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资料(八下)20240527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复习资料(八下)20240527

资源简介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中国现代史综述:
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史与成就史。
2、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两大转变: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4、两大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5、四大制度:①社会主义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一国两制”。
6、三个时期:①过渡时期;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时空坐标+思维导图
三、知识架构
四、跨单元常设考题点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一、时空坐标
二、中外联系(纵横对比——利于理解)
三、单元知识架构(思维导图)
四、考点归纳(对比记忆--易于理解)
1.近代以来促成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大事件
(1)政治上: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经济上: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开端事件
3.中国历史上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示意图中易混淆点(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
土地改革后土地仍然属于私有,从封建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
4、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5、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比---中近代史第一单元考点归纳6)
6、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转变的事件
鸦片战争标志中国成为“两半”社会,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7、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一、时空坐标
二、中外联系(纵横对比——利于理解)
三、单元知识架构(思维导图)
五、考点归纳(对比记忆--易于理解)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年前)的经济探索
2、时代楷模
3、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发展
4、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变
5、中国特色的创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时空坐标
二、中外联系(纵横对比——利于理解)
三、单元知识架构(思维导图)
四、考点归纳(对比记忆--易于理解)
1、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②都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点: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地位;而城市改革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把单 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①试点到推广;②先农村后城市;③循序渐进;④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4.中外对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调整:
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②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等; ③1933年,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9、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要会议
10、中国现代史上的制度创新
11、对外开放的态势
12、历史上的对外政策
大单元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一、时空坐标
二、单元知识架构(思维导图)
三、考点归纳(对比记忆--易于理解)
2、党领导的军队建设
5、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