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古代生产工 具与劳作 人类的生产工具种类繁多,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不断演进,推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地区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具有相似性。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近代工业革命 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形成,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受工业革命影响,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展了变化现代科学技术 进步与人类社 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出现巨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尖端科技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中国古代封建庄园和西欧封建庄园的异同1.相同点(1)两种庄园都是用来供庄园主及家属、宾客观赏之用。(2)达官显贵所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身份的象征。2.不同点项目 中国古代封建庄园 西欧封建庄园土地 所有 地主私人所有制 领主等级占有制土地 来源 来源于赏赐和自置两方面 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土地 买卖 由于是私有制,因此可以进行买卖 土地不能买卖,不能转让分布 管理 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 往往连成一片,易于统一经营管理政治 寓意 不是区分封建等级的严格标准 往往代表了严格的封建等级主仆 关系 庄园主与佃农之间不是累世的主仆关系 庄园主占有农奴人身权庄园 风格 多为自然式 多为规则式[针对练1] 房龙 《人类的故事》 中这样描述庄园: “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很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况。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B [结合材料 “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可知庄园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故B项正确;材料 “很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况” 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竞争,故C项错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与材料 “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 不符,故D项错误。]二、从不同角度综合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整体 角度看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 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从近代 化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从社会 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从生态 角度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练2]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一 “革命力量” 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以英、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C.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D.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 “革命力量” 应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是带来石油工业、电力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故选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当时是英国主导,排除A项;B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排除D项。]三、科技革命引发的劳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1.更多新的生产领域出现生产力空前发展。2.更多的新技术产品走进百姓生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方向。3.新兴产业阔步发展,集约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模式。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起来。5.中产阶层壮大,脑力劳动群体收入稳定。6.第三产业从业者增加。7.物流业在电子商务引领下快速发展。8.网络、智能手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针对练3] 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 “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 “再工业化” 战略,德国提出 “德国工业4.0” 战略目标,中国也将 “中国制造2025” 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D [材料 “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 “再工业化” “中国制造2025” 说明各国在新经济领域处于竞争状态,故D项正确;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经济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成为多国国策” 表明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慢慢取代传统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各国都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期,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各国所采用,但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改变,故C项错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例题] 《唐会要》 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 “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解题引领审题干第一步 [时间]唐代;[技巧]排除不符合灌溉特征的选项第二步 [范畴]水车;[调动]农业工具第三步 [术语]可获取的信息;[理解] “散给” “郑、白渠” “以溉水田”筛选项:依据材料 “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 来看,政府造出大量的水车供百姓使用,体现了政府对灌溉技术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政府对农户严格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制造水车,但不能得出这是高转筒车的结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与中原农业生产是否严重歉收无关,D项错误。方法点拨【对应训练】1.《考工记》 中提道:“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 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D [材料反映兵车、田车、乘车轮径虽稍有不同, 对轮径有总的要求,即以人的下体高度为标准,正好适宜人们上下车,体现出车的生产标准化并兼顾人性化,故D项正确。]2.王磐在 《农桑辑要》 序言中说:“读 《孟子》 书,见论说王道,丁宁反覆,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 材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B.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中国农民的富足生活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D [根据 “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 描述了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即一家一户男耕女织,D项正确;题干中只是描述了自然经济下存在女织,但是并未反映出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高,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从规模来看,不是大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 《孟子》 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现实状态,排除C项。]3.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条例,它规定: “……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工作时间绝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项条例通过的背景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现代工厂制度逐步确立C.19世纪中期工人斗争的胜利D.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工业时代。从题干中可知这是英国的工厂制度细致分工、管理严格的表现,故选B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