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下 期末复习专题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食物防腐,明确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1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和繁殖
1.细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真菌(如食用菌),细胞结构中有细胞核。单细胞真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多细胞真菌一般进行孢子生殖。
3.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该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及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由此推断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条件分别是 (  )
A.自养、不需氧  B.异养、不需氧
C.异养、需氧 D.自养、需氧
【答案】 B
变式训练
1.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如图所示为携带遗传物质(NDM 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第1题)
A.该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属于螺旋菌
B.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C.超级细菌携带的NDM 1基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核内
D.细菌很小,肉眼很难看到,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
【提示】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仍有遗传物质,其存在于细胞中的核区。
【答案】 B
2.支原体肺炎是由单细胞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会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吸取养料。以下对肺炎支原体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一定具有细胞膜
B.肺炎支原体可能具有叶绿体
C.肺炎支原体对抗生素会产生反应
D.肺炎支原体会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
【答案】B
【分析】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具有细胞质、细胞膜和DNA集中区域,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来控制物质进出,以维持其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B错误。C.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可见,肺炎支原体对抗生素会产生反应,C正确。D、肺炎支原体会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吸取养料。可见,肺炎支原体会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D正确。
故选B。
3.下面是两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乙进行出芽生殖
B.甲和乙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甲和乙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D.甲和乙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细胞核,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
【详解】A.甲是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乙是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A正确。B.甲细菌和乙酵母菌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为异养,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正确。C、甲细菌和乙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C正确,D.甲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4.如图所示为一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根霉图。下列关于根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内有大量孢子
B.根霉的繁殖方式与大肠杆菌不同
C.根霉细胞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根霉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根霉属于真菌,其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故D错误。
【答案】 D
5.如图甲和乙所示,小科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甲乙两个装置中的糖分都在减少
D.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
【答案】D
【分析】图甲和图乙为利用酵母菌酸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可以繁殖,消耗尽氧气后,酵母菌在无氧适温的条件下,能够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而图乙中没有氧气,酵母菌不能繁殖,图丙中①曲线表示图乙发酵装置中酒精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升,②曲线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酒精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水
【详解】A.图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因此氧气含量减少,A正确,B.图乙装置中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正确。C.不论图甲的酵母菌进行的有氧呼吸,还是图乙装置中的酵母菌无氧呼吸,酵母菌均能分解有机物,甲乙两个装置中的糖分都在减少,C正确。D.图甲一开始进行的有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后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甲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D。
6.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请写出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或相关科学原理:
序号 保存方法 科学原理
(1) __________ 去掉食物中的水分,减缓细菌生长
(2) 真空保存法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用盐、酱油处理食物,抑制细菌繁殖
(4) 冷藏法 __________
【答案】
干藏法 使食物与空气隔绝,防止细菌生长 腌制法 低温可以减缓细菌生长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1)脱水法是去掉食品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如干香菇。(2)真空保存法,科学原理是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如袋装肉肠。(3)盐渍法保存食品原理是用盐、酱油处理食物,高浓度的盐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的繁殖,(4)冷藏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
7.下面是一些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中的结构①是___________,生物C的结构④是___________,因此生物A和C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选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③是__________.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___________。在生物D的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这种结构。
【答案】酵母菌 细胞核DNA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菌丝孢子
【分析】从图中跟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图中的A是酵母菌,B是霉菌,C是细菌,D是蘑菇,细胞核,②孢子,③菌丝,④DNA,菌褶。
【详解】(1)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有细胞核,有些细菌具有英膜和鞭毛等特殊结构,有时会形成芽孢,而真菌没有这种结构,图中生物A酵母菌,①是细胞核,生物C细菌的结构④是DNA,无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生物A酵母菌和C细菌依次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2)B是霉菌,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③是直立菌丝。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孢子其颜色是青绿色。在生物D蘑菇菌的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孢子这种结构。
8.微生物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抗生素——青霉素等。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解析】 (2)青霉菌属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②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乳酸杆菌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答案】 (1)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①
专题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食物防腐
【点拨】
1.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现存的有机物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2.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3.食物保存方法:①真空包装法;②冷藏法;③罐藏法;4防腐剂法;⑤干藏法。
