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宁德市2024届初中毕业班诊断性练习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选择题的答题区域内填涂答案2.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在本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1-35.5 K-39第Ⅰ卷选择题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涂入答题卡中。1.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烧制瓷器 B. 高粱酿醋C. 炼铁 D. 编竹筐【答案】D【解析】【详解】A、烧制瓷器过程中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高粱生产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编竹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 下列诗句主要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 花气袭人知骤暖 B. 春蚕到死丝方尽C. 映日荷花别样红 D. 浅草才能没马蹄【答案】A【解析】【详解】A、花香袭人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符合题意;B、春蚕到死丝方尽没有说明微粒的运动变化,不符合题意;C、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光现象,不符合题意;D、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植物周期性生长,不符合题意。故选:A。3. “碲化镉发电玻璃”被称作“挂在墙上的油田”,具有光电转化的功能。碲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52 B. 碲的核电荷数为128C. 碲是金属元素 D. 碲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答案】A【解析】【详解】A、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52,故A选项说法正确;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碲的核电荷数为52,故B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名称可知,碲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故C选项说法错误;D、由碲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碲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碲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B. 金刚石——刻划玻璃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硝酸铵——制作冰袋【答案】C【解析】【详解】A、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氦气的密度小,主要利用物理性质,故错误;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主要利用物理性质,故错误;C、熟石灰是碱性的物质,可以中和酸性物质,故利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主要利用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5. 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 取用药品 B. 倒澄清石灰水C. 固定试管 D. 熄灭酒精灯【答案】B【解析】【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再将固体送入试管底部,再竖直试管使固体进入试管底部,正确;B、倾倒液体要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冲向手心、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错误;C、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持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正确;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正确。故选:B6. 空间站利用如图电解水的装置制取氧气。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 电解质KOH增强水的导电性,C.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D. 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A、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由图可知,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故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故A正确;B、水的导电性很弱,而在氢氧化钾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电解质KOH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C、根据电解水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C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7. 马灯是上世纪中国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用一段时间后,玻璃灯罩会变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加油口添加煤油,是增加可燃物B. 转运拉杆调节灯芯长短,可控制火焰大小C. 玻璃灯罩虽可防风,但也易造成煤油燃烧不充分D. 吹灭马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答案】D【解析】【详解】A、煤油可燃物,添加煤油可以增加可燃物,正确;B、灯芯长短可以调节煤油与氧气的接触大小,灯芯适当增长,火焰会变大,正确;C、防风罩主要防止空气对火焰的影响,空气不能充分进入,也会导致氧气不充分使煤油燃烧不充分,正确;D、吹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氧气,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故选:D。8. 