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一、单选题
1.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三十次会议指出:“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搞‘脱钩断链’对谁都没好处。”据此,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
①亚太地区不能成为地缘博弈或对抗思维的场域
②如果没有实现发展,一定是因为没有好好合作
③发展要求彼此合作,合作是发展的必要性条件
④“亚太不能搞阵营对抗”可换质推理为“亚太能搞阵营结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这是( )
①联言推理②选言推理③联言推理的分解式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当下,作为一种能够根据提示生成文本、图像或其他媒体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类工具进一步引爆全球人工智能热,也进一步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思考。若以“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这一判断为前提进行推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
①有些人类实践活动成果是非人工智能
②人工智能不是人类非实践活动的成果
③人类非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人工智能
④有些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不是非人工智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面属于相容选言推理的是( )
①成绩不好,或是由于态度问题,或是由于方法问题,刘明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态度问题,所以,刘明成绩不好是因为方法问题
②要么改革开放,要么闭关锁国,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因此,中国不会闭关锁国
③对于外界的批评,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批判借鉴,我们要批判借鉴,所以,我们不会置之不理
④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生病,或者是由于缺乏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他不是生病,不是营养不良,所以,他身体不好是由于缺乏锻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很多知识,他是一名大学生,所以他学习了很多知识。”这一推理( )
①违背了逻辑同一律要求
②没违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③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④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四个推理中,结论能必然得出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表述的,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下列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是( )
①所有真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③小李不是小学生
④姚明是运动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 )
A.是有效的 B.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C.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9.在学习了演绎推理后,某同学就自己不愿意锻炼身体作出了如下推理:
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我不是运动员; 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该推理( )
①犯了“小项不当扩大”错误
②犯了“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③推理过程错误,结论正确
④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周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伽利略的这一判断说明推理的价值在于( )
A.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B.是具有指导性、科学性的工作方法
C.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D.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意义重大
二、填空题
11.三段论的一般性规则
(1)一个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 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 ”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 ”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 提出的要求。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有一否定。
1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的种类。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应地,选言推理也分为 的选言推理和 的选言推理。
13.换位推理的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 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14.演绎推理的特点: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 。
15.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 。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二是 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三、判断题
16.推理的目的和结果是得出新的判断。( )
17.换质推理时要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
18.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存在。( )
19.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两种: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
20.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 )
四、主观题
21.供职某私企的路某,因父亲病逝请假三天,遭拒,路某毅然回家。返岗时,老板张某告知“公司决定解除劳动合同”。路某发布了有张某和人事主管参与公司团建活动的照片,捏造二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路某与张某协商无果后,路某决定提请劳动仲裁,请求依法支付赔偿金十万元。劳动仲裁部门以丧假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路某擅自离岗属于旷工行为为由,裁定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有效。路某对裁决结果表示不服,遂诉至法院。
张某以原告侵犯其肖像权、隐私权为由提出反诉。庭审中张某辩称,关于婚丧假规定,只有原国家劳动总局与财政部1980年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对私营企业没有任何婚丧假的强制性规定,原告诉讼主张缺乏法律依据。
法院依据《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判决被告赔偿路某共计75269.04元,支持被告保护肖像权的请求,路某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驭回被告有关隐私权保护的诉讼请求。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逻辑与思维》《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全国人大代表,请你结合本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一份议案。(要求:议案的标题要凸显解决的问题、提出议案的理由、具体化建议,字数250字左右。)
(2)请你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写出法院判决路某侵犯张某肖像权的推理过程。
(3)针对路某捏造事实造成的利益受损,为什么张某“保护隐私权”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认为:物质是不灭的,恐龙是物质,所以恐龙是不灭的。
如果甲的三段论推理是错误的,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乙认为甲的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甲的推理错在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