如图所示为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和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
B.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
C.数日后,图乙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
D.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答案】 C
变式训练
1.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真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B.甲流、新冠均为病毒感染,两者都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C.病毒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均为异养
D.大部分真菌和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能作为分解者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答案】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抗生素主要有杀菌抑菌的作用。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真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A正确,B、甲流、新冠均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主要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对病毒没有杀灭或抑制作用,B不正确。C、病毒寄生在活细胞生活,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制造有机物,靠分解腐生植物吸收其内有机物生活,病毒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均为异养,C正确。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能作为分解者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对人类都是有益的,D正确。故选B。
2.为探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人员将适应在20~35 ℃生存的中温细菌和适应在50~60 ℃生存的高温细菌混合培养,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2题)
A.ab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B.bc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中温细菌死亡
C.cd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D.de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高温细菌死亡
【解析】 cd段对应温度为50~60 ℃,不适宜中温细菌生存,该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高温细菌繁殖,C错误。
【答案】 C
【技法】 温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温度过低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科学上任何一种发现都离不开探究。下面是病毒的发现历程。
(1)188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有些烟草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他把这种病命名为烟草花叶病(图甲),并证实这种病会传染。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进行了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他假设导致烟草患病的是细菌,实验结果是烟草依然患病,证明他的假设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1897~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继续研究,实验过程如图丙所示,结果再次证明导致烟草患病的不是_____。他将这种“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质”取名为“病毒”。
(3)1939年,科学家才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图丁),其_____(填“具备”或“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病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答案】错误细菌 不具备
【分析】病毒十分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因此可以看出,病毒与细菌的本质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1)伊万诺夫斯基根据自己假设,进行实验,他把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去感染正常烟叶,结果正常烟草叶片患病,则说明“感染源”不是细菌,因为被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中不含细菌,推测感染源是细菌以外的一种生物,它比细菌还小。(2)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在伊万诺夫斯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提取患病烟草叶片汁液,接种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结果没有细菌菌落生长,由此结果再次证明导致烟草患病的不是细菌,而是比细菌小的另一种生物的结论。他将这种“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质”取名为“病毒”。
(3)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4.小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温水将酵母化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发酵的面放入清水中,再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 发现酵母菌上有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生殖。
(5)小乐将和好的面团分成甲、乙两半,甲随手放到碗中,乙晒干放在密封袋内,一段时间后,你认为会发霉的是________。
【提示】 微生物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较快地进行生长繁殖。
【答案】 (1)有成形的细胞核 (2)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3)为酵母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4)出芽 (5)甲
5.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预设计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的条件是________、②的条件是________。此时的C组和A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________。
【解析】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霉菌的生活是否需要水分。分析实验结果,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不发霉,而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发霉,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的条件是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中。表中的A组和C组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3)通过实验,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应保存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中,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答案】 (1)霉菌生活是否需要水 水分 霉菌生活需要水
(2)湿润 寒冷 不是 变量不唯一 (3)干燥和低温
6.小科发现许多人胸前佩戴除菌卡,除菌卡除菌效果怎么样呢?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环境下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实验场所】A: 密闭空间—— ? 两个(编号A1、A2)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编号B1、B2)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编号C1、C2)
【实验步骤】
①杀菌: 在 A1、B1、C1分别放置1张除菌卡,对实验场所进行杀菌。A2、B2、C2不放除菌卡。4小时后,取出除菌卡。
②取样: 在A1、B1、C1和A2、B2、C2中各放置1个装有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打开盖子,让空气中的菌种落在培养皿中,40分钟后完成取样。
③培养:将6个培养皿取出,并盖上盖子,分别写上对应的场所编号。将培养皿都放在30℃的恒温箱中培养48 小时。
④观察:观察各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多表示菌落数量多)
【实验结果】
实验场所 A:密闭空间—— ? 两个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
编号 A1 A2 B1 B2 C1 C2
有无除菌卡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菌落数量 + +++++ +++ ++++++ ++++++ +++++++
【分析交流】
(1)实验场所A中“?”处可填写_______。
(2)小科通过_______来比较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3)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储物柜(书包、抽屉、衣柜、箱子等密闭空间均可得分)比较不同场所培养皿中菌落数量的变化量除菌卡在不同空间
的除菌效果:密闭空间>半开放空间>开放空间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实验场所A是密闭空间,属于密闭空间的有储物柜、书包、抽屉、衣柜、子等。【详解】(2)由题意可知,小科通过比较不同场所培养皿中菌落数量的变化量来比较除菌卡的除菌效果。(3)由记录数据中菌落数量的多少可知,除菌卡在不同空间的除菌效果:密闭空间>半开放空间>开放空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4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本专题包含的内容有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食物防腐,明确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1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和繁殖
