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17-极谈历史顺承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17-极谈历史顺承记忆法

资源简介

极谈历史顺承记忆法
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科处 李福南
???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准确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没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学习上的最大障碍,其实在学习历史中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牢。笔者就历史顺承记忆法这方面的尝试谈谈自己看法,供同行们参考。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顺序去记忆的有序记忆法,称历史顺承记忆法。??
一、历史顺承记忆法在讲授新课中运用
  【例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
波旁王朝(1789年,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政体(1791--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波
旁王朝复辟(1815--1830) 七月王朝(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例2】民间手工业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秦汉: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以后:艰难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花楼机)超过官营手工业 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例3】报刊业走向发展繁荣
历史时期
表 现
影 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萌芽时期的报刊之最:《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2)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等。(3)自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4)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5)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6)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为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历史顺承记忆法在单元小结中运用
【例4】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网络梳理】
【例5】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例6】笫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
时期
主要内容
意义
作用
萌芽产生
古希腊时期
(前5~4世纪)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从研究“神”到研究人;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萌发人文思想)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复兴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提倡“人文主义”
反对神学统治
人的地位从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文思想发展)
走向成熟
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
提倡“理性”
反对教会和封建势力
人作为主体,用理性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王国”(人文思想发展完善)
二、历史顺承记忆法在专题梳理中运用
【例7】朝代顺序记忆法:??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例8】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嬗变
演变历程:⑴秦朝: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作为中枢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⑵汉朝:中外朝制度。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又设中书省和门下省,尚未形成中枢权力机构。⑷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共管军政大事,位高权重,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⑸北宋:二府三司制。设置“中书门下”,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⑹元朝:-省制。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⑺明朝:六部制和内阁制。在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共同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内阁,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⑻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演变规律:(1)加强君主权力。(2)加强思想控制。(3)加强中央机构。(4)官吏选拔制度。(5)对地方的控制。
【例9】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欧洲联盟(1993年) 过程(纵横顺序记忆法) (1)萌芽:1967年欧共同体建立。(2)建立:1992年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3)扩大:1999欧元正式启用已扩大到27个(截至2007年)。
二、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厂”,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伦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金融中的独霸地位不可动摇。
2、一战消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了动摇;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3、二战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以此为基础,确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4、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至今,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例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层次
时间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认识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封建主义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都不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中体西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洪仁玕n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君主立宪制
20世纪初
革命派
孙中山 黄兴
三民主义
学习西方文化
1915--- 1919年
激进派
陈独秀 李大钊等
民主与科学
以俄为师
1917-- 1919年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历史顺承记忆法效果最好的机制也是有序记忆的重要点,就是根据资料中化分出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大小而确定顺序的排列,但也可根据个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和阐述问题不同层次而另行确定。然而就是有一些资料中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联系再加以标记.亦可帮助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