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导入新课思考:你知道我们的国产大飞机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我们国产大飞机的诞生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教学目标】1.描述与分类:感性具体的含义,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具体的含义。2.解释与论证: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3.预测与选择:思维抽象的环节,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4.辨析与评价: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感性具体的含义和局限性,正确认识思维抽象的含义和环节,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关系。2.公共参与:积极思维、科学思维,实现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学习要点:1.感性具体的含义、局限性?2.思维抽象的含义、目的与内容、环节、局限性?3.思维具体的含义、表现?4.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5.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1、感性具体的认识(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事物现象本质感性具体的认识思维抽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我们的认识就向前发展了,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你对我们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探究与分享1(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内容: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抽取你所在的学校这个整体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好老师2、思维抽象多面到一面,个性到共性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第一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3)思维抽象的环节①分离: 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例如:小明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得分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明重抓审题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明的成绩有了起色。小明重抓审题关,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分离。第二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思维目标的纯粹性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第三步: 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思维表达的简洁性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例如:恩格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认为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所以,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简略化。第四步: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喂!亚里士多德,你是不是考虑的太多了!!我不管那么多!这只是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我只要结果!分离提纯简略化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理想化思维抽象的环节物体的这种状态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总结(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提纯性思维表达上的简略化理想化思维活动过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思维抽象的特征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理想化贯穿其中拓展:现象外部联系本质规定共性分离、提纯、简洁化、理想化[想一想]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吗?(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注意: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发展历程①首先是认识现象②其次是在试验中形成更加系统的电磁理论③在理论基础上投身于实践,推动技术的发展,同时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探究与分享1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1)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特征(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 《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运用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探究活动商品(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起点桥梁终点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思维抽象思维具体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起点)(桥梁)(终点)②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③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和规律的认识。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起点)(桥梁)(终点)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1)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思维过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相互依赖不可分割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怎样把握资本主义经济的?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商品一货币一资本等一系列范畴作了深刻的分析,循序渐进,逐步上升,最后形成《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多样性统一中把握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4、思维具体的作用: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归纳提升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区 别 含义 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的一种直观的整体表现 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特点 ①认识的起点初级阶段 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①认识的上升阶段 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 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②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要求 认识要向前发展,上升到思维抽象 认识要从整体上全面的、更深刻的反映事物的本质,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必须上升到思维具体 思维运动到达以思维具体为标志的逻辑终点,完成了一个运动周期。但认识是无限的,在此基础上开启更广更深的思维运动联系 ①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为思维抽象做准备。 ②思维抽象是认识的上升阶段,也是理性认识的开始,对认识的深化提出了要求,并为上升到思维具体做准备。 ③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和逻辑终点,为开启新一轮的辩证思维运动提供前提。 ④辩证思维运动总是经过“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这一反复多次循环。这一运动永远不会完结归纳提升 认识思维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区 别 实质 “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 “抽象的规定在思维形成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地位 认识的第一阶段、第一条道路 认识的第二阶段、第二条道路任务 要求 通过分析,把整体分成各个部分,从中抽取本质的方面,并通过概念固定下来,就形成了抽象规定 把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本质的、抽象的规定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使具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联系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课堂小结1.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课堂练习C2、蛙眼具有准确地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特别功能。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这个过程体现了( )①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是对事物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3.高三某班的同学们探究学习《逻辑与思维》后,发现诗词、对联中蕴含着逻辑知识。一组选取了马致远的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组选取了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列四位同学回答正确的是( )①甲:诗词巧妙找到了秋思与枯藤、老树、昏鸦等的关联②乙:诗词将对“秋思”形成的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③丙:对联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④丁: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4.贵州卫视联手《航拍中国》团队,打造大型桥梁纪录片《越山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世界级桥梁的精巧与震撼,展现交通发展巨变,展现坚持创新、敢于挑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时代精神! 桥不仅连通了路,更是连起了小康和民心,串起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反映了( )①意识的能动性——把中国精神转化为跨越山河的实际②思维发展的过程————实现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目标③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④联系的多样性——主动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具体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5.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农村”体验探究活动。按照规划,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思考,一步步加深对新农村的认识。体验活动结束后,学校要求学生给新农村下一个自己的定义。通过这一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懂得( )①人们通过感性具体形成对事物的零散的、片面的认识②思维抽象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要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④认识发展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6. 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技术。 在中国空间站,水稻完成了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到产生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太空环境下,水稻幼苗的生长不同于地面,茎秆不是笔直向上,而是趴在生长盒的侧壁上,叶片是螺旋状,还有很多水滴。显然,水稻种子患上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症”。本次空间环境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结合材料,说明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是如何体现认识发展历程的。认识发展要经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历程。太空环境下,水稻幼苗的生长不同于地面,茎秆不是笔直向上,而是趴在生长盒的侧壁上,叶片是螺旋状,还有很多水滴,这属于感性具体。水稻种子患上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症”,这属于思维抽象,本次空间环境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这是思维具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