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19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19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即将收获

真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他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评价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
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1.真理一定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指导。
2.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3.认为有用即真理,强权即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真理的含义
1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形式
内容
性质
对象
主观
真理
谬误
正确反映
(相符合)
客观对象
歪曲反映
(不符合)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界限不容混淆
关于“水”的不同观点:
1.水是生命之源。
2.节水就是关爱地球,人人节水,共创美好未来。
3.水的化学式为H2O。
4.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
5.用水灭火是个好方法。
1.上面关于水的观点,你都同意吗?为什么?
2.从中还可以看出真理的哪些特征?
真理的特征
2
(1)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①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②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2)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有人认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够了,没必要用这么多指导思想,你怎么看?
真理的特征
2
(3)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空间上)
历史的: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时间上)
突破: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③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④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真理。
⑤意识、认识、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
联系:
①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全自动码头是一个曾经只有在欧美才能看到的场景,中国虽是港口大国,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2013年,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多次赴欧美考察,但是国外同行却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张连刚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他最终决定自主开发核心技术。面对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境地,带病工作的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团队,召开数千次专题分析会,留下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和2000多份技术会议记录。
最终,先后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一期),首个“氢+5G”自动化码头(二期),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三期),一次次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张连钢说十多年的创新路,最清醒的认知就是,落后就要被人“卡脖子”,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保持独立自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过六旬的他将带领团队一起,继续挑战“不可能”。
1.结合材料,运用教材P56—57页的内容,谈谈连钢团队的工作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青岛全自动码头一期建好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挑战“不可能”?
全自动码头是一个曾经只有在欧美才能看到的场景,中国虽是港口大国,在这个领域却是一片空白。2013年,张连钢带领团队成员多次赴欧美考察,但是国外同行却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张连刚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他最终决定自主开发核心技术。面对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境地,带病工作的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团队,召开数千次专题分析会,留下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和2000多份技术会议记录。
最终,先后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一期),首个“氢+5G”自动化码头(二期),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三期),一次次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张连钢说十多年的创新路,最清醒的认知就是,落后就要被人“卡脖子”,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保持独立自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年过六旬的他将带领团队一起,继续挑战“不可能”。
(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主观条件: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
主体
客体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具有上升性
(1)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3)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正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结束)
无限性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认识……
(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结束)人类认识无限发展
上升性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或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从深度上看:认识不断深化;
从广度上看:认识不断扩展;
从进程上看:认识不断向前推移,实践——认识……实践——认识……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世界观: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本课小结
1.(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
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
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对话高考
2.(2022·浙江6月选考)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  )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对话高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