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霖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霖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强化风险防控,落实风险防控制度。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一带一路”风险管控( )
①相关国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
②推动多边体制和机制建设,协调各国立场
③各国努力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消除贸易壁垒
④我国领导各国进行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在几内亚,成功实施该国首例开胸手术;在圭亚那,走进热带雨林深处,把医疗服务送到当地民众“家门口”:在柬埔寨,进行免费手术,帮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次次在艰苦条件下成为“创造奇迹的人”,也凭借医者仁心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中国援外医疗队用实际行动( )
①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②使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加深入人心
③引领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④勾勒出中国敢担当的大国形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谭某以自己的汽车做抵押(抵押协议和手续俱全),从孙某处借得30万元。后因谭某未按约还款,双方又签订《车辆转让协议》。10天后,因谭某仍不归还借款,孙某将涉案汽车开走。因与孙某多次协商未果,谭某将孙某告上人民法院。本案中( )
①涉案汽车所有权并未移转,仍然归谭某所有
②根据抵押和转让协议,孙某有权开走涉案汽车
③谭某可以要求孙某返还涉案汽车并赔偿损失
④转让协议签订后孙某获得了涉案汽车所有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 2022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同时,针对“冰墩墩”的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下列行为构成侵权的有( )
吉祥物“冰墩墩”是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财产,北京冬奥组会对“冰墩墩”的形象依法享有著作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对“冰墩墩”中英文名称还依法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 ——节选自《北京冬奥组委关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使用规范》
①某文具店销售伪造“冰墩墩”玩具
②某同学在美术课堂上对“冰墩墩”进行临摹、绘画
③某记者在报道冬奥会时将拍摄到的“冰墩墩”用于新闻稿
④某美容院店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含有“冰墩墩”形象的化妆品销售广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G公司在W网站打广告称“我公司现有某型号某规格的T恤衫10万件,每件价格50元,先来先买,欲购从速”。M商城向其发函称需要5000件,并付了定金5万元。G公司发出5000件货并回函要求M商城收到货后结清余款。上述民事活动中( )
①G公司发出5000件货的行为属于要约
②G公司与M商城在平等自愿下签订了有效合同
③G公司的广告属于要约邀请
④M商城的发函属于承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高梵自小很有画画的天赋,三岁时画了一幅《我爱妈妈》的画送给妈妈。50年后,妈妈将这幅珍藏的画给了高梵,已成为画家的高梵大受震撼,不久将此画在个人画展中展出。关于这幅画的著作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画作完成已经超过50年,高梵不再享有著作权
②画作公开展出后,高梵才享有著作权
③高梵对画作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④高梵死后50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幅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王女士乘坐公交车去上班,车价2元,车至半路,该司机突然紧急刹车,导致王女士失去平衡摔倒,腿骨骨折,花去治疗费用2万元。对此认识正确是(  )
①司机不是故意刹车,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②公交公司认可侵权,但拒绝王女士同时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要求 
③紧急刹车与王女士的损害有因果关系,公交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 
④公交公司没有全面履行合同,王女士可以选择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 小郭和小杨是多年的同事。某日,小杨向小郭借车,而小郭明知小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碍于情面将车辆借给小杨。小杨在驾车外出时,因操作不当与其他车辆及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车主小郭( )
A.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和小杨共同承担
B.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应该完全由操作不当的借车人小杨承担
C.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小郭作为机动车所有人,应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D.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小郭存在过错责任,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0. 甲唯一的儿子乙长年在外务工未能赡养甲,甲担心自己年老无人照顾,于是雇请保姆丙照料自己,并与其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甲生前由丙照料,死后遗产全部赠与丙。后来甲又自书遗嘱,将全部遗产均分给乙和丙。甲生前由丙照料,甲去世后,乙和丙对遗产分配各执一词。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丙获遗产属于遗嘱继承②乙仍然具有法定继承权
③乙可以获得一半的遗产④丙可以获得全部的遗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90后”小伙赵天赐陪伴患“渐冻症”妈妈旅行,用多年如一日的孝顺铺就妈妈的幸福余生,生动诠释了“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请你为此写一篇新闻报道,可能用到的法律知识有( )
①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②子女应该尽力满足父母的各种需求
③子女给予父母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④子女管控父母的婚姻以防上当受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某公司聘用王某后,多次要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王某均拒绝并主动写下“本人自愿放弃公司为我缴纳社会保险的权利,由此产生的所有后果由本人承担,与公司无关”的声明,于是公司没有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王某的声明符合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所以该声明有效
B. 公司应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不能以王某的声明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C. 公司没有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应对公司进行行政诉讼与行政处罚
D. 王某的声明与公司的法定义务相违背,导致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13.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各有优势,功能各有侧重,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纠纷解决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某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发生争执,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B. 小郑和小李在离婚过程中因财产分割问题发生争执,最好申请仲裁
C. 父母与子女之间因抚养或赡养问题发生纠纷,可以选择调解
D. 某公司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14. 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欣赏古诗词不仅能使我们从中领略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还能品味其中的思维方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古诗词(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
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 ④运用概念和推理反映认识对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在一次审讯中,警方确定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据此完成:
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主谋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在一次审讯中,警方确定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 ”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本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
①矛盾律 ②排中律 ③同一律 ④充足理由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二、材料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倡议实现对接合作,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柬埔寨“四角战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一带一路”还实现了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伊朗四大走廊及跨境走廊对接,积极推动同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国经济战略对接。“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张的母亲生病后,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申请,单位以他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探亲假。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音,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
材料二 有的下岗职工因急于找工作,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约,在签订再就业劳动合同时委曲求全,有的职工只是与用人单位在口头上就劳动中的权利与义务达成协议,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致付出大量的劳动却得不到劳动报酬。
结合材料,运用《就业与创业》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指出该厂的做法侵害了小张的哪些权利?
