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七下生物期末考点过关必刷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典型例题解析典例01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伐林垦荒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C.出行多开燃油汽车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答案】D【解析】A.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所以我们要大量的植树造林,不能伐林垦荒,A错误。B.一次性餐具多是利用木材加工制作的,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加砍伐树木的数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B错误。C.燃油汽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或食用绿色能源汽车,C错误。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D正确。故选D典例02 (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疫情期间,同学们带完的一次性口罩应投入( ) 箱A. B. C. D.【答案】C【解析】垃圾分类是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一次性口罩应该属于有害垃圾,应放在有害垃圾箱。故选C。典例03 (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下列行为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A.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B.不捡拾野生鸟卵C.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 D.不食用野生动物【答案】C【解析】A.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有利于维持生态安全,故A不符合题意。B.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捡拾野生鸟卵,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故B不符合题意。C.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缺少天敌,会引起巴西龟的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符合题意。D.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食用野生动物,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04(2023·云南·中考真题)近年来,紫外线对人类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究紫外线照射对小白鼠体重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对每只小白鼠称重,计算并记录各组第1天的平均体重。第二步:给每只小白鼠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和水,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中紫外线忽略不计)。第三步:对甲组不做处理,乙、丙、丁组每天分别用相同紫外线照射1小时、3小时、6小时。第四步:第14天对每只小白鼠称重,并计算各组小白鼠体重的平均值及体重增长率,结果如下表:组别 第1天平均体重(克) 第14天平均体重(克) 体重增长率(%)甲组 18.32 23.48 28.17乙组 17.00 21.60 27.06丙组 17.66 20.04 13.48丁组 21.84 22.20 1.65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与乙组对照,实验组是_____组,变量是________。(2)丙组的体重增长率比甲组降低了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实验后,同学们推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其体重增长率会比照射6小时更低。为此实验小组进行了戊组实验,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外,其他步骤与上述实验相同。将________相比,可验证同学们的推测。【答案】(1)乙 紫外线强度(2) 14.69 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越长,小白鼠体重减少的越多(3)体重增长率【解析】(1)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甲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由步骤三:对甲组不做处理,乙、丙、丁组每天分别用相同紫外线照射1小时、3小时、6小时,可知实验变量是:紫外线强度。(2)由实验数据可知:甲组体重增长率是28.17%,丙组体重增长率是13.48%,因此,丙组的体重增长率比甲组降低了14.69%。实验结论是: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越长(强度),小白鼠体重减少的越多。(3)为了证明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其体重增长率会比照射6小时更低。为此实验小组进行了戊组实验,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外,其他步骤与上述实验相同。可将体重增长率相比,即可验证同学们的推测。单元过关检测卷07(时间:20分钟 满分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但全球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 B.秸秆堆肥,减少肥料问题C.制造高效农药,有效杀灭害虫 D.开发绿色能源,减少燃煤发电1.【答案】C【解析】A.退耕还林,于保护和恢复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A不符合题意。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C.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C符合题意。D.积极开发绿色能源,减少燃煤发电,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我国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并回收处理 B.全民宣传植树造林、低碳生活C.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D.对森林和草原进行科学化管理2.【答案】C【解析】A,垃圾分类处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值得提倡,故A正确。B.全民宣传植树造林、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值得倡导,故B正确。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即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不值得提倡,故C错误。D.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故选C。3.近年来,陇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甘肃绿色发展典范城市为目标,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下列关于我国植物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促进全民义务植树,将每年3月15日定为“植树节”B.我国森林资源不仅植物种类丰富,且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C.应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森林和草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在我国的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3.【答案】C【解析】A.为促进全民义务植树,我国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A错误。B.我国森林资源不仅植物种类丰富,且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119位,B错误。C.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D.森林在我国的植被中占主体,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C。4.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有规划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大幅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是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B.多使用化石燃料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D.碳中和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4.【答案】C【解析】AC.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所以我们要大量的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是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B不符合题意。D.碳中和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为生物还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是可控的二氧化碳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后因人类的活动破坏变成了荒漠。为防风固沙,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再次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有何认识(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C.植树造林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D.