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内涵一、法治国家的内涵1.法治国家的内涵孙志刚案促进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就在2003年初春3月的一个晚上,刚刚应聘到广州一家服装公司任平面设计师的孙志刚独自出门,因没有随身携带有效证件被警察带走,最后在收容所里被收容人员救治站的护工和8名被收容人员殴打致死。 1.孙志刚案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孙志刚之死也暴露出当时国家机关运行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2.《收容遣送办法》是"良法"吗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该法规最后被撤销的依据又是什么 3.结合上述对孙志刚案的反思,请定义你理想中的法治国家。①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生存权。②孙志刚案反映了我国现在其实存在着一种对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公正的治理结构,包括收容遣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也包括对警察权力界定的问题。③宪法保护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让那些处于下位法的法律法规、文件甚至个人的一些命令裁减,打击恶法,必须使宪法落到实处①不是良法,是恶法。②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1)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坚持宪法法律至上2.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特征)①内涵:②原因: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2)A.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B.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坚持良法之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①原因:②良法的标准:③良法的制定要求:(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①原因:②要求:(4)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②要求:①表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二、建设法治国家1、总要求(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1)推进宪法实施(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1)推进宪法实施2、具体措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1)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①原因:②要求: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开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备案审查制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应当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纠正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司法解释,有权在征询其所属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后,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的特别行政区法律予以发回,发回的法律立即失效。(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相关链接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法律层级①原因:②要求:(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政府社会公众司法机关①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②要求:·司法的目标就是解决纠纷,目前很多法院以调解作为首要的结案方式。现代社会矛盾频繁,重视调解无疑是正确的,但调解的前提也必须是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 遵守法律,即守法 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执行法律,即执法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适用法律,即司法 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律监督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拓展延伸——法律的实施环节思考:从国家机关、公民、整个国家多个角度分析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关于法治国家的内涵的认识误区【误区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误区2】 良法就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辨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宪法并不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是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辨析:良法一方面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误区【误区1】 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建设法治国家。【误区2】 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快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误区3】 建设法治国家,法律的实施比制定更重要。【误区4】建设法治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关于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误区辨析: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辨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辨析:建设法治国家,法律的实施与制定都重要。辨析:还要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国家内涵具体表现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课堂总结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措施意义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