1.细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真菌(如食用菌),细胞结构中有细胞核。单细胞真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多细胞真菌一般进行孢子生殖。
3.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该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及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由此推断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条件分别是 (  )
A.自养、不需氧  B.异养、不需氧
C.异养、需氧 D.自养、需氧
变式训练
1.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如图所示为携带遗传物质(NDM 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第1题)
A.该超级细菌根据形态判断属于螺旋菌
B.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
C.超级细菌携带的NDM 1基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核内
D.细菌很小,肉眼很难看到,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
2.支原体肺炎是由单细胞生物——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疾病,初期可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会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吸取养料。以下对肺炎支原体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一定具有细胞膜
B.肺炎支原体可能具有叶绿体
C.肺炎支原体对抗生素会产生反应
D.肺炎支原体会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
3.下面是两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乙进行出芽生殖
B.甲和乙都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甲和乙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D.甲和乙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如图所示为一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根霉图。下列关于根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内有大量孢子
B.根霉的繁殖方式与大肠杆菌不同
C.根霉细胞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根霉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5.如图甲和乙所示,小科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甲乙两个装置中的糖分都在减少
D.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
6.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请写出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或相关科学原理:
序号 保存方法 科学原理
(1) __________ 去掉食物中的水分,减缓细菌生长
(2) 真空保存法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用盐、酱油处理食物,抑制细菌繁殖
(4) 冷藏法 __________
7.下面是一些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中的结构①是___________,生物C的结构④是___________,因此生物A和C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空选填“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③是__________.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②___________。在生物D的⑤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②这种结构。
8.微生物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抗生素——青霉素等。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专题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食物防腐
【点拨】
1.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现存的有机物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2.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3.食物保存方法:①真空包装法;②冷藏法;③罐藏法;4防腐剂法;⑤干藏法。
如图所示为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和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
B.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
C.数日后,图乙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
D.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变式训练
1.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真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B.甲流、新冠均为病毒感染,两者都可以用抗生素治疗
C.病毒和真菌的营养方式均为异养
D.大部分真菌和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能作为分解者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为探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人员将适应在20~35 ℃生存的中温细菌和适应在50~60 ℃生存的高温细菌混合培养,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2题)
A.ab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B.bc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中温细菌死亡
C.cd段曲线上升,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中温细菌繁殖
D.de段曲线下降,可能是温度过高致使高温细菌死亡
3.科学上任何一种发现都离不开探究。下面是病毒的发现历程。
(1)188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有些烟草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他把这种病命名为烟草花叶病(图甲),并证实这种病会传染。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进行了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他假设导致烟草患病的是细菌,实验结果是烟草依然患病,证明他的假设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2)1897~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叶林克继续研究,实验过程如图丙所示,结果再次证明导致烟草患病的不是_____。他将这种“有感染性的活的物质”取名为“病毒”。
(3)1939年,科学家才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图丁),其_____(填“具备”或“不具备”)完整的细胞结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病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4.小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温水将酵母化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少量发酵的面放入清水中,再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 发现酵母菌上有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__生殖。
(5)小乐将和好的面团分成甲、乙两半,甲随手放到碗中,乙晒干放在密封袋内,一段时间后,你认为会发霉的是________。
5.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的环境中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1)通过A组与B组的对照实验,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预设计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的条件是________、②的条件是________。此时的C组和A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两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________。
6.小科发现许多人胸前佩戴除菌卡,除菌卡除菌效果怎么样呢?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环境下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实验场所】A: 密闭空间—— ? 两个(编号A1、A2)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编号B1、B2)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编号C1、C2)
【实验步骤】
①杀菌: 在 A1、B1、C1分别放置1张除菌卡,对实验场所进行杀菌。A2、B2、C2不放除菌卡。4小时后,取出除菌卡。
②取样: 在A1、B1、C1和A2、B2、C2中各放置1个装有培养基的无菌培养皿,打开盖子,让空气中的菌种落在培养皿中,40分钟后完成取样。
③培养:将6个培养皿取出,并盖上盖子,分别写上对应的场所编号。将培养皿都放在30℃的恒温箱中培养48 小时。
④观察:观察各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记录如下表
(“+”多表示菌落数量多)
【实验结果】
实验场所 A:密闭空间—— ? 两个 B:半开放空间——教室两间 C:开放空间——操场东西两侧
编号 A1 A2 B1 B2 C1 C2
有无除菌卡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菌落数量 + +++++ +++ ++++++ ++++++ +++++++
【分析交流】
(1)实验场所A中“?”处可填写_______。
(2)小科通过_______来比较除菌卡的除菌效果。
(3)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