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33--胜谈历史运算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33--胜谈历史运算记忆法

资源简介

胜谈历史运算记忆法
南昌市第十七中学 李福南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再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了。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学习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历史运算记忆法,就是对历史时间进行“数字加工”,降低记忆的难度。这里着重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年代记忆的方法与实例,希望对历史教学有所发展。
一、妙趣运算法
?  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⑴加法: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可记为10=4+6。1376年明太袓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可记为13=7+6。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可记为17=8+9。⑵减法: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可记为7-7=0。⑶乘法: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可记为16=4×4。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可记为16=2×8。⑷除法:如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可记为2÷2=1。⑸等差法: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⑹时间长短法: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⑺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二、中国古代纪年法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帝王纪年法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就是用帝王纪年法来记载历史事件。  
⑵年号纪年法  
年号:帝王用于纪年的名称。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有的皇帝在位期间经常更改年号,每一个年号都是从元年重新开始往下计算的,如汉武帝在位54年即改变年号11个,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只用一个年号“洪武”,明成祖朱棣一直使用“永乐”年号,清朝的玄烨在位61年也只用一个年号“康熙”,对于这样的皇帝我们只记住这一个年号从元年往下排直到他死时就可以了;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等。
但在使用年号纪年时,有三种情况需要加以说明。①有的以王(或皇帝)生前即有的尊号来纪年,尊号:中国古代尊崇皇帝的称号。如秦始皇,以后二世、三世传之无穷。因此,秦朝就以秦始皇××年,秦二世××年来纪年。②有的以 “庙号”来纪年,庙号:指皇帝死后,太庙奉祀时用的称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前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宋真宗等等。③有的是用谥号纪年的,谥号:依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褒、怜、贬三种寓意,象周文王之“文”、汉武帝之“武”等都含有褒意;周厉王之“厉”、隋炀帝之“炀”等则含贬意;周平王之“平”、汉哀帝之“哀”就有怜悯和同情之意了。 
唐以前称皇帝用谥号。谥号一般为2-3字,如:西汉的刘彻,谥号是武帝,庙号是世宗,大家就称其为汉武帝。唐以后因谥号字数越来越多,不便称呼,就改称庙号。如唐朝时李世民,庙号是太宗,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再称谥号就太过烦琐了,就改称庙号叫唐太宗了。到了明清,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所以这之后就用年号称呼皇帝,习惯上不再用庙号了。如:爱新觉罗弘历,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孝皇帝”,庙号为高宗,年号为乾隆,就称其为乾隆皇帝了。
⑶干支纪年法  
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
快速推算干支纪年法:①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凡是公元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②再将地支进行编码: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0)、酉(1)、戌(2)、亥(3)。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③最后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④对于公元前某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方法,天干地支的编码分别如下:甲(7)、乙(6)、丙(5)、丁(4)、戊(3)、己(2)、庚(1)、辛(0)、壬(9)、癸(8);子(9)、丑(8)、寅(7)、卯(6)、辰(5)、巳(4)、午(3)、未(2)、申(1)、酉(0)、戌(11)、亥(10)。推算方法同前,如公元前475年,最后一位数字为“5”,天干为“丙”,475除以12,余数为“7”,地支为“寅”,即为丙寅年。
还可用六十干支表法推算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②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⑷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三、中华民国纪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这样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公元纪年换算公式:公元纪年=民国纪年+民国元年(1912年)-1年。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法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五、世界公用的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称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年)。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行的历史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六、时间转换法
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时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⑴世纪: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变成公元1-99年,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到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到299年,……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与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为公元前99年-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到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到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⑵年代: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为19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的称之为某世纪初,把以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这样每个世纪实际上只有8个年代。例如1982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⑶时期: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例如398年称四世纪末,512年称6世纪初。
七、考题赏析  
1、年号纪年法
【例1】(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答案】B
【赏析】此题考察了史学常识问题:即皇帝的称号。谥号意即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号为“忠武”。汉武帝中“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界的威胁,是一位“尚武”的皇帝。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所以选B。 
【例2】(安徽省淮北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明神宗实录》三个专有名词中的“文景”“贞观”“神宗”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 谥号、年号、庙号
C. 年号、尊号、年号 D. 尊号、谥号、庙号
【答案】B
2、干支纪年的计算  
【例3】(2008年海南高考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B
【赏析】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
【例4】(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答案】D
【赏析】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快速计算的方法是年份减去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年份减去3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可以得出答案是D乙酉年。
3、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例5】(2015年岳阳)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四月小 二十三日 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答案】D
【赏析】民国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年代的换算法也很简便:公元纪年=民国纪年+民国元年(1912年)-1年,即公元纪年=38+民国元年(1912年)-1年=1949年,即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因此,应选D。  
4、公元纪年的推算  
【例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题)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答案】D
【赏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时间的不同表述方式。其中公元纪年是世界上最通用的时间纪年法,比如本题时间“公元前509年”就是公元纪年法。公元前509年应该表述为公元前6世纪末。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元前的世纪是在原有的时间基础上加一百年即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的年份尾数小的是世纪末故应该表述为公元前六世纪末。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例7】(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D
【赏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例8】(2015年莆田市)小华同学出生于1994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D
【赏析】在使用公元纪年时,要搞清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即“世纪”和“年代”。掌握了上面的推算方法,就不难回答:选D。
?总之,历史记忆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同学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改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而且还会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记忆的知识最为牢固,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因此同学们应加强记忆,快乐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