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选必修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自南向北横跨三个气候带,域内植被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陕西省植被带分布。2016年8月研究人员在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刺槐人工林采集枯落物,并研究发现:枯落物中碳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植被带( )A. 有一定的范围和形状 B. 界线是明确的C. 内部植被类型完全相同 D. 以气候差异划分2. 推测三个采样点枯落物中碳含量最丰富的是( )A. 绥德 B. 安塞 C. 宜川 D. 无法判断甘肃定西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该县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效益显著。下图为九华沟流域调控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 推测该流域调控系统中,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 甲处开垦梯田 B. 乙处造林种草 C. 丙处打淤地坝 D. 丁处挖鱼鳞坑4. 造成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黄土广布,土质疏松 B. 气候干燥,毁林开荒C. 道路建设,工程开发 D. 长期开垦,过牧过樵5. 该地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提高农民经济收入B. 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恢复良好C. 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D. 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三大生态区划分反映了( )A. 区域内的整体性 B. 区域间的差异性 C. 区域内的相似性 D. 区域间的关联性7.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是因为( )A. 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B. 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很大C. 气候高寒,调节能力差 D.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8. 北方防沙带建设措施正确的是( )①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②大力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③增加秸草覆盖,铺设草方格④加强风沙源地生态环境修复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经济韧性指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阵痛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检仪”和“导向标”,可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衡量标准。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资源型城市( )A. 经济发展一直持良好的态势 B. 在c阶段正处于城市衰退期C. 经济韧性在a阶段总体下降 D. 没有出现过资源枯竭的现象10.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 B. 降低消费水平 C. 扩大城区范围 D. 促进产业多样化11. 我国广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困难,主要原因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产业创新不足 C. 工业基础薄弱 D. 城镇化水平低深圳市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高地之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下图为深圳市2018-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 )A. 文化创意产业 B. 金融业 C. 现代物流业 D. 高新技术产业13. 深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是( )①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高②资金密集型产业占优势③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④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的毛纺织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毛纺织业衰落,棉纺织业迅速兴起,使得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都”。20世纪初期,世界棉纺织业开启了棉纺织业的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18世纪中期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棉都”,得益于英国( )A. 棉花种植面积大 B. 棉花品质较好 C. 棉纺劳动力较多 D. 纺纱机械的推广15. 美国在承接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时的主要优势是( )①丰富的棉花原料②先进的纺织技术③广阔的土地资源④发达的航空运输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6.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是使得( )A. 棉花种类更加多样 B. 土壤肥力得到提高C. 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D. 环境污染压力减轻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以传统工业为主。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1)简述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2)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西安应如何发挥其大都市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 (3)为促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推测其可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该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表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部分数据。比较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480 47.3水资源量占安徽省的比重(%) 26.0 63.4耕地面积占安徽省比重(%) 68.0 30.0(1)指出安徽省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特点。(2)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北部地区发展的作用。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再工业化”是指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政策,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实现旧工业部门复兴和现代化,并支持发展新兴工业。近年来法国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吸引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回迁,在国内重建生产环节,设立研发机构,融入数字技术。同时加速风电、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绿色产业的布局,中国某企业已在敦刻尔克老工业区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厂。材料二下图为法国区域略图。(1)说出敦刻尔克建设新能源电池厂的优势条件。(2)简述机械加工制造业回迁对工业发展的作用。(3)分析法国“再工业化”给我国带来的启示。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范围:选必修二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自南向北横跨三个气候带,域内植被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陕西省植被带分布。2016年8月研究人员在陕西省不同地区的刺槐人工林采集枯落物,并研究发现:枯落物中碳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植被带( )A. 有一定的范围和形状 B. 界线是明确的C. 内部植被类型完全相同 D. 以气候差异划分2. 推测三个采样点枯落物中碳含量最丰富的是( )A. 绥德 B. 安塞 C. 宜川 D. 无法判断【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带是在植被差异基础上划分的,有一定的范围和形状,A对;植被带边界具有过渡性,B错;植被带内部植被类型相对一致,C错;图中的植被带以气候与地貌划分,D错。故选A。【2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枯落物中碳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三个采样点中,宜川位于陕西省中南部,纬度较低,水热资源最丰富,植被带为森林带,生物量最大,枯落物中碳含量最高。综上所述,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点睛】植被带是指在地球表面因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植物群落分布的地带。这些地带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延伸方向,反映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甘肃定西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该县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效益显著。下图为九华沟流域调控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 推测该流域调控系统中,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 甲处开垦梯田 B. 乙处造林种草 C. 丙处打淤地坝 D. 丁处挖鱼鳞坑4. 造成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黄土广布,土质疏松 B. 气候干燥,毁林开荒C. 道路建设,工程开发 D. 长期开垦,过牧过樵5. 该地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提高农民经济收入B. 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恢复良好C. 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D. 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答案】3. C 4. B 5. B【解析】【3题详解】甲位于流域上部,应加大生态保护,而不是开垦梯田,A错。乙位于流域中上部,气候干燥,造林效益不高,B错。丙位于流域中下部,可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C正确。