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生锈B 烧水未达沸点,水中有气泡冒出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C 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 鉴别真丝与涤纶布料 取样,点燃,气味不同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会生锈,擦干水分有助于防锈,正确;B、烧水过程中水温上升,有气泡冒出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性减小,错误;C、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配制波尔多液利用的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用铁桶配制会影响,正确;D、真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是合成材料,灼烧后没有烧焦羽毛气味,正确。故选:B。9. 下列实验不是利用气压差原理达到目的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生石灰与水是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若装置气密性良好,由于手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试管中的气体受热,气压上升,气体将从导管口逸出,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该过程利用了气压差原理,A正确;B、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气压下降,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该过程利用了气压差原理,B正确;C、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二氧化碳、水,现象为固体不断溶解,产生气泡,说明发生了反应,可以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过程中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没有利用气压差原理达到目的,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集气瓶内气体受热,气压升高,U型管内红墨水液面将呈左低右高的状态,该过程利用了气压差原理,D正确。故选:C。10. 某污水中部分氨氮含量分布如图1。处理方法有:①加氢氧化钠后加热将铵盐转化为NH3除去;②在pH≈6时,加入NaClO溶液(NaClO化学性质不稳定),将硝酸盐转化为N2除去,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体中氮元素存形态只有NH3·H2OB. 在水溶液中,氨氮的存在形式受pH影响C. 方法①中除氮实质是+OH-NH3↑+H2OD. 方法②中温度升高除氮率下降原因可能是NaClO分解【答案】A【解析】【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在pH≈6时,加入NaClO溶液(NaClO化学性质不稳定),将硝酸盐转化为N2除去,说明水体中氮元素存在形态还有,符合题意;B、由题干信息可知,加氢氧化钠后加热可将铵盐转化为NH3除去,在pH≈6时,加入NaClO溶液(NaClO化学性质不稳定),可将硝酸盐转化为N2除去,故在水溶液中,氨氮的存在形式受pH影响,不符合题意;C、方法①中除氮是加入氢氧化钠加热将铵盐转化为NH3,故实质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表示为:,不符合题意;D、NaClO化学性质不稳定,故方法②中温度升高除氮率下降原因可能是NaClO受热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11. 阅读有关“二氧化硅”短文,回答问题材料一碳和硅都是同-族元素,它们的氧化物有CO2和SiO2,结构如下:材料二 二氧化硅(SiO2),熔点1713℃,沸点2230℃,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强的硅酸钠(Na2SiO3)。沙子、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材料三 石英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将处理好的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高温下反应,熔融成玻璃液。玻璃液在沉浸过程中,漂浮在锡液上面,进行摊平、抛光等处理,形成玻璃。(1)晶体的分类可依据晶体结构模型上的质点微粒进行判断:若是分子,是分子晶体;若是原子,是共价晶体。如图1,SiO2是______晶体。(2)结合已学的知识,写一点SiO2与CO2不同的性质______。(3)材料三中防止锡液氧化,密闭锡槽中充满氮气,利用了氮气______(填化学性质)。(4)普通玻璃含SiO2,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共价 (2)溶解性不同(或状态不同等答案合理即可)(3)化学性质不活泼 (4)SiO2+2NaOH=Na2SiO3+H2O【解析】【小问1详解】晶体模型上二氧化硅是原子,所以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故填:共价;【小问2详解】二氧化硅(SiO2),熔点1713℃,沸点2230℃,常温下是固体,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推测二氧化碳熔沸点均不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溶解性不同(或状态不同等答案合理即可);【小问3详解】氮气能够防止锡液氧化,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和锡液发生反应,故填:化学性质不活泼;【小问4详解】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强的硅酸钠,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填:。12. 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1为“燃料的变迁”的发展图。(1)图1中容易造成酸雨的燃料是______(写一种)。(2)正丁烷(C4H10)结构相对稳定,目前大部分作为低价值燃料。图2是将正丁烷转化成更高经济价值的乙烯、丙烯的微观过程。①写出脱氢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从微观角度解释C4H10、C2H4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3)通过研究燃料的变迁,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______。【答案】(1)煤##石油(2) ①. C4H10C4H8+H2 ②. 分子构成不同(3)清洁##热值高等(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煤、石油燃烧过程中都能生成二氧化硫等,从而导致酸雨;【小问2详解】①由图2可知,正丁烷(C4H10)在催化作用下生成C4H8和H2,故脱氢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C4H10C4H8+H2;②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4H10、C2H4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小问3详解】通过研究燃料的变迁,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13. 炎炎夏日,冰红茶是人们喜欢喝的饮料之一。