(1)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甲所犯的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
(2)运用演绎推理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乙的观点。
23.某校高二(2)班学生以“如何保护当地文化遗产”为议题,经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做以下交流(节选):
甲组:经走访发现,我市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3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6处、石窟寺及石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8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应该得到保护,我市的许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乙组:你们说的不全面,我国文物保护法已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扩展到工业遗产、名镇名村等。所以,这些遗产也应被纳入保护对象。走访中发现,有10处古建筑都与村民生活混杂,只要村民留在村落里,就容易造成遗产被破坏,当地村民进行搬迁,古建筑会得到有效保护。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甲、乙两组学生运用了哪些推理方法。
(2)分别指出甲、乙两组学生对话中所犯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1.B
【详解】①: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并存的判断。“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因此可以表明亚太地区不能成为地缘博弈或对抗思维的场域,①正确。
②:“唯有合作才能发展”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否定后件无法必然否定前件,②排除。
③:“唯有合作才能发展”这表明合作是发展的必要性条件,③正确。
④:换质推理的具体方法是:主项和量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因此“亚太不能搞阵营对抗”可换质推理为“亚太能搞非阵营对抗”,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B
【详解】①③:“《孔乙己》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是一个联言命题,“所以,《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是该联言命题的一个(或部分)联言支,即由联言命题真推出其联言支的真,所以材料中的推理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隶属于联言推理,①③符合题意。
②: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材料并不属于选言推理,②不符合题意。
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材料并不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3.C
【详解】②:根据换质法,联项“是”改为“不是”,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即由“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可以推出“人工智能不是人类非实践活动的成果”,②正确。
④:根据换位法,“人工智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属于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因此换位推理后可得出“有些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结论,再经过换质法,可得出“有些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不是非人工智能”的结论,④正确。
①:应得出“有些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人工智能”的结论,而不是“有些人类实践活动成果是非人工智能”的结论,①排除。
③:由②得出结论“人工智能不是人类非实践活动的成果”,经过换位法,可再得出“人类非实践活动的成果不是人工智能”的结论,③排除。
故本题选C。
4.B
【详解】①④:为相容的选言推理,B当选。
②③: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B
【详解】① :该推理的大前提中的“大学生”是整体概念;小前提中的“大学生”是个体概念,是指其中的一个大学生,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违背了同一律,故①说法正确。
④ :三段论原则之一是只能存在三个概念,而此推理中存在四个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错误,故④说法正确。
②:该推理违背了同一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故②说法错误。
③:矛盾律体现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材料体现的是违背了同一律。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B
【详解】①:“小王只有加强锻炼,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小王没有加强锻炼,采用了否定前件的推理方式,此时必然能得出小王不可能有健康体魄的结论,①符合题意。
②:“小王加强锻炼,所以有健康的体魄”,采用了肯定前件的推理方式,但是这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中是错误的推理方式,小王加强锻炼,可能有健康体魄,也有可能没有健康体魄,并不能必然得出结论,②不符合题意。
③:“小王没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小王没有加强锻炼”,采用了否定后件的推理方式,这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中是错误的推理方式,小王没有健康的体魄,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加强锻炼,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④:“小王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小王加强锻炼了”,采用了肯定后件的方式,此时必然能得出小王加强锻炼的结论,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A
【详解】①:“所有真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全称否定判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①符合题意。
②:“商品都是有价值的”是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②排除。
③:“小李不是小学生”是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③符合题意。
④:“姚明是运动员”是单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B
【详解】AB: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说谎作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这个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是无效的,B正确,排除A。
C:中项不周延是指三段论中的中项,在大、小前提中一次也不周延以致无法必然推出结论的错误逻辑。有的M岛人都说谎,在此M岛人不周延,而K不是M岛人,这句话中M岛人是周延的,因此,符合作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所以,这个三段论并没有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排除C。
D:材料中的三段论犯的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B。
【点睛】
9.D
【详解】②④:“需要努力锻炼身体”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运动员只是需要努力锻炼身体的人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全部),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需要努力锻炼身体”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②④正确。
①:该推理没有犯“小项不当扩大”错误,①排除。
③:在这一推理过程中,结论不能由其前提推出,其前提的真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因此,本题中的三段论推理过程错误,结论错误,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D:逻辑推理作为一种思维过程,能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寻新结果,获得新知识;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建立新理论;有助于人们做出更为严谨、更具有说服力的推理和论证。“在真理面前,一千个权威抵不上一个谦恭的逻辑推理”意在强调逻辑推理的作用,说明推理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建立新理论,D符合题意。
