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哲学离我们远吗?
生活处处有哲学
喜欢
擅长
不擅长
自 身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 专业
就业 家长
综合
全面的
联系的看问题
学习与社会生活
选择的理由
哲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活处处有哲学
思考:以上生活场景中体现的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吗?是从我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吗?如果不是,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中国风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CONTENTS
目录
2、哲学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的起源
3、哲学是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01
哲学的起源
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家都说了些什么
认识你自己。
理解生活而且还要热爱生活。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理性能使人自由。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潜默。
1.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的英语单词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
Philo(爱)+ sophia(智慧)=Philosophy(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相关链接
提示: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视频中古希腊哲学家泰勒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老子得出“道法自然”的结论。
问题①:哲学智慧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吗?
泰勒斯观察洪水,阅读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发现洪水退去之后留下肥沃的淤泥,粮食的胚芽从淤泥中长出,粮食又孕育了万物。
老子观察天地万物,发现大自然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并且周而复始。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特别提醒:
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2.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侧重来源)
人类的
两项
基本活动
改造
世界
认识
世界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哲学上说的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
人与外部世界的三对关系
【知识拓展小结】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1.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2.哲学上讲的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3.人与外部世界三对关系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
阅读与思考 P3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你是谁
01
02
你在
哪里
03
你要到哪里去
拓展延伸
哲学三问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特别提醒:
哲学的产生与人的主观思维有关,但是不能认为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侧重方式)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P3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产生 P3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的产生:实践是基础,思考是重要条件。
知识小结
改造世界的角度
认识世界的角度
百家
争鸣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马克思
主义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哲学思想。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相关链接
哲学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
百家
争鸣
铁器、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井田制瓦解
生产力
提高
1
私田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要求
政治改革
2
不同阶级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对社会变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
形成
文化
3
1.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4相关链接)。
讨论:在百家争鸣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思想能称作是真正的哲学?
相关链接
哲学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真正的哲学
哲学
错误或歪曲反映时代内容、要求
错误的哲学
时代的糟粕
真正的哲学
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时代精神的精华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并不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败的人找借口
不要抱怨机遇太少
是我们想要的太多
对他人的经验
要学会选择
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
人生是一场比赛
对手就是你自己




截至2021年8月2日12时,河南全省共有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遇难,50人失踪。此次河南险情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
A.哲学源于生活,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B.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是从人们的主观精神中产生的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D.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A
0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阅读与思考 P5-6
关注点:国内疫情刚控制,国外的跑中国避难导致多少人感染确诊,死亡多少例。
心态:哎,烦死了,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呢?在家呆了一两个月了,闷得慌,真无聊!
行为:一边牢骚抱怨,一边刷更多杂边论坛打发时间。
结果:心情沮丧,一天没做什么感觉也很累!
关注点:社会各界为了疫情一直在做着各方面努力。
心态: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一定会过去!
行为: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力所能及做好自己的事情。
结果:当我们更多以感激的心态与这个世界链接的时候,会发现世界一直是那么的美好。
面对疫情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
问题①:面对同样的疫情,不同的人看法相同吗?
1.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世界观人人都有。
2、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或意识。
不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
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
特点
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更为普遍和本质的认识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
正确佩戴口罩会降低新冠感染率
太阳东升西落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上帝创造了一切
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无视或抗拒规律
对某个具体
问题的分析
分析下列观点,哪些是世界观?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5)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主体 人人都有 哲学家
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特别提醒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思想 行为
小A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不添乱,科学应对。
小B 烦死了,闷得慌。 牢骚抱怨,怨天尤人。
问题②: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决定
体现
统一
哲学
1.世界观的含义 P5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P5
(1)联系:
①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②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
(3)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知识小结
3.世界观与方法论 P6
(1)方法论的含义: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
②哲学和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知识小结
世界观
方法论
决定
体现
第2至6课重要哲学原理均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乐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其核心理念。接受这种理念的人们出门必带四小件----手绢、饭盒、环保筷子与布袋,少用餐巾纸、纸餐盒、一次性筷子与塑料袋。这体现了:
A.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相互转化
B.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人们的方法论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答案:D




03
哲学是对
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是不是哲学?
它们与哲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具体科学
哲学
人类
社会
人的思维
自然界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思考:哲学与这些具体科学有没有关系呢?
1.具体科学
整个世界
苹果落地(自然现象)
万有引力(自然科学知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
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知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知识
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具体科学: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
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特别提醒:
二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阅读与思考 P7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正确的指导
具体科学
哲学
错误的指导
非科学
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任务
作用
联系
错误倾向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替代论: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替代具体科学
(2)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思维导图
具体知识
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具体科学
积 累
决定
体现
系统化
理论化
指导
基础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0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 Philosophy
全面理解
02|从起源看: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03|从与时代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0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05|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框架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综合探究 坚持历史难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
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哲学的起源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产生
世界观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
知识体系
追求智慧的学问
具体知识
哲学知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