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共30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基本方式
本质特征
根本保证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执政地位确立
党的先进性
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法的渊源
三位一体
四个环节
人民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本书逻辑
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主题
主线
有机 统一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要求
前 提
科学立法
关 键
严格执法
防 线
公正司法
基 础
全民守法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一框
第七课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2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3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
法律是怎么产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你被催婚了吗?
为法的起源提供政治条件
1.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统治
反抗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国家(统治工具)
制定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为法的起源提供经济条件
为法的起源提供社会条件
2.法律的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注:法律具有阶级性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共性)
在古代
在近代
(人治)
(法治)
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作用(阶段特征)
3.法律的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知识拓展:区分人治、法治、法制
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
前提、基础
目的、归宿
注:任何国家都有法制,但不一定实行法治,只有民主制国家才实行法治。
4.中华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中华法系
伊斯兰法系
印度法系
(1)含义: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2)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二)中国的法治建设(个性)
(2)发展过程
中华法系发展历程
源远流长
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西汉时期
唐朝时期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近代尝试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终归于失败。
近代西方国家法制模式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3)作用: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之后,我国法律照搬西方的法治模式失败后,该何去何从?
我来了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地位:
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1. 法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三)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2. 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 定
之和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法)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
3.法的决定性因素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X
4.法的历史类型:
特征1
特征2
特征3
5.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从作用看)
(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从制定看)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从实施看)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5.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从作用看)
小伙子,给老人让个座吧!
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后悔酒驾呀!
无证驾驶,后悔呀!
为什么上课迟到?
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
道德规范
校规校纪
法律规范
要遵守师德
职业规范
P76名词点击:社会规范
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成文法
习惯法、不成文法
5.法的基本特征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
制定
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认可
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如: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普遍约束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
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
国家强制力
法庭审判犯罪嫌疑人
军队追捕犯罪嫌疑人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
案例二
上述案例分别对应法的什么职能,并说说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P77探究与分享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一
刑事案件
政治职能
民事案件
社会职能
6、法的职能
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例如打击违法犯罪。
政治职能(核心)
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
社会职能
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
3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取得成就的原因)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国情、社会制度决定+党的领导+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①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良法善治)
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执法方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①体制保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②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③公正司法: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保障: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①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在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首要的基本的人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②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我国的监狱服刑人员,向来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必须参与劳动,他们的劳动不是免费的,监狱会发“工资”。
犯人在监狱工作有补贴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②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③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P77--78)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方面)
①有法可依 ②良法善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方面)
①体制保证 ②依法行政 ③公正司法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权保障方面)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
知识小结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
律发展
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产生
1
发展历程
4
本质
2
作用
3
产生
1
本质
2
决定因素
3
类型
4
基本特征
5
我国当代法的性质
7
影响法治建设的原因
1
新中国法治
建设的成就
2
职能
6
本框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