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______,船的载重量就越______。”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 小 B.大 大 C.小 大
2.制作冰棍时,从水到冰体积和质量发生什么变化?( )。
A.体积减少,质量增加 B.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体积不变,质量增加
3.测试过程中,小船不小心被碰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此时的垫圈数记为载重量
B.再测一次
C.估计一个数记为载重量
4.坐游船最担心的是发生侧翻,侧翻的主要原因是重心不稳,下列不是导致重心不稳的原因是( )。
A.游船狭长,与水面的支撑面积比较小
B.每个游客体重不同,导致重心偏离
C.水面太平静,没有波浪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是最有利的证据。
A.河边的小草比路边的小草长得茂盛
B.林荫下有很多蕨类植物
C.向阳处的小草长势强劲,背阴处的小草生长缓慢
6.手工造纸步骤的顺序是( )。
A.撕碎—挤压吸水—搅拌—平铺—晾干 B.平铺—撕碎—搅拌—挤压吸水—晾干
C.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晾干
7.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非常厚,由于毛发通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身体比较圆,主要是为了( )。
A.让自己看上去更威武,吓走敌人
B.提升自己的战斗力,有利于捕食
C.适应北极冰天雪地的环境
8.蝴蝶的卵孵化成幼虫需要温暖的环境,因此蝴蝶一般在( )产卵。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9.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最先钻破种皮的是( )。
A.根 B.茎 C.叶子
10.地球上的能源按能否再生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下列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风能 B.煤、太阳能 C.风能、太阳能
11.船在行驶中,( )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A.美观性 B.稳定性 C.舒适度
12.取暖器一般安放在房间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二、填空题
13.红外体温计能够隔着空气测量到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人体的热量以 (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14.当两物体间存在 ,在两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递。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 方式(选填“传导”、“对流”或“辐射”)。
15.通常,将水加热到 ℃,水开始沸腾,水的形态会快速转变成 (填“液态”“固态”或“气态”)。
16.太阳是一个巨大的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 种单色光构成的。食物链“草→兔→狼”中能量的来源是 。其中“兔→狼”表示兔的能量流动到狼身上,这部分我们一般读作“ ”。
17.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 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土壤中的 ,制造出植物生长所需的 ,并释放 。
18.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和 。给热水加热时,热在水中以 方式传递;给铁棒一端加热时,热是以 方式传递至另一端。
三、判断题
19.热量可以在同一物体内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物体间传递。( )
20.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技术推动着船的发展。( )
21.放入水中沉的材料不能用来造船。( )
22.钢铁船坚固,载重量大。( )
23.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动物就不能生存了。( )
24.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节约材料,只用一粒种子进行实验。( )
四、连线题
25.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
潮汐 可再生资源
铁矿
地热能 不可再生资源
天然气
海洋能
五、简答题
26.怎样解决垃圾问题,请你列举三种常用的方法?
27.太阳能发电与目前常用的煤炭发电相比,你认为有什么优点?
28.仙人掌的根系十分发达,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鱼的体型大多呈梭形。请运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解释生物的这些不同特征。
29.环境问题无小事,请你说说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至少说出三个措施。
30.以下是奇奇在生活中的用水习惯:洗手涂抹洗手液时,水龙头一直开着;洗碗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直冲洗。你觉得这样做合理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六、实验题
31.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组别 保温方式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塑料杯 95℃ 60℃ 30℃
2 无盖的不锈钢杯 95℃ ℃ 26℃
3 无盖、外包毛巾的塑料杯 95℃ 68℃ 55℃
4 加盖、外包毛巾的塑料杯 95℃ 80℃ 72℃
5 加盖、嵌入泡沫塑料的塑料杯 95℃ 85℃ 78℃
(1)表格中一组数据污损了,可能是54℃和20℃中的一个,你觉得合理的数据应该是 ℃。
(2)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发现温度下降的速度是 (填“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
(3)比较3和4两组数据可以得出 能起保温效果。
(4)比较 和 两组数据是研究杯子有无外包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比较 和 两组数据是研究杯子不同外包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在船自身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把船的体积造得尽量大,船排开的水量才更大,装载的货物才更多。故选B。
2.B
【详解】水在结冰时,出现不同于“热胀冷缩”特殊现象,即“热缩冷胀”,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水的体积小,但是质量不会改变。因此,制作冰棍时,从水到冰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3.B
【详解】测试过程中,小船不小心被碰翻,应该再测一次,不能将此时的垫圈数记为载重量,也不能随便记录,否则这载重量的数据就不科学。
4.C
【详解】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货物运到远方。坐游船最担心的是发生侧翻,侧翻的主要原因是重心不稳。分析选项中,导致重心不稳的原因有,游船狭长,与水面的支撑面积比较小 ,每个游客体重不同,导致重心偏离都会导致重心不稳;C水面太平静,没有波浪不会导致重心不稳。
5.C
【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向阳处的小草长势强劲,背阴处的小草生长缓慢是最有利的证据。河边的小草比路边的小草长得茂盛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林荫下有很多蕨类植物说明有些植物不喜欢阳光。
6.C
【详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所以手工造纸步骤是: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晾干。
7.C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毛非常厚,由于毛发通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身体比较圆,主要是为了适应北极冰天雪地的环境。
8.A
【详解】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蝴蝶是成虫,它们产卵,它的生命从卵开始,蝴蝶在秋天的时候变成蛹过冬,春天羽化成蝴蝶,然后产卵,卵会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孵化成幼虫。
9.A