ABC:这三个选肢皆反映的是科学思维的作用,都夸大了推理的作用,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小项 四概念 中项不周延 大项和小项
【详解】本题是填空题,结合教材直接回答即可,解析略。
12. 相容 不相容
【详解】略
【点睛】
13.谓项
【详解】本题为填空题,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14.必然推理
【详解】略
15. 真实的判断 推理结构
【详解】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故本空填:真实的判断。
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故本空填:推理结构。
16.正确
【详解】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方式,故该观点正确。
17.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换质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故本题说法错误。
18.正确
【详解】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可以同时存在。故该观点正确。
19.错误
【详解】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四种: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故题干说法错误。
20.错误
【详解】根据教材可知,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故本观点错误。
21.(1)①标题:关于完善职工婚丧假立法的建议。②理由: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国家要有良法之治,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婚丧是人生大事,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目前,职工的婚丧假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利于职工权益保障,并引发社会矛盾,③建议: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通过发扬民主,开展立法协商及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职工带薪休婚丧假的有关法律;确定带薪休婚丧假的基本原则;明确带薪休婚丧假是职工的权利;明确婚丧假的天数,对非法则夺职工带获得丧假的行为给予公要的处罚。
(2)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是侵犯肖像权人尚像权的行为,路某未经张某同意,擅自把张某肖像公开发布于网络。所以,路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
(3)①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②路某发布张某和人事主管参与公司团建活动的照片,并非张某隐私,未侵犯张某的隐私权。③路某授造“张某与他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是以诽谤等方式侵犯张某的名誉权。所以,张某的该诉讼请求被驳回。
【分析】背景素材:公司员工因请丧假发生的劳动争议
考点考查:《政治与法治》《逻辑与思维》《法律与生活》的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结合本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一份议案,标题要凸显解决的问题、提出议案的理由、具体化建议,字数250字左右。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劳动仲裁部门以丧假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联系依法治国、科学立法相关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写出法院判决路某侵犯张某肖像权的推理过程,通过大前提“未经消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尚像权人的肖像是侵犯肖像权人尚像权的行为,”和小前提路某的行为从而推出结论路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注意推理过程中遵循三段论的逻辑推理规则。
(3)本题要求针对路某捏造事实造成的利益受损,说明为什么张某“保护隐私权”的诉讼请求被驳回。本题结合隐私权相关的内容回答即可。
22.(1)甲犯了四概念错误。中项的物质在大项中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特征。小项中的物质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大小项中,物质不是同一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所以结论不能成立。
(2)乙的推理是相容的选言推理。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所以乙的推理过程是正确的。
【分析】背景素材:甲乙二人的推理。
考点考查:三段论、演绎推理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指向甲的推理,要求调用三段论的相关知识,分析甲所犯的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物质是不灭的,恐龙是物质,所以恐龙是不灭的→可联系三段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结合甲的观点分析:“物质”出现两次,且两个“物质”不是同一概念,一个是“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特征”,一个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导致三段论中出现四个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指向乙的推理,要求相容的选言推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乙的观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如果甲的三段论推理是错误的,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乙认为甲的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甲的推理错在不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可联系相容的选言推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结合乙的观点分析:乙的推理是相容的选言推理。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所以乙的推理过程是正确的。
【点睛】《逻辑与思维》主观题的考查多以思维情境为载体,考生要根据试题材料联想相应的《逻辑与思维》知识要点,对载体材料分析,然后运用思维原则、思维方法整合分析。此类试题多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需从知识逻辑、材料逻辑和整合逻辑上整合作答,试题难度多为一般。
23.(1)甲组运用了三段论的演绎推理,乙组运用了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2)甲组学生对本地物质文化遗产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后件关系,乙组学生关于“只要村民留在村落里,就容易造成遗产被破坏”的论证前提是错误的,在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分析】背景素材: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
考点考查:演绎推理、概念划分的逻辑规则等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要求判断运用的推理类型,定知识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应该得到保护,我市的许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应该得到妥善保护→可联系三段论的演绎推理。
关键词②:只要村民留在村落里,就容易造成遗产被破坏,当地村民进行搬迁,古建筑会得到有效保护→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要求找出逻辑错误,联系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概念、判断、推理等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甲组认为我市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3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6处、石窟寺及石刻1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8处。乙组:你们说的不全面,我国文物保护法已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扩展到工业遗产、名镇名村等→可联系甲组学生对本地物质文化遗产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②:只要村民留在村落里,就容易造成遗产被破坏,当地村民进行搬迁,古建筑会得到有效保护→可联系前提不真实、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否定前件式的推理结构是错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