(1)离子交换法净水过程如图,自来水经过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后,除去的离子是______,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后的水的硬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Ⅱ、冰红茶中的溶质(2)白砂糖可从甘蔗中获取。在制糖过程中,结晶得到的蔗糖晶体表面含有杂质,适用于清洗表面可溶性杂质的物质是______(填“水”或“蔗糖饱和溶液”)。(3)食用盐可从海水中获取。结合图2氯化钠和卤水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从溶液中获得氯化钠可采用______结晶。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升温可使KCl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Ⅲ、冰红茶的配制(4)在冰红茶配制过程需要水、氯化钠、蔗糖的质量比为90:0.3:9.7,欲配制该溶液100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答案】(1) ①. Na+、Ca2+ ②. 减小(2)蔗糖饱和溶液 (3) ①. 蒸发 ②. B、C(4)3g【解析】【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某水样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后,阴离子所带电荷不变,钙离子、钠离子交换为氢离子;钙离子的数目减少了,所以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后的水的硬度减小;【小问2详解】蔗糖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还能溶解其它可溶性杂质,所以用蔗糖饱和溶液清洗蔗糖晶体表面含有的杂质;【小问3详解】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②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KCl、NaCl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说法错误;B、据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可使KCl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故说法正确;故选BC;【小问4详解】冰红茶配制过程需要水、氯化钠、蔗糖的质量比为90:0.3:9.7,配制该溶液100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4. 2024年5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铝在火箭等航天器上应用广泛。金属 主要作用Mg 提高耐腐蚀性,降低密度Cu 提高耐热性Mn 提高强度和韧性Si 提高铸造性和强度(1)火箭外壳各位置对铝合金的性能要求不同。结合上表所示,整流罩需要耐热、耐腐蚀的铝合金。因此,需要向铝中添加的金属是______(填序号)。A. Mg、Cu B. Cu、Mn C. Mn、Si(2)氧化铝粉因高熔点和高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喷嘴和热屏蔽层。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制备超细氧化铝,流程如下:①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②往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图1能达到该效果的是______(填序号)。③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粉体的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强。依据图2,在该实验过程中,pH=______,得到的氧化铝比表面积最好。④要检验洗涤后的Al(OH)3中不含Cl-,取洗涤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已洗干净。⑤煅烧Al(OH)3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A (2) ①. 漏斗 ②. B ③. 5 ④. 无明显现象 ⑤. 2Al(OH)33H2O+Al2O3【解析】【小问1详解】整流罩需要耐热、耐腐蚀的铝合金。镁可以提高耐腐蚀性,降低密度;铜可以提高耐热性,故选A;【小问2详解】①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②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③依据图2,在该实验过程中,pH=5,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强,得到的氧化铝比表面积最好;④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取洗涤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无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氯离子,说明已洗干净;⑤Al(OH)3 中含Al、H、O三种元素,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煅烧Al(OH)3可以生成氧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3H2O+Al2O3。15. 康保“胃”战。某学习小组以“胃病诊疗中的化学”为主题开展调查学习。调查一:患病原因之一是未吃早餐。学习小组提供早餐食谱之一:牛奶、黄油面包、鸡蛋。调查二:胃病诊断。早期检查胃病,服用造影剂——钡餐,成分是BaSO4。调查三:胃病治疗。临床上治疗胃病的药物主要有抑酸药、抗酸药等。根据以上调查回答问题:(1)为了营养均衡,“调查一”提供的早餐食谱中应补充______。(2)钡的化合物溶解性越强,毒性越大。不能用碳酸钡作造影剂的原因是______。(3)抑酸药:奥美拉唑(C17H19N3O3S),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中氧、硫元素质量比为______。(4)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氧化镁、碳酸钙和碳酸钠等。下列转化关系中A、C分别是抗酸药主要成分中的一种,“→”表示物质间可一步转化。①若A是氧化镁,则B是______(填物质类别)。②若服用A、C可能会胀气,请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答案】(1)蔬菜(或水果)(2)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3)3:2 (4) ①. 盐 ②. 或【解析】【小问1详解】牛奶、鸡蛋富含蛋白质,黄油面包富含油脂和糖类,为了营养均衡,“调查一”提供的早餐食谱中应补充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或水果),故填:蔬菜(或水果)。【小问2详解】钡的化合物溶解性越强,毒性越大,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毒性较大,所以不能用碳酸钡作造影剂,故填: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小问3详解】奥美拉唑中氧、硫元素质量比为,故填:3:2。【小问4详解】①若A是氧化镁,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B为氯化镁属于盐,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则C为氢氧化镁,故填:盐。