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全民守法 课件(共19张PPT+内嵌3个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4全民守法 课件(共19张PPT+内嵌3个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4 全民守法
探究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什么是全民守法。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什么是全民守法?
拓展——权利和权力的区别
如果你被网暴(人肉搜索、发帖造谣等),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示:
依法维护自觉的正当权益。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3. 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推进全民守法
措 施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投身依法治国的实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二、推进全民守法
探究问题:视频内容体现了我国正在怎样推进全民守法?
措施2.
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探究与分享
德治和法治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有人说,德治比法治更加重要。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探究问题:德治和法治是什么关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建设全民守法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①法律和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
②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③二者是不同层面的规范,没有可比性,不能说哪个更重要。
④只有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推进全民守法
措施3.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知识拓展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知识拓展
二、推进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关系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1.近几年,广大网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高涨,屡屡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公民要(  )
①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②理性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的独立审判权 
③增强法治观念,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④树立权利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D 在我国,公民通过选举代表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不直接参与,①错误;为避免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干扰,需要相关主体共同努力。从公民角度看,要增强法治观念,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理性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的独立审判权,②③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应该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不符合题意。
2.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及违法信息的集散地,危害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除了政府常态化监管以外,还要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者( )
①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充分行使知情权、表达权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③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坚持不传播、不扩散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面对微信公众号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除了政府常态化监管以外,还要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者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不传播、不扩散网络信息说法不当,排除④。
3.“礼让斑马线”是法律对司机的刚性要求,但少数行人看到司机主动停下礼让后,故意放慢脚步,从而导致交通拥堵。停车让行,是法律规定,礼让斑马线也需要每一位行人积极的配合。由此可见( )
①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②行人也要遵守法律,看信号灯才过马路
③交通设施需不断完善,减少道路危险发生
④要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②:少数行人看到司机主动停下礼让后,故意放慢脚步,从而导致交通拥堵,这表明行人也要遵守法律,安全快速国马路,并未涉及看信号灯才过马路,故②不选。
③:材料并未涉及交通设施不完善,故③不选。
4.2019年8月1日,一辆满载着井盖的半挂货车在途径河南固始县时发生侧翻,车上的井盖散落一地。当地村民闻讯赶来哄抢井盖。据时代数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各地媒体报道的哄抢事件就有71起。
“你知道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什么时候通过的吗 ”。环保检查组一句话,让正在侃侃而谈如何落实法律的企业主管怔住了。检查组再次发问,这位主管环保工作的管理人员依旧哑口无言。这是环保检查组在某企业执法检查时的场景。企业的无语,暴露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落实中的普法短板。
湖北襄阳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反映。因为法律途径费时费钱,即使胜诉也不一定能拿到钱,不如等事情闹大,领导出面解决,这就是“用脚投票”。
结合材料,从“全民守法”角度,说明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公民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①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尊重和信仰法律,自觉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②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