丁位于流域下部,一般起伏较小,而鱼鳞坑一般建设在坡度较大且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陡坡地带,D错。故选C。【4题详解】区域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并非完全属于黄土高原,黄土并非广布,但气候干旱,加之长期的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A错,B正确。道路建设以及放牧等活动不是主要原因,CD错。故选B。【5题详解】A选项属于经济效益,CD选项多属于社会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有利于植被恢复,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明显,B正确。故选B。【点睛】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 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生态基础。下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 )A. 区域内的整体性 B. 区域间的差异性 C. 区域内的相似性 D. 区域间的关联性7.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是因为( )A. 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B. 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很大C 气候高寒,调节能力差 D.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8. 北方防沙带建设措施正确的是( )①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②大力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③增加秸草覆盖,铺设草方格④加强风沙源地生态环境修复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6. B 7. C 8. A【解析】【6题详解】由已学可知,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B正确;区域整体性强调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A错误;无法反映相似性、关联性,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大部,新疆、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地貌以高原为主,海拔3000米以上,该区域高寒、缺氧,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脆弱,C正确;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A错误;该地区处于非季风区,B错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本区短期影响来说改善热量和水分条件,益处较多,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8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北方防沙带气候干旱,防沙带建设方向是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因此要加强风沙源地生态环境修复,减少风沙来源;增加秸草覆盖,铺设草方格,减轻风沙侵蚀,增加下渗,减少蒸发,从而提高草籽成活率;加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提高植被覆盖率,①③④正确;北方防沙带幅员辽阔,要因地制宜采取防沙措施,而不是各地都要大力进行植树造林,降水少地区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②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路,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生态轮廓。经济韧性指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阵痛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检仪”和“导向标”,可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综合衡量标准。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资源型城市( )A. 经济发展一直持良好的态势 B. 在c阶段正处于城市衰退期C. 经济韧性在a阶段总体下降 D. 没有出现过资源枯竭的现象10.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 B. 降低消费水平 C. 扩大城区范围 D. 促进产业多样化11. 我国广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困难,主要原因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产业创新不足 C. 工业基础薄弱 D. 城镇化水平低【答案】9. C 10. D 11. B【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该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在a阶段先下降、后上升,但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故在a阶段总体下降,C正确,A错误;该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在a阶段下降,说明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后退,可能原因是资源枯竭,支柱产业产值下降,D错误;c阶段经济韧性上升,说明该阶段城市并没有衰退,B错误。故选C。【10题详解】促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抵御不利因素对城市经济冲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D正确;提高矿产开采、 降低消费水平、 扩大城区范围都不能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资源型城市转型一般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A错误;资源型城市一般工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CD错误;由于长期依赖资源相关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往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创新不足,B正确。故选B。【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传统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拓宽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深圳市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高地之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下图为深圳市2018-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 )A. 文化创意产业 B. 金融业 C. 现代物流业 D. 高新技术产业13. 深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是( )①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高②资金密集型产业占优势③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④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12. D 13. D【解析】【12题详解】根据深圳市2018-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最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差异不大,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少,说明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高新技术产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深圳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小,①错误;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②错误;深圳市第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协调,③正确;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④正确。综上,③④正确,故选D。【点睛】深圳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目的:深圳由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到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也在通过产业调整不断加快经济转变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明显,深圳不断加强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深圳竞争力;发展文化金融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深圳经济发展。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的毛纺织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毛纺织业衰落,棉纺织业迅速兴起,使得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都”。20世纪初期,世界棉纺织业开启了棉纺织业的产业转移。下图示意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18世纪中期英国的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棉都”,得益于英国( )A. 棉花种植面积大 B. 棉花品质较好 C. 棉纺劳动力较多 D. 纺纱机械的推广15. 美国在承接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时的主要优势是( )①丰富的棉花原料②先进的纺织技术③广阔的土地资源④发达的航空运输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6.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是使得( )A. 棉花种类更加多样 B. 土壤肥力得到提高C. 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D. 环境污染压力减轻【答案】14. D 15. A 16. C【解析】【1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世界棉纺织业起源于英国的曼彻斯特,是在最早以及最重要的手工业——毛纺织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锋,纺纱机械的推广使得英国的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也使其成为英国的“棉都”,D正确;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喜光照的棉花生长,故其棉花种植量不大,品质也相对较差,AB错误;与亚洲国家相比,18世纪中期的劳动力数量也不占优势,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读图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国力下降。