②碳酸氢钠、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服用会胀气,则A为碳酸氢钠,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钙或碳酸钠,碳酸钙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 学习小组利用针头式过滤器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进行创新设计,如图2。(1)滤膜膜片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填用品)。(2)往注射器中加入适量MnO2,连接针头式过滤器后,把活塞推至底部的原因是______。(3)如图2所示,从培养皿中吸取适量双氧水,立刻堵住过滤器的出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4)写出用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制取的氧气中含有少量水蒸气,可利用图3装置,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进行干燥,则在滤膜膜片上应铺一层固体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滤纸 (2)排出空气(3)有气泡产生,活塞向上移动(4)2H2O22H2O+O2↑(5)NaOH##CaO【解析】【小问1详解】滤膜能让水透过,但不能让难溶性杂质,则其相当于过滤装置中的滤纸;【小问2详解】往注射器中加入适量MnO2,连接针头式过滤器后,把活塞推至底部可以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小问3详解】双氧水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压强后,活塞会向上移动;【小问4详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都能吸收水分。17. 兴趣小组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加热,发现颜色偏红的异常现象,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以下探究:【查阅资料】①CO2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②一定浓度的盐酸在加热沸腾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因蒸发的进行而改变。探究一 出现偏红异常现象的原因。【提出猜想】猜想一:加热时间不够长。猜想二: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实验验证】Ⅰ、对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加热充分沸腾,石蕊试液仍偏红;Ⅱ、充分加热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溶液为紫色;Ⅲ、如图1,将装置A制取的二氧化碳,依次通入装置B、C中,观察到C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红色。加热C装置,溶液由红色又变紫色。(1)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可知猜想______不成立。(2)实验Ⅱ设计目的是______。(3)实验Ⅲ中的B装置盛放的溶液是______。(4)写出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现“溶液偏红”异常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探究二 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实验的干扰分别将足量不同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CO2通入15mL石蕊溶液中,加热,测定溶液加热前后的pH,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盐酸质量分数% 通入二氧化碳后的pH 加热后的pH 溶液变色情况25 3.60 3.72 红20 3.80 3.90 红18 4.00 4.41 偏红16 4.07 4.92 略微偏红14 4.20 5.60 紫色(6)依据上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的盐酸效果最佳。(7)解释加热后溶液pH都大于刚通入二氧化碳时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实验反思】(8)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在实验室用盐酸制取其它气体时,请举例说明应注意事项______(写一点)。【答案】(1)一 (2)对照(3)饱和NaHCO3溶液(4)CaCO3+2HCl=CaCl2+H2O+CO2↑(5)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6)14% (7)碳酸受热分解##部分HCl逸出(8)选用没有挥发性的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解析】【小问1详解】对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加热充分沸腾,加热时间足够长,石蕊试液仍偏红,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可知猜想一不成立。【小问2详解】实验Ⅱ充分加热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溶液为紫色,排出自身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实验Ⅱ设计目的是对照。【小问3详解】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得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且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定浓度的盐酸在加热沸腾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因蒸发的进行而改变,需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但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实验Ⅲ中的B装置盛放的溶液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小问4详解】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小问5详解】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现“溶液偏红”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且一定浓度的盐酸在加热沸腾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因蒸发的进行而改变。【小问6详解】依据上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盐酸效果最好,盐酸浓度越大,制得的CO2通入15mL石蕊溶液中,加热,测定溶液加热前后的pH越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越少,二氧化碳气体纯度越高。