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时政链接文 学时政链接艺 术时政链接电 影时政链接科 技时政链接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地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习近平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习导航自学提醒阅读教材P108-110思考?1、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待外来文化曾有的两种激进观点是什么?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如何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3、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是什么?4、对待外来文化如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观点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观点二:“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这会导致“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 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这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结合材料,你认同上述观点吗?谈谈上述两种观点的本质是什么。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全盘西化论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思考:上述两种错误倾向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文化复古主义(封闭主义)1.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全盘西化论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文化复古主义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时政链接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结合上述邓小平的论述,谈谈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心态是什么?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拿来”什么?2.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拓展延伸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理论依据:(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3)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和交融,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课堂小结1.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D课堂练习2.钱钟书先生所著《管锥编》一书,近130万字,考证和诠释《周易》《左传》《史记》《老子》等古代典籍,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涉猎英、法、德、拉丁、意大利、西班牙等外文书籍二千余种。其中议论兼及文、史、哲、社会、政治、心理、语言、考古、民俗等十余门学科。由此可见《管锥编》( )①可对读者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有所启示②是厚古非今、中西合璧、打通文史的杰作③是汲取多国家多民族文化成果的学术著作④开启了扬弃和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课堂练习自学提醒阅读教材P108-110思考?1、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待外来文化曾有的两种激进观点是什么?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如何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3、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是什么?4、对待外来文化如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博古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中苏之间特殊的国家关系,历史上无论军事、经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中国都曾借鉴当时老大哥的经验。但从影响性来看,这应该指的是1934年红军因王明、博古的教条主义错误指挥导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的历史事件,此事件差点断送了革命的前途,并直接引发了后来的红军长征。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时政链接时政链接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外来文化。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的关系。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二、立足国情 交流借鉴1.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的原因:(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必要性)(2)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重要性)(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意义)二、立足国情 交流借鉴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二、立足国情 交流借鉴2.要求: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拓展延伸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 二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②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 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交融、合作、共处。③只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才能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拓展延伸文化交流互鉴为什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2)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我”是文化交流的主体,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只有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才能准确地把握我国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明确文化交流的正确方向、指导思想、根本方针、目的任务和途径道路,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达到吸收外来营养,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4)体现了我国在文化交流中的根本目的。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文化交流,都要努力做到:凡是对“我”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做,而且做好,做成功;凡是对“我”无“用”的,特别是对“我”有“害”的,我们就不去做,并抵制、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注意选择。拓展延伸哲学角度理解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化,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展积极作用。(3)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要结合立足国情。本课小结 1.《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在音乐中贯穿了自己民族的风格,并吸取了西方音乐的特点,成为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充分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 )①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学习、交流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④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A课堂练习2.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这启示我们( )①革新中国画需要坚持“扬弃”的观点②革新中国画应全面实行西洋画的技法③要将西洋画的特色技法融入中国画的灵魂之中④要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作为革新中国画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 3.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A.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而相同的特点B.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C.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文化交流对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都起积极作用C课堂练习4.2022年5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线上签署战略伙伴协议。协议的签署将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和城市品牌通过爱丁堡艺术节平台走向世界舞台,也将艺术节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引入中国。这表明( )①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②我国利用国际传播平台,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③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 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必须保持定力、坚守方向。要把立足国情与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1)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文化发展的启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列举一例,说明文化交流互鉴要立足国情。(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①”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启示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态度,,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②”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启示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课堂练习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