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升初新生科学摸底考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2分)1.在人类历史上,信息交流和传播至今发生了五次变革,第三次信息革命是指( )。A.文字的诞生B.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C.电磁波的应用2.在行驶的汽车上观察车窗外的房屋,它是( )的。A.向前运动 B.静止不动 C.向后运动3.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酒泉位于台州的西北方向,这两个城市中,更早看到日出的是( )。A.酒泉 B.台州 C.两个城市一样早4.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受微生物影响后就无法食用B.有些微生物可以处理垃圾与污水C.人们可以利用微生物预防、控制传染病5.小科观察到某种鸟在吃蓟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说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数量应该一样多6.下面是三种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的筷子“弯折” B.路灯下的影子 C.从汽车后视镜看到后面的车7.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8.我们每天都要用钟表来确认时间,精确计时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关于精确计时的重要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车时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进行B.百米赛跑时,可以通过精确计时,知道是否打破了纪录C.中国航天器的研发很成熟,发射时可以任意挑选时间,不需要计时9.青少年时期,快速地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脊柱的是( )。A.睡软的床 B.趴着写作业 C.站姿挺拔10.如果突然有一个球飞向我们,我们的眼睛就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 )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用手抵挡的指令,并通过( )传递到手部并做出反应。A.传入神经 B.大脑 C.传出神经11. 2021年11月17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舱门打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穿航天服成功出舱。在舱外,两位航天员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了12.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具有切割食物功能的是( )。A.门齿 B.犬齿 C.白齿13.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科骑共享单车去乐清公园游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刻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B.自行车以“滚动”方式前进是为了增大摩擦力C.自行车的车把采用橡胶材质是为了增大摩擦力14.以下关于蚕卵的描述,错误的是( )。A.蚕卵虽然不会动,但它是有生命的B.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C.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放在温暖的地方15.凤仙花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原因是为了( )。A.植物的身体平衡 B.能最大限度接受雨水 C.能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和矿物用途广泛,其中医药也是其用途之一C.岩石和矿物开采后不能再生,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17.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初来自( )。A.植物 B.太阳 C.地球内部18.小明将“蝙蝠、猫、鱼”归为一类,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他的分类标准是( )。A.有无脊柱 B.会不会飞 C.个体的大小19.某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20.鸡蛋壳上有许多小孔,可以让( )进出。A.水分 B.空气 C.热量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同一任务中只能用到同一种技术。( )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在无特殊情况时应该积极注射疫苗。( )4.随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会变大,观察到的范围也会变大。( )5.轮轴被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时,不一定都是省力的。( )6.此时此刻,我们能看到试卷上的字,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了试卷上。( )7.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8.排水系统是我们的住房必须具有的系统。( )9.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10.增加船的宽度,可以提高船的稳定性。( )三、实验探究题(共48分)1.如图-是浮在湖面上的一只木筏。(8分)图一 图二(1)图一中的木筏,受到的浮力( )木筏自身受到的重力。A.大于 B.小于 C.等于(2)如图二,现在有一个人和两只鸟上了这只木筏,此时与图一相比,木筏将(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没有变化(3)此时木筏受到的浮力( )木筏自身受到的重力。A.大于 B.小于 C.等于(4)如果将湖水换成海水,图一中的木筏将(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没有变化2.如图一是热水壶。将刚煮沸的热水倒入空的热水壶后,有时木塞会“嘭”地跳出来(如图二)。图三是热水壶内部的结构简图。(10分)图一 图二 图三(1)观察图三,分析热水倒入空的热水壶后,导致木塞跳出来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为了使木塞不跳出来,同学甲建议“用力将木塞塞紧瓶口”,同学乙建议“将热水充满热水瓶”。你赞同__________同学的建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3)观察图三,热水壶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的作用是( )。(2分)A.使热传递加快 B.使热传递减慢 C.使热传递不再进行3.以下是小明研究“斜面的坡度与省力情况”的实验。(20分)(1)我知道下面图A中的角____________(填序号)是指实验中的斜面的“坡度”。(2)实验中,小明把三个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四个斜面上,并测出提升时的拉力大小,记录如下。但由于粗心,小明忘了记录其中的一些信息,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斜面的状况 直接提起 ( )斜面 ( )斜面 ( )斜面 ( )斜面物体一 1.7牛 1.35牛 1.25牛 1.0牛物体二 11.5牛 8.0牛 7.1牛 5.3牛 1.3牛物体三 4.8牛 3.3牛 2.8牛 2.1牛 1.4牛①请把对应的斜面编号填写在表中的相应位置。②如图,物体一受到的重力是( )。A.3.2牛 B.3.4牛 C.3.6牛③小明发现记录中有个数据有问题,这个数据是____________牛。④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A.直接修改数据 B.向同学要数据 C.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⑤通过仔细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____________,坡度越大越____________。4.如下图所示,六个没有标签的容器中分别装着白醋、水、食用油、淀粉碘酒、小苏打。小米同学分别取样进行实验,结果如下:A和B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C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D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产生;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B和C混合产生蓝紫色物质。还发现,打开E时有闻到刺鼻的酸味。(10分)(1)请你帮小米鉴别容器中的物质,重新标上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2)A和E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烧杯外壁会感觉到____________。A和E混合产生的大量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____________,这种气体实际上是____________。它还有一种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B解析: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2.C解析: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房屋是向后运动的。3.B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更早看到日出。4.A解析:有些微生物能帮助生产食物,如乳酸菌能制作酸奶。5.B解析:这个对比实验中,除了食物的种类不一样,其他条件都要一样。三种食物都应放在离鸟一样近的地方。6.C解析: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路灯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汽车后视镜的原理是光的反射。7.A 解析: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8.C解析:航天 器的发射需要精确计时。9.C解析:站姿挺拔有利于保护 脊柱。10.A C解析: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效应器。11.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而太空中是真空,所以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12.A解析:门齿的作 用是切割食物。13.B解析:“滚动”方式可以减小摩擦力。14.C解析:保存蚕卵的方法是冷藏。15.C解析:叶片交叉生长是为了能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16.A解析:岩石和矿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17.B解析:化石能源所具有的能量最初来源 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太阳能。18.A解析:蝙蝠、猫、鱼有脊柱;蝴蝶、河蚌 、蚯蚓无脊柱。19.B解析:含有脂肪的食物能在白纸上留下油迹。20.B解析:鸡蛋壳 上的小孔能让空气进出。二、1.×解析:这些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2.×解析:同一任务中能用到多种技术。3.√4.×解析: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观察到的范围变小。5.√6.×解析:试卷上的字反射出的光射到了人眼中,使我们看到字。7.√ 8.√ 9.√ 10.√三、1.(1)C (2)B (3)C (4)A2.(1)热水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2)乙 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更明显 (3)B3.(1)① (2)①D C B A ②B ③1.3 ④C ⑤省力 费力4.(1)小苏打 淀粉 碘酒 食用油 白醋 水 (2)冷 熄灭 二氧化碳 比空气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