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追求智慧的学问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必修四基本框架图】
哲学
(第1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2、3、
4、5、6课)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想一想
哲学究竟是什么?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因为我需要他启迪我的思想。”
漫画
哲学
尊重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整体出发
漫画
哲学
人民立场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一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丢失了许多东西。
他的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安慰他。
他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从罗斯福的回信中你体味到什么?请你谈谈哲学的含义。
(1)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2)罗斯福能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人生,跟他的哲学智慧是分不开的。哲学智慧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尔雅》中说:“哲,智也。”
《说文解字》中说:“哲,知也。”
哲学是什么
Philo + sophia=Philosophy

智慧
=

爱智慧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提示】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材料一:柏拉图说:“惊讶,着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惭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材料二: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仰望苍穹:世界是什么?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死后又去向哪里?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会思考吗?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结合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的认识世界?
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进一步思考:
亚里士多德
(1)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哲学智慧来自生活实践。要产生哲学,不仅要有好奇心,还需要不断实践。真正的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和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只有好奇心还远远不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3)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2、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______活动。
实践
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一、哲学的起源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哲学上讲的世界
·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人的思维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2、哲学的产生
一、哲学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
生产力提高
(经济)
要求政治改革
(政治)
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或阶层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都对社会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百家争鸣。
思想(文化)
3、时代精神的精华
结论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经济、政治
文化
决定
反作用
结论二: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哲学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哲学
真正的哲学
正确或比较正确反映时代的内容和任务,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错误或歪曲反映时代内容、要求及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非科学的哲学
形成
形成
可以
可以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比可知
时代的精华
时代的糟粕
----为什么
第一、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第三、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哲学的起源
4.哲学对生活的影响(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司马光砸缸
烛光照亮小屋
一、哲学的起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考选科
一、哲学的起源
4.哲学对生活的影响(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未必接受过系统的世界观教育,却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这些源于世世代代经验的看法是自发的,零散的、非理论性的。(非反思性)
在中外古今神话中,人类一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想象世界的形成和万物的由来。
科学关注人与世界的具体关系及其活动方式,是对世界的特定方面特定层次的具体把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上述把握世界的方式相比,哲学是如何把握世界的?
总体把握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整个世界
物质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客观世界)
人的思维
精神世界
(主观世界)
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具体看法(形成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观点)
(2)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属于观念范畴
1、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思考】·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吗?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主体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特点 零散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 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都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特别提醒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逆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进,不屈不挠。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⑴上述做事做人的不同体现了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
⑵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命由天定
人定胜天
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身处困境,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
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
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
思想观念
为人处世的方法
决定
              
世界观      方法论
    
体 现
 决 定
(怎么看)
(怎么做)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结论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联系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C
判断1:世界观人人都有。
判断3:世界观是人们研究整个世界根本问题的科学知识。
判断2: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

判断4: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
×
阅读材料,思考:
《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的一门学问。
从具体的器中概括出道。从具体的经验领域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高本体。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式?
这是一种反思、概括和抽象的思维方式。哲学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反思、概括和抽象,能从具体事物个性(个性、个别)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共性、一般)。
点评: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
种瓜得瓜
遗传与变异
生物学
物理学
研究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整个世界适用的普遍规律
哲学
【注意】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现 象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人们在实践中
形成了许多具体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
最一般的本质
最普遍的规律
概括和升华
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是愿意受某种蹩脚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
阅读材料,结合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 别 哲学 具体科学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揭示的规律 揭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自觉或不自觉)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①替代论: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总结归纳:
哲学是什么?(全面把握哲学概念)
(1)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