(2)针对以上两个材料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9. 原告向法院起诉称,其与被告A公司签订长期代销合同,约定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A公司为原告代销猪肉,原告每日向被告配送猪肉,并按照猪肉信售收入的定比例定期向被告结付佣金。合同签订后,原告接到被告的业务人员陆某电话,要求其今后将货送到被告下属的Y购物中心,原告照此办理。代销期限结束后,原告经算认为被告欠付货款10万余元,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该款项,针对原告起诉,被告否认曾收到过原告配送的猪肉,并称不存在所谓的下属Y购物中心,陆某也不是其工作人员。
根据上述事实,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举证原则及相关规定,如果原告不能举证证明Y购物中心是被告下属购物中心,也不能举证证明陆某是被告单位工作人员,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请分析理由。
(2)一审判决后,败诉方是否有上诉的权利 请说明理由
20.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1)有人认为,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必将取代传统阅读。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变”与“不变”的现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强化风险防控,落实风险防控制度。以下哪些措施有利于“一带一路”风险管控( )
①相关国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
②推动多边体制和机制建设,协调各国立场
③各国努力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消除贸易壁垒
④我国领导各国进行对外开放,融入“一带一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要强化风险防控,落实风险防控制度。我们要推动多边体制和机制建设,协调各国立场,相关国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①②正确。
③: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壁垒也不可能完全消除,③排除。
④:我国领导各国进行对外开放中的“领导”,夸大了我国的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 在几内亚,成功实施该国首例开胸手术;在圭亚那,走进热带雨林深处,把医疗服务送到当地民众“家门口”:在柬埔寨,进行免费手术,帮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次次在艰苦条件下成为“创造奇迹的人”,也凭借医者仁心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中国援外医疗队用实际行动( )
①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②使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加深入人心
③引领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④勾勒出中国敢担当的大国形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次次在艰苦条件下成为“创造奇迹的人”,也凭借医者仁心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表明中国援外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勾勒出中国敢担当的大国形象,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体现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没有体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也没有体现引领和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②③不选。
故本题选B。
3. 谭某以自己的汽车做抵押(抵押协议和手续俱全),从孙某处借得30万元。后因谭某未按约还款,双方又签订《车辆转让协议》。10天后,因谭某仍不归还借款,孙某将涉案汽车开走。因与孙某多次协商未果,谭某将孙某告上人民法院。本案中( )
①涉案汽车所有权并未移转,仍然归谭某所有
②根据抵押和转让协议,孙某有权开走涉案汽车
③谭某可以要求孙某返还涉案汽车并赔偿损失
④转让协议签订后孙某获得了涉案汽车所有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材料可知,谭某抵押自己的车后,又与孙某签订了《车辆转让协议》,但是没有办理所有权人的变更登记,故汽车所有权仍归谭某所有,①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②: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实现抵押权的方式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而不是抵押财产直接归债权人所有,因此孙某无权开走汽车,②不符合题意。
③:该汽车的所有权人是谭某,故孙某私自开走汽车后,谭某有权要求孙某返还汽车并赔偿损失,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 2022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同时,针对“冰墩墩”的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下列行为构成侵权的有( )
吉祥物“冰墩墩”是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财产,北京冬奥组会对“冰墩墩”的形象依法享有著作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对“冰墩墩”中英文名称还依法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 ——节选自《北京冬奥组委关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使用规范》
①某文具店销售伪造“冰墩墩”的玩具
②某同学在美术课堂上对“冰墩墩”进行临摹、绘画
③某记者在报道冬奥会时将拍摄到的“冰墩墩”用于新闻稿
④某美容院店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含有“冰墩墩”形象的化妆品销售广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某文具店未经授权销售仿造“冰墩墩”的玩具用以谋取利益,侵犯了北京冬奥组委的著作权,属于侵权行为,①正确。
②:某同学在美术课堂上对“冰墩墩”进行临摹、绘画,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不构成对“冰墩墩”的侵权行为,②排除。
③:某记者在报道冬奥会时将拍摄到的“冰墩墩”用于新闻稿等,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不构成对“冰墩墩”的侵权行为,③排除。
④:某美容店店长的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关于“冰墩墩”形象的化妆品销售广告,属于商业用途,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是侵权行为,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 G公司在W网站打广告称“我公司现有某型号某规格的T恤衫10万件,每件价格50元,先来先买,欲购从速”。M商城向其发函称需要5000件,并付了定金5万元。G公司发出5000件货并回函要求M商城收到货后结清余款。上述民事活动中( )
①G公司发出5000件货的行为属于要约
②G公司与M商城在平等自愿下签订了有效合同
③G公司的广告属于要约邀请
④M商城的发函属于承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G公司发出5000件货并回函要求M商城收到货后结清余款的行为属于承诺而非要约,①错误。
②:G公司在W网站打广告,发出要约邀请,M商城向其发函称需要,作出要约,G公司发出回函,作出承诺,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了有效合同,②正确。
③:G公司在W网站打广告属于要约邀请,③正确。
④:M商城向其发函称需要5000件属于要约而非承诺,④错误。
故本题选C
6. 高梵自小很有画画的天赋,三岁时画了一幅《我爱妈妈》的画送给妈妈。50年后,妈妈将这幅珍藏的画给了高梵,已成为画家的高梵大受震撼,不久将此画在个人画展中展出。关于这幅画的著作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画作完成已经超过50年,高梵不再享有著作权
②画作公开展出后,高梵才享有著作权
③高梵对画作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④高梵死后50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幅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高梵”不再享有著作权的表述不正确,①错误。