美国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棉纺织业的工业化生产,使得棉花原料的需求量迅速提升。美国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逐步成为丰富的纺织原料输出中心,从而使得美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故①②③正确;发达的航空运输不是影响美国承接棉纺织业第一次转移的因素,且20世纪初期世界航空运输网络还很不完善,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每次的产业转移大多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棉纺织业,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更加完整,更利于满足全球市场对产品质量和规模的需求。同时,它也能够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C正确;而棉纺织业产业转移主要是生产方面,使发展中国家棉花种类更加多样不是其主要影响,A错误;世界棉纺织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大量种植棉花,会使土壤肥力下降,B错误;由于大面积种植棉花,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使环境污染压力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以传统工业为主。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1)简述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2)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西安应如何发挥其大都市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 (3)为促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推测其可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答案】(1)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群的形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重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历史悠久),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2)加快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加强与区域内城市的联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的转移和流动,带动区域内城市共同发展。(3)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依托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物流及仓储业。【解析】【分析】本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大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从而连片发展形成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由材料“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样地”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较大;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便利。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小问2详解】西安为发挥其辐射作用,应加快西安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加强西安与区域内各等级城市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市与各等级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的转移和流动,带动区域内各等级城市的共同发展。【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依托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该地区高校较多,人才密集,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一带一路”的倡议可以大力发展物流以及仓储业等。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正式开启试调水。“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该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表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部分数据。比较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48.0 47.3水资源量占安徽省比重(%) 26.0 634耕地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68.0 30.0(1)指出安徽省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特点。(2)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北部地区发展的作用。【答案】(1)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资源配置不佳。(2)沿线大部分地区水体无法自流,需建泵站等设施,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占用土地量大,经过地区人口稠密,需搬迁居民多。(3)满足安徽北部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解析】【分析】本题以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和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部分数据为材料,涉及跨流域调水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图表可知,安徽水资源南侧长江流域占比大于北侧淮河流域,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淮河流域大于长江流域,北多南少;说明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小问2详解】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引江济淮”工程全长700多公里,累计海拔高差达37.3米,为了解决高海拔差、超远距离输水这一难题,工程采取了11级泵站的方式,逐级加压、接力提升。引江济淮工程需要穿过江淮分水岭,在分水岭以南部分是北高南低,水难以自流;而过淮河之后,地势也是西北高东南低,水也是难以自流,这都需要建设水闸及提水设施,才能实现调水,增加工程量,且输水线路长,工程量大;黄淮平原人口稠密,而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迁移居民。【小问3详解】可结合交通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材料可知,“引江济淮”工程满足安徽北部淮河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淮河水量,提供更便利的水运条件,降低货物运输的成本;满足区域水资源需求,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量的增加,净化速度加快,有利于改善淮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再工业化”是指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政策,重新重视和发展工业,实现旧工业部门复兴和现代化,并支持发展新兴工业。近年来法国积极推动“再工业化”,吸引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回迁,在国内重建生产环节,设立研发机构,融入数字技术。同时加速风电、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绿色产业的布局,中国某企业已在敦刻尔克老工业区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厂。材料二下图为法国区域略图。(1)说出敦刻尔克建设新能源电池厂的优势条件。(2)简述机械加工制造业回迁对工业发展的作用。(3)分析法国“再工业化”给我国带来的启示。【答案】(1)靠近欧洲市场;法国政府扶持绿色产业发展;老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核能资源丰富,提供充足电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2)重建生产环节,完善产业链,完善工业体系;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增强工业基础,增加工业产能;降低工业对外依赖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3)加强国家政策支持;重视制造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工业转型;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绿色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增强国际合作。【解析】【分析】本题以法国区域略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新能源基地的区位选择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法国敦刻尔克位于西欧大陆,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欧洲市场,消费市场广阔;新能源电池属于绿色能源产业,会得到法国政府扶持,有政策支持;“实现旧工业部门复兴和现代化”,说明当地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新能源电池厂需要能源动力,当地靠近核电站,提供充足电力;图中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小问2详解】机械加工制造业产业链长,发育程度高,机械加工制造业回迁有利于法国当地重建生产环节,完善产业链,完善工业体系;设立研发机构,融入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法国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有助于增强工业基础,增加工业产能;回迁到本国有助于降低工业对国外的依赖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小问3详解】“再工业化”的关键是法国的相关政策支持本国的机械产业回迁,这需要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回迁的机械产业加强现代化,说明应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再工业化”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应重视制造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电池厂属于新能源产业,为此我国也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绿色产业;我国投资机会多,市场广阔,应积极吸引外资,增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