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第15课内容,主要包含“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是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提,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本课整合为两部分1、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2、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第一部分,需要点出列宁主义的诞生,而列宁主义的诞生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讲解进行辨析,重点探讨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第二部分则梳理其历程,重点探讨斯大林模式的成就与问题。【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基本史实在初中阶段已经基本落实,但是高一学生对史实之间联系较为不足,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宏观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图文信息,增强学生解读史料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列宁主义形成的必然性以及对十月革命的指导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图片资料,认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成就与问题时空观念:时间轴的方式了解俄国革命发展的进程。家国情怀:通过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理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厚植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难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教材整合: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二、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大国,他的成就举世瞩目,他就是……充满怀旧色彩视频,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源起—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设计思路: 分别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理论、世界意义方面设置学习任务,根据课本及史料解读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1、革命历程:高歌猛进历程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展示答案,时间轴的方式体现时空观念。2、革命理论:科学指引比较两位导师的不同主张,多国胜利论到一国胜利论,体现的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引。3、革命影响:震撼世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讨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学生2分钟合作答案然后展示,教师点拨。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继续进攻:战时共产主义创设情境:一封海军士兵给列宁的信,引出此时余粮征集制的问题,与后边的水兵起义相呼应,政治经济危机从而使的政策发生转变2、十字路口:新经济政策教师提问新经济政策的新?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多种所有制,这时期的苏联正处于市场和计划的十字路口,经济稳步发展,1924年列宁与世长辞,斯大林上台,斯大林上台后走上了“大转变”的建设之路3、大转变:斯大林模式教师引导大转变的表现:结合宣传画让学生回答,提出“幸福农庄是否真的幸福”进而引出斯大林模式的评价,通过《耳语者》,也就是当事人感受,以小人物见大历史的方式。教师引导: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如人的话已过半生,我们就总结一下苏联的前半生:从姓名——成就是本课知识点的一个汇总,让学生直接回答,最后的评价是感彩的上升。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下,最后教师朗读……。【延伸作业】材料历史上的苏联,曾被冠以多种称呼:“革命摇篮”“红色灯塔”“超级大国”“老大哥”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苏联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世界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教学资源运用】《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本、教参、课程标准、高考真题;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