至上,坚持良法善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探究与交流
议题2:电影第20条反映了我国法治中国建设中存在的什么问题?结合你所了解的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建议?
1、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具体措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具体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注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 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宪法解释是指国家机关对宪法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
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不可能经常修改以发展宪法,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
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对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
作用: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知识拓展
宪法解释
合宪性审查
备案就是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机关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送上一级机关备案
审查就是我们接受备案的机关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发现有和宪法法律和上位法相抵触的,依法予以处理。
备案和审查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 重要性: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法律体系
(阅读教材88页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层级)
宪 法
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方 法规
法律层级
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②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重点归纳: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具体措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如我在诉
2023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提出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做实审判理念现代化,强调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在每一个环节都把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
“将己摆入民众处境”是“如我在诉”的前提。
“感知民众朴素法感”是“如我在诉”的关键。
“努力查清案件事实”是“如我在诉”的基石。
“在法律框架内裁决”是“如我在诉”的支点。
“说理论证情法交融”是“如我在诉”的保障。
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三)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内涵(是什么?)
建设法治国家措施(怎么做?)
法治国家特征:
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的内涵:
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为什么?)
知识小结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