②: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不以登记、发表、核准、申请而享有著作权,②错误。
③:著作权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广泛的权利,高梵对画作享有完整的著作权,③符合题意。
④: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50年。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7. 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对诚信原则的理解,不能仅限于道德层面。诚信原则常被称为民法的“帝王规则”,因为其不仅具有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更具有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功能,以及填补法律漏洞和合同漏洞的解释功能。甲为泄愤故意移装空调外机,造成乙不能正常开窗,影响了乙的所有权利益的实现。甲的行为虽然是行使自己权利的表现,但因为其主观上的故意和客观上对乙所有权的妨害,构成权利滥用,是权利人行使权利违背诚信原则的表现,当然也就不是合法行为了,②③正确。
①④:绿色原则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因为在题干中提到了噪音、热浪等环境因素。绿色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该原则也是对民事主体的权利行使发生限制作用,反映的是民法在权利本位基础上对社会利益的兼顾,平衡的是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题干中的噪音、热浪是空调使用的必然结果,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本题并未提及空调是否达标或违规的问题,所以并不涉及环境生态的社会利益冲突,涉及的仅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甲的行为之所以构成对乙的侵害,不是因为其使用空调制造了噪音、热浪,而是因为这种噪音、热浪对乙造成的妨害本可以避免,甲却故意为之,以侵害乙的利益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导致乙不能正常行使对自己房屋的所有权,构成对乙所有权的侵害,乙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侵权责任,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
8. 王女士乘坐公交车去上班,车价2元,车至半路,该司机突然紧急刹车,导致王女士失去平衡摔倒,腿骨骨折,花去治疗费用2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司机不是故意刹车,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 
②公交公司认可侵权,但拒绝王女士同时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要求 
③紧急刹车与王女士的损害有因果关系,公交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 
④公交公司没有全面履行合同,王女士可以选择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故意与过失都是主观过错的表现,司机存在过错,①错误。
②: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都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公交公司不能拒绝,②错误。
③: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③正确。
④:合同履行要坚持全面履行原则,公交公司因自身过错没有将王女士安全送达,应承担违约责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 小郭和小杨是多年的同事。某日,小杨向小郭借车,而小郭明知小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碍于情面将车辆借给小杨。小杨在驾车外出时,因操作不当与其他车辆及行人发生碰撞造成交通事故。在这种情况下,车主小郭( )
A.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和小杨共同承担
B. 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应该完全由操作不当借车人小杨承担
C.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小郭作为机动车所有人,应承担全部侵权责任
D.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小郭存在过错责任,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答案】D
【解析】
【详解】D:小郭明知小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碍于情面将车辆借给小杨,因此车主小郭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小郭存在过错责任,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D正确。
AB:车主小郭有过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AB排除。
C:车主小郭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小郭作为机动车所有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不是全部侵权责任,小杨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排除。
故本题选D。
10. 甲唯一的儿子乙长年在外务工未能赡养甲,甲担心自己年老无人照顾,于是雇请保姆丙照料自己,并与其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甲生前由丙照料,死后遗产全部赠与丙。后来甲又自书遗嘱,将全部遗产均分给乙和丙。甲生前由丙照料,甲去世后,乙和丙对遗产分配各执一词。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丙获遗产属于遗嘱继承②乙仍然具有法定继承权
③乙可以获得一半遗产④丙可以获得全部的遗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丙不是法定继承人,丙获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应该是遗赠,①排除。
②:虽然乙没有继承到相应的遗产,但是依然有法定继承权,故②正确。
③④:根据民法典婚姻编的司法解释,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者部分无效。本题中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有抵触,所以后立的遗嘱无效。即③错误,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 “90后”小伙赵天赐陪伴患“渐冻症”妈妈旅行,用多年如一日的孝顺铺就妈妈的幸福余生,生动诠释了“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请你为此写一篇新闻报道,可能用到的法律知识有( )
①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
②子女应该尽力满足父母的各种需求
③子女给予父母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④子女管控父母的婚姻以防上当受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90后”小伙赵天赐陪伴患“渐冻症”妈妈旅行,用多年如一日的孝顺铺就妈妈的幸福余生,这表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子女给予父母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①③符合题意。
②:子女应该尽力满足父母的合理需求,②错误。
④:子女不得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2. 某公司聘用王某后,多次要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王某均拒绝并主动写下“本人自愿放弃公司为我缴纳社会保险的权利,由此产生的所有后果由本人承担,与公司无关”的声明,于是公司没有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王某的声明符合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所以该声明有效
B. 公司应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不能以王某的声明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C. 公司没有为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应对公司进行行政诉讼与行政处罚
