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6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6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辩证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历史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第2课)
实践、认识、真理(第4课)
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辩证否定(第3课)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社会规律、人民群众(第5课)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第6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一、二单元)
思维导图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目录
02
真理是客观的
0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01
真理是客观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
01
阅读与思考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他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评价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
1、真理的含义
认识
相符合
客观对象
不符合
正确的认识
错误的认识
真理
谬误
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是客观的。
性质
一、真理是客观的
(1)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唯一性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一、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的特点
注意: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 属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人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认识是多元的,真理是一元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都是有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列宁: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的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为什么犯错很正常?
思考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03
阅读与思考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颓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一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的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多个省市、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医学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好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中国药学家屠呦团发现青高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成医学奖。
屠呦呦小组的工作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认识的反复性
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体现: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奔月的梦想。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个梦想无法成为现实。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2004年3月1日,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年10月,我国发射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2013年12月, “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未来,将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采集样本返回地球。整个计划将历时20年。
阅读与思考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历时20年,说明了什么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吗 为什么
提 示:
①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说明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②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完成后,我们还会继续探月,对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月球获得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无限发展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它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上升性
正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结束)
无限性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认识……
(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结束)人类认识无限发展
上升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从深度上看:认识不断深化;
从广度上看:认识不断扩展;
从进程上看:认识不断向前推移,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方法论
真理是客观的
知识小结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客体
追去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客观性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
1.(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
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
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2022·河南·模拟预测)2022年4月,结合之前多轮筛查情况,上海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研判,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据风险程度的大小,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划分”原则,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2022·浙江6月选考)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 )
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④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
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
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