【小问7详解】加热后溶液pH都大于刚通入二氧化碳时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受热分解、或部分氯化氢气体逸出,导致酸性减弱,pH增大。【小问8详解】实验室用盐酸制取其它气体时,请举例说明应注意事项选用没有挥发性的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制取氢气纯度高。18. 在农业上,对于忌氯作物来讲,硫酸钾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钾肥,硫酸钾的生产原理:2KCl+H2SO4K2SO4+2HCl↑。现要生产50t含有硫酸钾96%的化肥,计算:(1)50t化肥中硫酸钾的质量为______t。(2)理论上需要多少t的KC1?【答案】(1)48 (2)解:设理论上需要的KCl质量为xx≈41.1t答:理论上需要41.1t的KCl。【解析】【小问1详解】50t化肥中硫酸钾的质量为:。【小问2详解】已知量为K2SO4的质量(48t),据此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所需的KCl的质量,详见答案。宁德市2024届初中毕业班诊断性练习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选择题的答题区域内填涂答案2.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在本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1-35.5 K-39第Ⅰ卷选择题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涂入答题卡中。1. 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烧制瓷器 B. 高粱酿醋C. 炼铁 D. 编竹筐2. 下列诗句主要体现“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 花气袭人知骤暖 B. 春蚕到死丝方尽C. 映日荷花别样红 D. 浅草才能没马蹄3. “碲化镉发电玻璃”被称作“挂在墙上的油田”,具有光电转化的功能。碲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52 B. 碲的核电荷数为128C. 碲是金属元素 D. 碲元素位于第六周期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B. 金刚石——刻划玻璃C.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硝酸铵——制作冰袋5. 在“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 取用药品 B. 倒澄清石灰水C. 固定试管 D. 熄灭酒精灯6. 空间站利用如图电解水的装置制取氧气。供水膜能保证只有水分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供水膜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 电解质KOH增强水的导电性,C.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D. 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7. 马灯是上世纪中国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用一段时间后,玻璃灯罩会变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加油口添加煤油,是增加可燃物B. 转运拉杆调节灯芯长短,可控制火焰大小C. 玻璃灯罩虽可防风,但也易造成煤油燃烧不充分D. 吹灭马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8. 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生锈B 烧水未达沸点,水中有气泡冒出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C 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 鉴别真丝与涤纶布料 取样,点燃,气味不同A A B. B C. C D. D9. 下列实验不是利用气压差原理达到目的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生石灰与水是放热反应10. 某污水中部分氨氮含量分布如图1。处理方法有:①加氢氧化钠后加热将铵盐转化为NH3除去;②在pH≈6时,加入NaClO溶液(NaClO化学性质不稳定),将硝酸盐转化为N2除去,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体中氮元素存在形态只有NH3·H2OB. 在水溶液中,氨氮的存在形式受pH影响C. 方法①中除氮实质是+OH-NH3↑+H2OD. 方法②中温度升高除氮率下降原因可能是NaClO分解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11 阅读有关“二氧化硅”短文,回答问题材料一碳和硅都是同-族元素,它们的氧化物有CO2和SiO2,结构如下:材料二 二氧化硅(SiO2),熔点1713℃,沸点2230℃,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强的硅酸钠(Na2SiO3)。沙子、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材料三 石英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将处理好的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高温下反应,熔融成玻璃液。玻璃液在沉浸过程中,漂浮在锡液上面,进行摊平、抛光等处理,形成玻璃。(1)晶体的分类可依据晶体结构模型上的质点微粒进行判断:若是分子,是分子晶体;若是原子,是共价晶体。如图1,SiO2是______晶体。(2)结合已学的知识,写一点SiO2与CO2不同的性质______。(3)材料三中防止锡液氧化,密闭锡槽中充满氮气,利用了氮气______(填化学性质)。(4)普通玻璃含SiO2,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2. 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1为“燃料的变迁”的发展图。(1)图1中容易造成酸雨的燃料是______(写一种)。(2)正丁烷(C4H10)结构相对稳定,目前大部分作为低价值燃料。图2是将正丁烷转化成更高经济价值的乙烯、丙烯的微观过程。①写出脱氢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从微观角度解释C4H10、C2H4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3)通过研究燃料的变迁,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______。13. 炎炎夏日,冰红茶是人们喜欢喝的饮料之一。(1)离子交换法净水过程如图,自来水经过阳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后,除去的离子是______,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后的水的硬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Ⅱ、冰红茶中的溶质(2)白砂糖可从甘蔗中获取。