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31--绮谈历史系统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31--绮谈历史系统记忆法

资源简介

绮谈历史系统记忆法
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科处 李福南
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历史记忆就是人们把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系统记忆法,找出历史知识的内部联系和秩序,归类编目、顺理成章,从而使需记信息更加趋于系统化、条例化、概括化的记忆法。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谨举几种常见的系统记忆法种类加以说明。
一、主要呈现方式
1.条列式
对复杂的记忆内容,抽取出简明的要点条文,靠清晰条文的排列达到对这些内容的记忆的方法。
【例1】如秦朝统一:
客观:经济发展(经济);区域性统一(政治);民族融合(民族);渴望统一(人心)
条件
主观:秦国强大(商鞅变法);雄才大略(秦王嬴政);远交近攻(正确策略)
过程:公元前二二一,韩赵魏楚燕齐没。
意义:嬴政定都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例2】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⑴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原因)
原因 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前提条件)
⑶自然经济局限性(内部根源)
表现:一商品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的发展)二分离(纺与织、织与耕)
⑴解体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消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特点 ⑵解体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⑶解体结果: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影响:⑴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⑵中国经济沦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⑶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
【例3】智者学派(或智者运动)
含义:指智者(传授知识与论辩能力的职业教师)在思想上共同之处
历史条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到顶峰,先哲探索“人”成风。
主要主张:认识社会;人是万物尺度;反迷信;多评判标准
突出特点:专业性;名声差;进步性
历史影响:人文起源;思想解放。诡辩学派;忽视道德。
上述办法是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抽取出要点条文,这样既可减轻大脑负担,又可通过条文这个纲把具体内容串起来,达到清晰的记忆。
2.列表式
  在列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知识在脑子里也就清楚了,不需要专门往背,也能记得很牢。
【例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选官制度
用官标准
原始社会
禅让制
民主推选才德之人
奴隶社会
王位世袭制
世代相袭
西周
世卿世禄制
贵族世袭(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战国、秦汉
军功爵禄制度
立军功便授官爵
汉朝
察举制
从才德(孝廉)到门第族望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笫高低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隋唐至清末
科举制
用考试手段择优录用
【例5】“冷战”表现
政治上的对抗
“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对立
经济上的割据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峙
军事上的对峙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古巴导弹事件
外交上的对立
分裂德国、扶植西德和扶植日本等;操纵联合国
【例6】程朱理学
背景原因
⑴客观:三教合一的形成;宋代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需加强中央集权
⑵主观:儒学家复兴儒学的活动
理学含义
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佛道思想,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关怀,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
思想主张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观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掌天下“理”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理气论”)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心性论”)
“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历史影响
⑴直接影响: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⑵消极影响:纲常名教紧紧束缚人。⑶间接影响:《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⑷深远影响: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通过这样的整理,把知识间上下左右的关系找出来,构成一个系统,这样就能达到真正理解,牢固记住,易于联想,灵活运用
3.分类式
就是依据历史知识的某些内在联系或某些外部特征,通过分类或归类,使分散的信息趋于集中,零碎的信息组成系统,杂乱的信息构成条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
【例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争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结果
认识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成功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
失败
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胜利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例8】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⑴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⑵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⑶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俄国民经济的发展。
⑷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⑸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⑹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9】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⑴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⑵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⑶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
⑷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为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⑸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用同样的办法对其它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就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了。用这种方法记忆历史,不仅记忆牢固,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也能长久保持。
二、实现主要途径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弗斯特教授在《记忆术》中强调: 要不遗佘力地把工作、学习中的 东西分好类, 以帮助记忆和灵活运用。这个编档系统的大类和小类越详细,记忆和运用就越方便。系统记忆法怎样进行系统记忆呢?
⑴循序渐进地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有严密的体系,都是一座大厦。地基不稳,大厦就难以建得很高。所以,历史知识记忆一定要有步骤地探索,分阶段地进行。决不能偷工减料,盲目冒进。
⑵深入细致地理解。要进行系统记忆历史知识,必须深刻理解历史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要想长久记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⑶一点一滴地积累。虽然科学知识有自己的系统性,但谁也不可能总是有计划、有系统地接收知识。只有对这些信息兼收并蓄,才能使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趋于完善,才能更有助于进行系统记忆历史知识。
总之,只有系统化(有条理)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系统化的暂时神经联系,识记历史知识也显得好记一些;而孤单单的识记历史知识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则是个别的、独立的、零碎的、分散的,不容易记忆,即便是记住了,也难以保持很久。让我们快乐地去创新,快乐地去学习吧!相信成功就在前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