【详解】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根,对种子起保护作用的是种皮,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的是子叶。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所以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最先钻破种皮的是根。
10.C
【详解】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天然气、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11.B
【详解】设计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定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因素。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
12.C
【详解】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暖气附近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然后变热后又上升,冷空气又补充过来,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室内的空气变热了。所以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13.热辐射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红外体温计能够隔着空气测量到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人体的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14. 温度差 辐射
【详解】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热对流、热传导或热辐射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是通过辐射方式传递。
15. 100 气态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通常,将水加热到100℃,水开始沸腾,水的形态会快速转变成气态。
16. 能源 七 草 兔被狼吃
【详解】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白色的太阳光是牛顿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食物链“草→兔→狼”中能量的来源是草,其中“兔→狼”表示兔的能量流动到狼身上,这部分我们一般读作“兔被狼吃”。食物链是由植物开始,肉食动物结束。
17. 光照 二氧化碳 水 养料 氧气
【详解】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生产“食物”的过程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8. 热辐射 热对流 热传导
【详解】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给热水加热时,热在水中以热对流方式传递;给铁棒一端加热时,热是以热传导方式传递至另一端。
19.√
【详解】只要存在温差,就会产生热传递。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并且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总是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直至两个物体温度一样。
20.√
【详解】船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动力随着技术发展变革在不断地发展,由人力、风力、电力、燃料等不同动力装置。船只规模越来越大,航行技术越来越先进,航行速度越来越快,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功能越来越多。
21.×
【详解】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比如人们把钢铁材料做成空心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钢铁的体积,也就大大增加了它排开水的体积,即大大增加了它排开水的重力,钢铁受到的浮力就大大增加了,所以钢铁就能浮起来了。轮船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2.√
【详解】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成正比,钢铁材料比较坚固,容易制造体积较大的船只,排水量大,受的浮力也大,能够浮在水面上,载重量大。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
24.×
【详解】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所以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至少要用三粒种子进行实验。
25.
【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潮汐能、地热能、海洋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6.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详解】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回收废纸生产再生纸、厨余垃圾堆肥处理等。
27.清洁无污染,太阳能资源丰富,节约其它资源等等。
【详解】太阳能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煤炭发电是通过煤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等排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两者相比较,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节约其他资源等。
28.仙人掌的根系十分发达,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厚,可以保温,是对北极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鱼身体呈梭形,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使鱼能上下沉浮。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仙人掌的根系十分发达,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厚,可以保温,是对北极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鱼身体呈梭形,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使鱼能上下沉浮。
29.以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不乱扔垃圾。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尽量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
【详解】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具体的保护环境知识;参加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等能源;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购物时,自带购物袋;自己做饭;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30.不合理,洗手涂抹洗手液时,关闭水龙头;洗碗时适当调小水龙头开关,先集中清理油污,最后一块冲洗。
【详解】通过学习可知,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我国是一个缺少的国家,生活中要处处做到节约用水。奇奇在洗手涂抹洗手液时,水龙头一直开着;洗碗时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一直冲洗。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合理,太浪费水了,洗手涂抹洗手液时,关闭水龙头;洗碗时适当调小水龙头开关,先集中清理油污,最后一块冲洗。
31. 54 先快后慢 加盖 1 3 4 5
【详解】(1)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下降,20分钟后的温度是26℃,因此10分钟后的温度高于26℃,54℃是正确的。
(2)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3)3、4两组,无盖的温度下降快,有盖的温度下降慢,因此加盖能起保温效果。
(4)1和3改变的条件是有无外包装材料;4和5改变的条件是外包装材料的类型。因此1和3是研究杯子有无外包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4和5是研究杯子不同外包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