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册上《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地道战产生的原因、地道的样式和结构、如何利用地道对付和防御敌人、地道里如何了解地面情况、如何联络等内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提高阅读的速度"。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分别学习了"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停下来,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篇将重点学习运用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阅读起来较为困难。但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过的阅读策略,准确、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目标】1.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2.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地道战产生原因、结构以及如何作战的。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题,体会作者如何把地道的样子说清楚的。3.理解地道战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做"红色宣传员"介绍地道战。【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地道战产生原因、结构以及如何作战的。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题,体会作者如何把地道的样子说清楚的。理解地道战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2.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地道战产生原因、结构以及如何作战的。3.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题,体会作者如何把地道的样子说清楚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期,在我的家乡河北保定,有一种作战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那就是地道战。周而复先生曾到过冀中,专门对当时的地道战进行考察,写下了一篇文章﹣-《冀中的地道战》。今天,我们就一起借助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地道战。板书:冀中的地道战二、带着问题,快速读文。(一)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预设:1.冀中在哪儿?2.地道是什么样的?3.地道里怎么作战?4.为什么会有地道战?(二)解答部分问题。有的同学不理解"冀中"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出示地图)这里是我的家乡河北,河北简称"冀",重庆简称什么?重庆有"渝中区",是重庆的中心城区。谁能看着地图,解释一下"冀中"的意思?预设:"冀中"就是河北省的中部。进一步介绍:是的。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师就来自冀中,地道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老师的家乡一带。(三)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看看大家的问题,主要围绕哪几方面提的?学生梳理后呈现:为什么会有地道战?(原因)地道是什么样的?(样子)地道里怎么作战?(作战?)地道战的意义?(意义)(四)自主计时阅读。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带着问题读书。(板书:带着问题读)看看是不是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1.提出要求:请大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默读课文,看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注意,除了带着问题阅读之外,别忘了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不要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好,现在开始,读完后自己记录下所用的时间。2.学生默读课文,记录时间。(再次课件出示课文图片)3.课堂交流,检测快速阅读效果师生汇报交流,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三、细读课文,深入阅读(一)学习第7自然段。过渡:刚才针对课文的题目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文,快速地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其实,我们运用这种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不但能读得快,还能读得更深入,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说这一段中的这句话﹣-出示: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提问:这句话在哪一个自然段?(第7自然段)这句话是一个很关键的句子,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这段写什么呢?预设:人们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跟进:带着这个问题读第7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生自读,交流。(二)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怎么学的这一段?(生总结)我们带着问题快速读文,找到了答案,加深了理解。但是我们刚才是带着作者的问题读的,阅读中我们看看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呢?(板书:提问)出示: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看到这句话,我们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预设: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要求:快速阅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说出哪些理由说明它是一个奇迹。师生交流。预设:数量多、样式多、斗争方式奇特、作用奇总结:刚才我们带着问题读这段话的时候,是不是获得了很多新的信息?(是)带着问题读,我们读得很快,还解决了我们提出的问题。看来带着问题读,真的很有效果。(三)迁移学习6自然段1.要求:用这种方法来自己学一下第6自然段。出示:第六自然段文字。2.交流阅读方法。提问:你是带着什么问题读的?预设:地道是怎么防御敌人破坏的?追问:你看到了哪句话,头脑中就产生了这个问题呢?预设: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3.交流阅读成果:问题解决了吗?来告诉同学们。预设:火攻﹣﹣土和沙、毒气攻﹣﹣吊板、水攻﹣﹣枯井暗沟(四)自学第4自然段过渡:大家对于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这个方法越来越熟练了。但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刚才提的问题都是从内容方面提出的。我记得四年级我们学过提问的策略,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提问的,你还记得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吗?预设:可以根据内容提问。可以针对写法、启示提问。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提问。预设:"地道有四尺多高"等。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列数字的方法?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些数字并不是很准确,只是一个大概。地道不计其数,各不相同。用模糊的数字说明实际更为准确。追问: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呢?预设:举例子"就拿任丘的来说吧"举例子,更容易说清楚。"个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举例子,更形象,更具体,可感可知。"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防线呢"举例子,说明既不闷也不暗。引导表达:作者为了说明地道里光线好,还举了老太太纺线的例子。这篇文章年代很久了,如果是现代的不同听众,该举什么例子?比如教师带领二三年级的小同学去参观,他们不知道纺线是什么呀?如果让你写,你举什么例子?预设:有的小孩儿还把书本带到地道里认真写字呢。有的小孩儿还把石子带到地道里玩儿抓石子儿游戏呢。有老师还可以在里面给同学们上课呢。......四、总结学法,课堂小结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弄清了地道战产生的原因、地道的样子、人们在地道里怎么防备敌人进攻、怎么联系的。那在地道里怎么打击敌人?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地道战取得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些问题老师希望你们通过下节课本校老师的教学能够了解得更加深刻。也希望你们能有机会亲自到地道战遗址走一走,看一看,真切感受冀中平原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我在美丽的冀中大地等你们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2.做"红色宣传员"介绍地道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上节课用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了解了地道战的产生原因、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生产生活、如何防御敌人破坏、如何联络等方面的内容。那冀中人民到底怎么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呢?课文哪个段落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第5自然段)二、学习第5自然段(一)小组交流。对第5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梳理。(二)分享了解到的内容并说说巧妙之处预设:地道的出口设计是巧妙的,很隐蔽,很安全。出口很难发现,还有陷坑和荆棘保护。洞里还有迷惑洞,用来……"子口"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在这里可以……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陷坑""岔道""子口"等词语,并结合内容引导学生画一画示意图,感受奇妙之处。三、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一)引导学生思考: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呢?(二)全班交流预设:1.冀中人民勇敢、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2.冀中人民非常聪明,地道设计得巧妙合理。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敌人对地道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我们却对敌人的情况十分了解。3.冀中人民在保护自己、坚持生产的情况下,利用地道坚持敌后游击战争。4.敌人的毒辣令人发指,人民群众对凶残的日军无比仇恨、坚持斗争,没有屈服。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了斗争方式,坚持了生产,打击了敌人。四、做"红色讲解员"宣讲地道战过渡:提高阅读速度其实目的是提高做事的速度效率。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争做优秀"红色宣传员",宣传"冀中地道战"。(一)任务提示:1.快速阅读课文明确介绍的几个要点。2.精选表现地道是"奇迹"的细节。3.思考是否穿插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4.前后桌四人小组,合理分工。如谁画图,谁介绍哪部分,谁主说谁补充等(二)学生自学,小组交流。(三)学生交流汇报,师生点评。过渡: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讲解活动,具体介绍地道战。哪个小组先来?全班交流,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点评时注意按一定顺序讲,条理清晰,表达清楚等方面点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提升讲解水平。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冀中的地道战》,感受了在对敌斗争中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展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聪明才智,希望我们能对更多的人讲讲地道战,把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大家可以课下看一看《地道战》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了解。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