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件(共53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件(共53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辩证唯物论(第2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文化
(7-9课)
哲学
(1-6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2-6课)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7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第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第9课)
哲学基本理论(什么是哲学)(第1课)
辩证唯物主义
(2-4课)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5-6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哲学与文化
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对哲学看法?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自主预习: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2.哲学的产生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4.哲学的作用
一、哲学的起源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古希腊苏格拉底
1、哲学的本义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
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马克思
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经在眼前展开,只需迈开步子,完全不必在效仿他人这件事上浪费时间。
——尼采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子
【再微小的努力,乘以365天都会变得不凡】
课前三分钟:一句话爱上一个哲学家
n.哲学;哲理
注:哲学≠智慧
“哲,智也。”----《尔雅》
“哲,知也。”--《说文解字》
古汉语中,“知”通“智”,即智慧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1.哲学的本义:
“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1)来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拓展】
1. 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 哲学上讲的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思维、意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2.哲学的产生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获取条件: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柏拉图:“惊讶,是哲学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哲理探索,起于惊异。”
注意: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自发”地产生哲学。
心外无物。
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规律可循。
神主宰一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活中的哲学:
注意:哲学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至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基于此创立了习思想。
据此说说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一、哲学的起源
结论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经济、政治
文化(哲学)
决定
反作用
结论二: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①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上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
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内容和任务、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错误或歪曲地反映时代内容、要求
形成
形成
可能
可能
时代的精华
时代的糟粕
真正的哲学
错误的哲学
一、哲学的起源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注意:①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②哲学≠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
班级座位怎么排
全面、联系地看问题
评价一个人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该不该用手机
抓主要矛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分为二看问题
说说哲学的作用
链接
4、哲学的作用:
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正确的哲学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哲学阻碍事物的发展)
01
哲学的起源
1、含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哲学的产生
(1)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获取条件: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原因)。
4、哲学的作用
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知识小结
思考
(1)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2)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的认识世界?
(3)人们创立哲学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不等于哲学就能产生。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人们对它的思考和回答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所以有了好奇心,并不一定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1.1.1哲学的起源
哲学来源于惊讶,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来源于实践
×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本义是爱智慧、追求智慧。

课堂练习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 人又是什么 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
A.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大自然
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和古代哲学家的好奇、思考
C.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对点练习
C
2.“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哲学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
④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3.认识世界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我们在教材中学过许多中国古成语故事,如“拔苗助长”“围魏救赵”“郑人买履”等,每一个故事都给予人们深刻的生活启示,其中包含着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哲学道理。这表明哲学智慧( )
①源于古代成语故事
②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来自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④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4.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课堂练习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对于我们的前途命运,人们持有不同观点?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什么不一样?
世界观不同
【背景】奶奶平常信佛,家里摆着香案,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拜佛。
孙女:奶奶,您为什么要烧香磕头拜佛?
奶奶:佛祖能保佑我们啊。
孙女:佛祖怎么能保佑人呢?
奶奶:因为人是佛祖创造的,万物都是佛祖创造的。
孙女:啊?奶奶,您错了吧?根据我学的知识可知,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佛祖。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奶奶:嘘,不许胡说……赶紧给佛祖磕头!
探究1:两人的对话共同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这两人有世界观吗?
1.世界观
①世界观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往往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科学论证
不是具体的,个别的
有正确错误之分
(2)特点:
(一)哲学和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而不是对某类事物的观点,不是零散的具体的看法。
(1)含义:
1.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
2.暖冬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3.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4.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5.上帝创造了一切
6.世界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
律,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
无视或抗拒规律。
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更为普遍和本质的认识
世界观
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
学以致用——以下哪些说法是世界观?
3. 错误倾向: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1)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 学
世界观
零散、不自觉
系统化理论化
(2)哲学特点:
①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②并不是人人都有
③哲学是系统的、理论化的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主体
特点
联系
错误倾向
特别提醒
总结: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系统化、理论化的
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
世界观不一样,人们的做法也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行为(方法论)受世界观的影响
刻苦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虚度光阴,指望上天的恩赐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
1.方法论的含义: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具体方法)
方法论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具体方法
决定
体现
人的思想观念
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我命由我不由天
颓废、消沉
勤勉、刻苦
我命天注定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2)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按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事物是处于普遍联系当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世界观
世界观
世界观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世界观
技巧:认识、看法属世界观;启示、行动、办事情属方法论。
学以致用——区分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走近哲学——祖孙两代人的对话】
【背景】奶奶平常信佛,家里摆着香案,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拜佛。下面是祖孙的对话:
孙女:奶奶,您为什么要烧香磕头拜佛?
奶奶:佛祖能保佑我们啊。
孙女:佛祖怎么能保佑人呢?
奶奶:因为人是佛祖创造的,万物都是佛祖创造的。
孙女:啊?奶奶,您错了吧?根据我学的知识可知,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佛祖。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奶奶:嘘,不许胡说……赶紧给佛祖磕头!
祖孙二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知识小结
1. 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
1. 方法论含义: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世界观和哲学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为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指导
×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课堂练习
1、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 
②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表明(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哲学人人都有,只不过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
D.哲学并不神秘,也不简单,而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课堂练习
B
3.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一路坑坑洼洼,终是海市蜃楼;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憧憬到光明,前路虽有波折,但终会柳暗花明。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练习
C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物理一样么?
如果说不一样,区别在哪里?
如果说它们不同,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就毫无联系?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
整个世界
物质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
观念思想等
①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②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
③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
哲学与这些具体科学有没有关系呢?
如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等
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规律
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政治学
物理学
心理学
研究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律
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整个世界适用的普遍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
具体科学
哲学
个性、特殊
共性、普遍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
①具体科学: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
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特别提醒:
二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误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晚年的牛顿科学研究没有建树。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请结合材料谈谈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
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注意: 不等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指导”有两重性,不能只当成“促进”。
同时指导是一般性的,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①替代论: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②取消论: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1)从本义看:
(2)从起源看:
(3)从与时代关系看,
(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
(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哲学为其他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哲学能对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巧妙方法。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哲学
整个世界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
根本方法/方法论的指导
真正的哲学
误区警示
1.“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课堂练习
C
2.2020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揭牌成立。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揭牌仪式中致辞表示“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这说明( )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D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③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B
4.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全方位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主要是因为它( )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②是“科学之科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实践的、开放发展的“改变世界”的科学
④为解决中国现实社会问题不断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