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温室效应5.【答案】B【解析】}A.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塞罕坝从荒漠再次变为绿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通过人类的努力和正确的干预,环境是可以得到修复和改善的,A错误。B.题目描述了塞罕坝由于人类活动而变为荒漠,但后来又通过人类的活动(植树造林)而再次变为绿洲。这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有双重影响,既可以破坏也可以改善,B正确。C.题目中的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改善环境,而不是为了获得木材,C错误。D.植树造林实际上是通过增加植被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而不是增加,D错误。故选B。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2024年1月11日发布。其中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下列行为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A.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B.乱砍滥伐,围湖造田C.污水直排,制造污染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6.【答案】D【解析】A.通过焚烧森林来耕种,以及耗尽湖泊的水资源来捕鱼。这样的做法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A不符合题意。B.乱砍滥伐会破坏森林,而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这些行为都不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C.污染行为,将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显然也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D.植树造林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而绿色出行则是指使用环保的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些行为都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D符合题意。故选D。7.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塑料、旧报纸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7.【答案】A【解析】A.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A项所示为可回收垃圾,A正确。B.B项所示厨余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C.C项所示有害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误。D.C项所示其他垃圾,塑料、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会使植物枯萎.影响植物的生长 B.酸雨会使河流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C.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D.酸雨的形成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无关8.【答案】D【解析】(1)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2)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3)酸雨的预防措施: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ABC.结合分析可知:“酸雨可以影响植物生长”、“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都是酸雨带来的危害,ABC正确。D.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人体摄入后可能会产生毒性,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损害。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将其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③观察并记录24h内小鼠的死亡率,其结果如下表:组别 实验小鼠数量(只) 不同浓度的镉溶液(mg/mL) 灌胃液体用量(mL) 24h死亡率(%)A 8 0 10 0B 8 0.015 ? 25C 8 0.030 10 37.5D 8 0.045 10 75请你分析上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则表中“?”应为____。(2分)(2)A、B、C、D四个小组各用8只小鼠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1分)(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了避免浪费,有人使用“镉大米”喂鸡。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____。为什么?____。(2分)(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____。(1分)(5)目前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防止镉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答出一点即可)。(1分)9.【答案】(1)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10(2)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3)不可行 因为镉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或排出,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并在人体内不断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4)重金属镉会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在一定范围内,镉浓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5)进行垃圾分类,注意有害物质如废电池的丢弃【解析】(1)该实验是以不同浓度的镉溶液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研究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中“ ”应为10。(2)只用一只小鼠做实验,会因为小鼠间的个体差异而出现偶然性;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宜用多只小鼠。因此,A、B、C、D四个小组各用8只小鼠实验,而不是1只。(3)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级积累,人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级别,因此使用“镉大米”喂鸡,镉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或排出,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并在人体内不断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避免浪费,有人使用“镉大米”喂鸡的做法不可行。(4)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重金属镉会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在一定范围内,镉浓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5)为了防止镉污染,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进行垃圾分类,注意有害物质如废电池的丢弃;宣传镉污染的危害;注意处理好被镉污染的食品等。10.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愈加严重,造成多地出现酸雨现象,酸雨会腐蚀建筑物等,那么酸雨会危害植物的生长吗?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实验。①取两个花盆分别标注甲和乙,在花盆中各播种20粒大豆种子,放在环境适宜的地方,等长成幼苗后再开始实验:②在清水中加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甲花盆中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同时向乙花盆喷洒等量的清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甲盆中的大豆幼苗全部死亡,乙盆大豆幼苗正常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配制的“模拟酸雨”的pH应该小于_________。(1分)(2)本实验属于_________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2分)(3)有人说每个花盆播20粒种子是浪费,只用1粒种子就行了,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5)你认为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1分)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10.【答案】(1)5.6 (2)对照模拟酸雨 (3)不行,具有偶然性,实验会存在误差(4)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危害 (5) D【解析】(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所以小明配置的“模拟酸雨”的pH小于5.6。(2)本实验中,向甲花盆中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同时向乙花盆喷洒等量的清水,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模拟酸雨。(3)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每个花盆播l粒种子是不行的,因为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会使实验结论不可靠。