D. 王某的声明与公司的法定义务相违背,导致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若约定违法,约定无效。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本案中的声明因违法而无效,排除A。
B: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据此,劳动者法定的社会保险权利不因个人声明而丧失,个人声明不能对抗公司对劳动者承担的法定义务。公司应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不能以王某的声明为由拒绝承担责任,B符合题意。
C: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实施的惩戒行为。公司不是行政机关,不应对其进行行政诉讼与行政处罚,排除C。
D: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本案中王某的声明无效,而不是劳动合同无效,排除D。
故本题选B。
13. 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各有优势,功能各有侧重,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纠纷解决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某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发生争执,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B. 小郑和小李在离婚过程中因财产分割问题发生争执,最好申请仲裁
C. 父母与子女之间因抚养或赡养问题发生纠纷,可以选择调解
D. 某公司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张某与用人单位因劳动报酬问题发生争执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A错误。
B: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适用于仲裁,小郑和小李在离婚过程中因财产分割问题发生争执,属于离婚引发财产纠纷,不适用于仲裁,B排除。
C:以和为贵选调解,父母与子女之间因抚养或赡养问题发生纠纷,可以选择调解,C正确。
D:某公司因发明专利申请被驳回与行政机关发生争议,这是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争议,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解决,D错误。
故本题选C。
14. 古诗词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欣赏古诗词不仅能使我们从中领略音韵之美、意境之美,还能品味其中的思维方法。“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古诗词( )
①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 ②以概念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严谨性
③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 ④运用概念和推理反映认识对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这些古诗词属于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注重表达的情感性,借助形象化的想象创造新的认识形象,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运用概念和推理反映认识对象,注重表达的严谨性。而题干这些诗词属于形象思维,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 在一次审讯中,警方确定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据此完成:
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主谋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D:材料表明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甲和丙的话正好相反。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因此说真话的人一定在甲和丙两人之间,因此可以断定乙说的是假话,从而判定乙是主谋,B正确,排除ACD。
故本题选B。
16. .在一次审讯中,警方确定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 ”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本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
①矛盾律 ②排中律 ③同一律 ④充足理由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结合题意,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甲和丙说的话矛盾,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所以乙说的是假话,故乙是主谋,①符合题意。
②:排中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结合题意,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甲和丙说的话矛盾,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因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所以乙说的是假话,故乙是主谋,体现了排中律,②符合题意。
③:同一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材料推理过程不符合同一律,③不合题意。
④:充足理由律: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本题的推理不符合充足理由律,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材料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倡议实现对接合作,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柬埔寨“四角战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一带一路”还实现了与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伊朗四大走廊及跨境走廊对接,积极推动同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国经济战略对接。“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中国方案,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就是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着眼于促进我国自身发展,而且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发展目标。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一带一路
考点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要求调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一带一路”同其他战略等对接达成共识,说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可联系教材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
有效信息②:“一带一路”还实现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说明我国不仅重视自身发展,而且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可联系教材做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张的母亲生病后,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申请,单位以他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探亲假。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音,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
材料二 有的下岗职工因急于找工作,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约,在签订再就业劳动合同时委曲求全,有的职工只是与用人单位在口头上就劳动中的权利与义务达成协议,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致付出大量的劳动却得不到劳动报酬。
结合材料,运用《就业与创业》中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指出该厂的做法侵害了小张的哪些权利?