在制糖过程中,结晶得到的蔗糖晶体表面含有杂质,适用于清洗表面可溶性杂质的物质是______(填“水”或“蔗糖饱和溶液”)。(3)食用盐可从海水中获取。结合图2氯化钠和卤水中主要成分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从溶液中获得氯化钠可采用______结晶。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升温可使KCl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Ⅲ、冰红茶的配制(4)在冰红茶配制过程需要水、氯化钠、蔗糖的质量比为90:0.3:9.7,欲配制该溶液100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14. 2024年5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铝在火箭等航天器上应用广泛。金属 主要作用Mg 提高耐腐蚀性,降低密度Cu 提高耐热性Mn 提高强度和韧性Si 提高铸造性和强度(1)火箭外壳各位置对铝合金的性能要求不同。结合上表所示,整流罩需要耐热、耐腐蚀的铝合金。因此,需要向铝中添加的金属是______(填序号)。A. Mg、Cu B. Cu、Mn C. Mn、Si(2)氧化铝粉因高熔点和高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发动机的喷嘴和热屏蔽层。兴趣小组模拟工业制备超细氧化铝,流程如下:①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②往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图1能达到该效果的是______(填序号)。③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粉体的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强。依据图2,在该实验过程中,pH=______,得到的氧化铝比表面积最好。④要检验洗涤后的Al(OH)3中不含Cl-,取洗涤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已洗干净。⑤煅烧Al(OH)3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5. 康保“胃”战。某学习小组以“胃病诊疗中的化学”为主题开展调查学习。调查一:患病原因之一是未吃早餐。学习小组提供早餐食谱之一:牛奶、黄油面包、鸡蛋。调查二:胃病诊断。早期检查胃病,服用造影剂——钡餐,成分是BaSO4。调查三:胃病治疗。临床上治疗胃病的药物主要有抑酸药、抗酸药等。根据以上调查回答问题:(1)为了营养均衡,“调查一”提供的早餐食谱中应补充______。(2)钡的化合物溶解性越强,毒性越大。不能用碳酸钡作造影剂的原因是______。(3)抑酸药:奥美拉唑(C17H19N3O3S),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中氧、硫元素质量比为______。(4)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氧化镁、碳酸钙和碳酸钠等。下列转化关系中A、C分别是抗酸药主要成分中的一种,“→”表示物质间可一步转化。①若A是氧化镁,则B是______(填物质类别)。②若服用A、C可能会胀气,请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6. 学习小组利用针头式过滤器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进行创新设计,如图2。(1)滤膜膜片相当于实验室______(填用品)。(2)往注射器中加入适量MnO2,连接针头式过滤器后,把活塞推至底部的原因是______。(3)如图2所示,从培养皿中吸取适量双氧水,立刻堵住过滤器的出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4)写出用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制取的氧气中含有少量水蒸气,可利用图3装置,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进行干燥,则在滤膜膜片上应铺一层固体______(填化学式)。17. 兴趣小组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加热,发现颜色偏红的异常现象,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以下探究:【查阅资料】①CO2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②一定浓度盐酸在加热沸腾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因蒸发的进行而改变。探究一 出现偏红异常现象的原因。【提出猜想】猜想一:加热时间不够长。猜想二: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实验验证】Ⅰ、对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加热充分沸腾,石蕊试液仍偏红;Ⅱ、充分加热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溶液为紫色;Ⅲ、如图1,将装置A制取的二氧化碳,依次通入装置B、C中,观察到C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红色。加热C装置,溶液由红色又变紫色。(1)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可知猜想______不成立。(2)实验Ⅱ设计目是______。(3)实验Ⅲ中的B装置盛放的溶液是______。(4)写出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现“溶液偏红”异常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探究二 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实验的干扰分别将足量不同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CO2通入15mL石蕊溶液中,加热,测定溶液加热前后的pH,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盐酸质量分数% 通入二氧化碳后的pH 加热后的pH 溶液变色情况25 3.60 3.72 红20 3.80 3.90 红18 4.00 4.41 偏红16 4.07 4.92 略微偏红14 4.20 5.60 紫色(6)依据上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的盐酸效果最佳。(7)解释加热后溶液pH都大于刚通入二氧化碳时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实验反思】(8)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在实验室用盐酸制取其它气体时,请举例说明应注意事项______(写一点)。18. 在农业上,对于忌氯作物来讲,硫酸钾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钾肥,硫酸钾的生产原理:2KCl+H2SO4K2SO4+2HCl↑。现要生产50t含有硫酸钾96%的化肥,计算:(1)50t化肥中硫酸钾的质量为______t。(2)理论上需要多少t的KC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2024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