(4)分析实验结果:几天后,喷洒“模拟酸雨”的甲盆中的大豆幼苗全部死亡,喷洒等量清水的乙盆大豆幼苗正常生长,所以,得出的结论是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危害。(5)造成我国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人教版七下生物期末考点过关必刷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典型例题解析典例01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伐林垦荒 B.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C.出行多开燃油汽车 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典例02 (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疫情期间,同学们带完的一次性口罩应投入( ) 箱A. B. C. D.典例03 (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下列行为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A.及时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B.不捡拾野生鸟卵C.随意放生购买的巴西龟 D.不食用野生动物典例04(2023·云南·中考真题)近年来,紫外线对人类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究紫外线照射对小白鼠体重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0只,随机平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对每只小白鼠称重,计算并记录各组第1天的平均体重。第二步:给每只小白鼠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和水,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饲养环境中紫外线忽略不计)。第三步:对甲组不做处理,乙、丙、丁组每天分别用相同紫外线照射1小时、3小时、6小时。第四步:第14天对每只小白鼠称重,并计算各组小白鼠体重的平均值及体重增长率,结果如下表:组别 第1天平均体重(克) 第14天平均体重(克) 体重增长率(%)甲组 18.32 23.48 28.17乙组 17.00 21.60 27.06丙组 17.66 20.04 13.48丁组 21.84 22.20 1.65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与乙组对照,实验组是_____组,变量是________。(2)丙组的体重增长率比甲组降低了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3)实验后,同学们推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其体重增长率会比照射6小时更低。为此实验小组进行了戊组实验,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小白鼠9小时外,其他步骤与上述实验相同。将________相比,可验证同学们的推测。单元过关检测卷07(时间:20分钟 满分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但全球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退耕还林,恢复自然生态 B.秸秆堆肥,减少肥料问题C.制造高效农药,有效杀灭害虫 D.开发绿色能源,减少燃煤发电2.我国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并回收处理 B.全民宣传植树造林、低碳生活C.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D.对森林和草原进行科学化管理3.近年来,陇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甘肃绿色发展典范城市为目标,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下列关于我国植物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促进全民义务植树,将每年3月15日定为“植树节”B.我国森林资源不仅植物种类丰富,且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C.应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森林和草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在我国的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4.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有规划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大幅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是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B.多使用化石燃料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D.碳中和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5.塞罕坝曾经森林茂密,后因人类的活动破坏变成了荒漠。为防风固沙,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再次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有何认识(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C.植树造林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D.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温室效应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2024年1月11日发布。其中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下列行为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A.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B.乱砍滥伐,围湖造田C.污水直排,制造污染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7.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塑料、旧报纸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8.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会使植物枯萎.影响植物的生长 B.酸雨会使河流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C.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D.酸雨的形成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无关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人体摄入后可能会产生毒性,引起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损害。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将其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③观察并记录24h内小鼠的死亡率,其结果如下表:组别 实验小鼠数量(只) 不同浓度的镉溶液(mg/mL) 灌胃液体用量(mL) 24h死亡率(%)A 8 0 10 0B 8 0.015 ? 25C 8 0.030 10 37.5D 8 0.045 10 75请你分析上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除该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则表中“?”应为____。(2分)(2)A、B、C、D四个小组各用8只小鼠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1分)(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了避免浪费,有人使用“镉大米”喂鸡。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____。为什么?____。(2分)(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____。(1分)(5)目前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防止镉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____(答出一点即可)。(1分)10.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愈加严重,造成多地出现酸雨现象,酸雨会腐蚀建筑物等,那么酸雨会危害植物的生长吗?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实验。①取两个花盆分别标注甲和乙,在花盆中各播种20粒大豆种子,放在环境适宜的地方,等长成幼苗后再开始实验:②在清水中加食醋,配制成“模拟酸雨”;③向甲花盆中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同时向乙花盆喷洒等量的清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天后,甲盆中的大豆幼苗全部死亡,乙盆大豆幼苗正常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配制的“模拟酸雨”的pH应该小于_________。(1分)(2)本实验属于_________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2分)(3)有人说每个花盆播20粒种子是浪费,只用1粒种子就行了,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5)你认为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1分)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人教版七下生物期末考点过关必刷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原卷版).docx 2024人教版七下生物期末考点过关必刷题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