(2)针对以上两个材料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案】(1)企业的做法侵害了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和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2)①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应该自觉履行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④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劳动者权利受侵害案例
考点考查: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体现类,需要调用劳动者权利的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申请,单位以他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探亲假→可联系休息休假的权利。
关键词②: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可联系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
关键词③:单位只给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可联系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措施类,需要调用劳动者维权的相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签约→可联系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关键词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联系首先应该自觉履行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关键词③:有的职工只是与用人单位在口头上就劳动中的权利与义务达成协议,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联系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④: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联系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 原告向法院起诉称,其与被告A公司签订长期代销合同,约定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A公司为原告代销猪肉,原告每日向被告配送猪肉,并按照猪肉信售收入的定比例定期向被告结付佣金。合同签订后,原告接到被告的业务人员陆某电话,要求其今后将货送到被告下属的Y购物中心,原告照此办理。代销期限结束后,原告经算认为被告欠付货款10万余元,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支付该款项,针对原告起诉,被告否认曾收到过原告配送的猪肉,并称不存在所谓的下属Y购物中心,陆某也不是其工作人员。
根据上述事实,运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举证原则及相关规定,如果原告不能举证证明Y购物中心是被告下属购物中心,也不能举证证明陆某是被告单位工作人员,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请分析理由。
(2)一审判决后,败诉方是否有上诉的权利 请说明理由
【答案】(1)依据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本案诉讼中,如果原告不能举证证明Y购物中心是被告下属购物中心,也不能举证证明陆某是被告单位工作人员,则法院应当判决认定上述两项事实不存在,从而判决原告败诉。
(2)有上诉的权利。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诉讼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原告向法院起诉被告A公司为话题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民诉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如果没有新证据这次还会是败诉。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一审败诉还可以再审一次。
【详解】第(1)问,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举证原则及相关规定,如果原告不能举证证明Y购物中心是被告下属购物中心,也不能举证证明陆某是被告单位工作人员,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请分析理由。举证责任是谁主张谁举证,而结合材料中原告不能举证,则属于举证不能,依据有关法规,应当举证证明自己诉讼请求的一方当事人无法提出确凿的证据而要承担的可能败诉的不利后果。
第(2)问,一审判决后,败诉方是否有上诉的权利 请说明理由。败诉方可以有上诉的权利,因为根据民诉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如果没有新证据这次还会是败诉。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一审败诉还可以再审一次。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0.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1)有人认为,随着数字时代发展,社交化阅读必将取代传统阅读。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阅读为什么会出现“变”与“不变”的现象。
【答案】(1)①阅读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交化阅读和传统阅读是矛盾的特殊性。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要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2)①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会发生变化,要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②无论是社交化阅读还是传统阅读,这些约定俗成的仪式和活动,承载着人类对知识和生命的特别敬意,聚集了民众文化心理和认同感。在传承创新中让阅读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现场,成为与时代同行的节日新风,这样的阅读才历久弥新。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社交化阅读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
考点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主观题,需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答题要求一般是先作出判断,再解释合理部分,最后解释不合理部分。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正误判断:不科学。
关键词①: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可联系教材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关键词②: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可联系教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关键词③: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要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可联系教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社交化阅读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和传统阅读共同发展→可联系教材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