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45--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历史特级教师李福南原创历史巧记系列之45--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

资源简介

邹谈历史列表记忆法
南昌市第十七中学教科处 李福南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十表,目的就在于方便比较记忆。马克思在晚年作了一部很详尽的世界史年表,方便记忆。鲁迅做《贾氏谱大要》表,使《红楼梦》中贾家诸多人物的复杂关系一目了然,十分好记。所谓列表记忆法,是指把所记忆的历史知识排列成表加以对照、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它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采用而且记忆效果甚佳的记忆方法。
一、主要形式
列表是把历史知识分别集中起来,放在表中适当的位置上。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条理也清楚了,脑子也记住了。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比较表、统计表、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等。
⑴一览表:即站在统观全局的角度,对识记历史知识进行鸟瞰,掌握其相互关系以命名于全面记忆。如:罗马法的法律一览表
法律
时间
背景
范围
特点
评价
习惯法
公元前6世纪晚期
罗马共和国建立
早期罗马国家
无固定的成文形式,很大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法律与习惯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贵族可随心所欲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
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罗马各个阶层
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①虽保留了-些较野蛮习惯法,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②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罗马法的诞生。
公民法
前509年—前3世纪中叶
共和国需要调节公民之间利益关系
罗马公民
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
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万民法
3世纪
公民法狭隘性;罗马帝国扩张
帝国统治下的一切自由民
有效地调节了罗马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有利于帝国的发展和长治久安。
《民法大全》
公元6世纪
皇帝重视;法学家努力
帝国统治下一切自由民
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⑵系统表:命名识记历史知识系统化,便于通盘掌握和整体记忆。如: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表
朝代
选官制度
用官标准
原始社会
禅让制
民主推选才德之人
奴隶社会
王位世袭制
世代相袭
西周
世卿世禄制
贵族世袭(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战国、秦汉
军功爵禄制度
立军功便授官爵
汉朝
察举制
从才德(孝廉)到门第族望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笫高低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隋唐至清末
科举制
用考试手段择优录用
⑶比较表:即对识记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和分类,从特征上掌握历史知识。如:近代中西方政治民主化的比较
西方
中国
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
高,特别是每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其发展
低, 资本主义始终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受专制制度影响的程度
封建专制的历史远没有中国那么长
专制制度对民主化进程的阻碍要远超过西方国家
资产阶级所处的地位
资产阶级担负起领导任务
资产阶级始终未能真正充当领导角色
民主化斗争的结果
政治民主化的艰难发展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各种尝试最终都失败了
相同点
⑴都以反对专制制度为起点。文艺复兴中的反对神权以及维新派的改良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⑵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也在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和启蒙运动都是政治文明的进——步发展。⑶都通过思想解放运动摆脱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如中国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和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⑷都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今天还在进一完善和发展。
⑷统计表:即把带有数据的识记历史知识制成表格。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高考规律趋势
⑸阶段特征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如:抗日战争过程四阶段
阶 段
日本的侵华方针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政策
局部侵华(1931.9--1937.7)
垂涎领土,发动事变(九一八、-二八、华北等事变)
分为两派,妥协抵抗
武装抗日,游击战争
战略防御(1937.7--1938.10)
速战速决,全面侵华(“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自卫抗战,联共抗日(国共合作;四次会战)
两党合作,全面抗战(抗战路线;平型关战)
战略相持(1938.10--1944.1)
“以华治华”,重点进攻(日军的滔天罪行)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皖南事变)
艰难抗战,巩固敌后(百团大战)
战略反攻(1944.1—1945.8)
垂死挣扎,宣布投降(日本投降)
收买日本,抢夺果实(中国远征军)
抓住时机,积极反攻
又如:经济全球化(广义)历程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原因
主要表现
萌芽阶段
15—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
欧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起步阶段
19世纪初期—中期
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殖民义高潮
英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形成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高潮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形成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困境阶段
一战后—二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经济大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制度化阶段
二战后——9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形成
全面发展
20世90年代
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
⑹关系表:即用简单的表格把历史知识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以便于形象记忆。如: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世纪上半叶
l7~18世纪
中心
意大利
德国
法国
批判对象
教会神学体系
罗马天主教会
中世纪的封建神权、工权与特权
形式
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
抛弃宗教外衣公开批判
核心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
理性主义
领域
文学、艺术、科学
宗教
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美术等
影响
出现文艺成就、思想解放,产生科学、促进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出现思想解放,产生新教派、民族宗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出现思想解放、为革命作动员、政治构思、促进科技进步、影响世界
关系
⑴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⑵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⑺历史通史表: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总体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繁荣与危机并存,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特征概览
政治
民主政治遭遇曲折发展(严重破坏)
美苏争霸;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
经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繁荣与危机并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外交
外交获重大突破(外交新局面)
多极化趋势出现
思想文化
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双百”遭挫折;文艺百花凋零;科技教育陷入停顿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表现
(重大史实)
政治
“文化大革命”
两大阵营瓦解
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文化大革命”
欧洲共同体成立;资本主义阵营表现为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外交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建交热潮
欧共体、日本实力增强;越南战争;不结盟运动形成;古巴导弹危机;
思想文化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摇滚乐风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美术进一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⑻分类列表法。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加强记忆。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也可把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再如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术成就列表法
领域
成就
意义
原子能技术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⑴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⑵加强了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重要标志。
空间技术
卫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笫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航天
①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②2003年,“神舟”5号飞船载杨利伟升上了太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农业科技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计算机技术
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银河─I”型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
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人类基因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⑼年表:编制有许多种,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例如:
  ⑽年代对照表。这种表仍以年代为“经”,但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如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发生的史实年代,也可把同一个国家发生在不同地区但其史实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于学生作横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二、主要步骤
? 列表的主要步骤有:⑴了解史实,确定表格:根据记忆的需要首先对历史知识进行分类,看其适合编制哪一类的表格。⑵详细分析,确立对比:查找和归纳历史知识进行的主要特征,比较其异同点。可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作用、影响三方面比较。⑶聚合思维,得出结论:在编制成表格的基础上,逐一把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
  使用表格时,通过查找资料、分类归纳、编制加工、填写内容等步骤,可以促使大脑积极思维,使知识由博反约,逐步形成集约化、条理化和明朗化特征,一旦表格制作成功,所学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将原型文数信息转录成图表的示范实例。它融一览表、系统表、比较对照表、统计表于一体,括组成宇宙万物的已知元素于一表,真不愧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好表,使人“一观诸要”。表的作用在于提纲挈领地表列事物,以便一目了然地看清事理;可以把分散、零碎的历史知识组织起来,从整体上掌握记忆对象;可以把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互相比较和分类,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表列内容的联系和区别的特点,从特征上记忆对象;还可以把先后学习的历史知识顺序排列、系统组合,从规律上掌握记忆对象。
总之,我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相应史实,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地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识记,结果学生普遍反映不仅当时记住了,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当然,任何记忆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记忆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