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20--静谈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20--静谈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

资源简介

静谈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
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科处 李福南
历史发展的因果性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波兰史学家托波尔斯基指出的“社会中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故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受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只要把握这些因素,就肯定能把历史事件掌握好,记忆好。因果关系记忆法是指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
一、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在某个知识中应用
【例1】秦朝统一
客观:经济发展(经济);区域性统一(政治);民族融合(民族);渴望统一(人心)
历史原因
主观:秦国强大(商鞅变法);雄才大略(秦王嬴政);远交近攻(正确策略)
历史结果:公元前221,嬴政定都咸阳城,秦朝统一。
【例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表现: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在某节新课中应用
【例3】笫27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原因 (2)两极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3)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
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结果:“一超多强”的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例4】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军事:进攻
革命党 政治:和谈 资产阶级软弱性、帝国主义破坏性 孙中山让位
舆论:欺骗
立宪官僚压力性
袁世凯
军事:逼迫 中外反动势力的纵容性、民资软弱性
清政府 宣统帝退位
生活:利诱 革命派的妥协退让性、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性
三、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在某章小结中应用
【例5】笫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小结
【例6】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小结
四、历史因果关系记忆法在某项专题中应用
【例7】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历史影响
↓ ↓ ↓ ↓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15--16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公开抢劫,野蛮掠夺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商业殖民主义高潮)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军事征服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殖民主义高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垄断殖民主义高潮)
【例8】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五、原因思路公式化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具体表现为:①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②政治方面: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③思想文化: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根本原因: 强调其“决定性、必然性”。指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通常所说的“历史根据”“社会根源”“经济根源”“最主要”“最重要”“内因”“关键原因”“基本因素”“立足点、着眼点”等。多指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主要原因:强调其“重要性”。指诸多因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常与主观原因相联系。其命题用语多采用“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因为”“主要是由于”等。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抽象,主要原因在于表达上较具体。
根本原因往往是单一的唯一的;而主要原因往往会是多方面的。虽然最主要原因有时和根本原因相同,但不能把根本原因与最主要原因简单的等同,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
直接原因:强调其“连续性”。指引起历史事件发生的最近、最直接的(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并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因素。在题干表述中常用“直接原因”“出发点”“借口”“导火线”等。
具体原因: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偶然因素。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而具体原因常有多个方面。前提条件侧重具体原因。
⑶内因和外因
内因: 事物自身发展方面的因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变化的根据。
外因: 指影响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环境因素,只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变化的条件,且通过内因起作用。
⑷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指促成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自身因素。指与某事件(或人事)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 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外部因素。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主观因素而存在的、自身无法使之更改的原因。
注:一般情况下,内因和外因等同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但如果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政府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于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历史背景:指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前已存在的、对该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
历史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各种要素是历史事件得以发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条件
导火线: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偶然因素,就像导致爆炸物的引线一样。
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必要性),背景、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可能性);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背景、条件侧重于静态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