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法治社会 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法治社会 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知识回顾
法治政府
内涵
(是什么)
要求
(怎么做)
意义
(为什么)
1.职能科学
2.权责法定
3.执法严明
4.公开公正
5.智能高效
6.廉洁诚信
7.人民满意
宏观:依法行政
微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对政府自身
对政民关系
情景探究
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它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022年3月6日晚,莫某饮酒后心情郁闷,为发泄情绪,取出单元楼道内的两个灭火器,将其从平台扔到楼下,砸中何某、张某停放在楼下的轿车
2022年11月,25岁的女子杨某因和同住人员发生争吵,酒后情绪失控,从22楼的家中将电风扇、烧水壶等多件物品抛下,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2年8月,安徽合肥某小区内,一位奶奶推着孩子走在路上,突然被高空坠物砸中。奶奶当场被砸得坐在地上,用手抱着头,血流不止。
2023年2月13日,云南昆明,学生放学回家途中,一个女孩走在路上,从空中掉下来一把菜刀,刀碎成三块,地面被砸出凹痕,幸好女孩躲了过去,没有出事。
思考:从社会层面如何治理此类高空抛物现象?
关于高空抛物法律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民法典》第1254条第3款规定: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高空抛物罪”: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8.3 法治社会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二、建设法治社会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目标
主体
基础
教学目标
1.明确法治社会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说明法治社会的要求和措施(怎么做)
3.分析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为什么)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p93
1.法治社会的内涵:
指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信法 -- 法治意识(前提)】、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守法 -- 法治实施(保证)】、
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用法 -- 实施效果(目标)】。
【注意】法治社会中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定的规则和自我约定的契约等等。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党内法规。
2.具体表现(特征)
(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p94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也易于变为狂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 伯尔曼
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
法治社会具体表现(特征) p94
(1)信法: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
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
苏格拉底之死
知识拓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制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注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表现:无论是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法治社会具体表现(特征) p94
(2)守法: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表现:在纠纷发生后,公民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解决矛盾。
法治社会具体表现(特征) p94
(3)用法: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
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没有第三方参加)
和解
调解
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中立的第三方)
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仲裁
知识复述
什么是法治社会
1.地位: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
2.内涵:法治社会指 、
的社会
3.特征:
①全社会对 ,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 ,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社会纠纷 , 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基础
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法治普遍信仰
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公平正义
依法得到解决
(一 )总要求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二、建设法治社会 p95
(二)具体要求
1.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有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氛围)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有依托)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机制)
二、建设法治社会 p95-96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一)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p95
具体要求: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有意识)
法治宣传教育有哪些形式?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具体要求: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行业规范、道德规范
(有氛围)
(一)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p95
医生职业规范
教师行为守则
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
中小学生行为守则
公务员行为规范
村规民约
2019年5月26日下午,庾婆婆在位于杨箕的自家小区花园内散步,经过黄先生楼下时,黄先生家小孩在房屋阳台从35楼抛下一瓶矿泉水,水瓶掉落到庾婆婆身旁,导致其惊吓、摔倒。报警后,庾婆婆被送入医院治疗。次日,庾婆婆亲属与黄先生一起查看监控,确认了侵权事实后,双方签订了一份确认书,确认矿泉水系黄先生家小孩从阳台扔下。协议签订后,黄先生向庾婆婆支付了10000元以示赔偿。后经医院鉴定,庾婆婆伤情构成十级伤残。庾婆婆要求黄先生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交通费、鉴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100344.12元。但黄先生认为不合理,双方因医疗费产生了纠纷。
(1)庾婆婆本身孤身一人、家境贫困,不知道怎么打官司(诉讼),怎么办?黄先生一家家境一般,又没有足够的赔偿能力,庾婆婆治疗费用怎么办?
我国“民法典实施第一案”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具体要求: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①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②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有依托)
(一)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p96
知识拓展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
司 法 救 助
对象
我国“民法典实施第一案”
2019年5月26日下午,庾婆婆在位于杨箕的自家小区花园内散步,经过黄先生楼下时,黄先生家小孩在房屋阳台从35楼抛下一瓶矿泉水,水瓶掉落到庾婆婆身旁,导致其惊吓、摔倒。报警后,庾婆婆被送入医院治疗。次日,庾婆婆亲属与黄先生一起查看监控,确认了侵权事实后,双方签订了一份确认书,确认矿泉水系黄先生家小孩从阳台扔下。协议签订后,黄先生向庾婆婆支付了10000元以示赔偿。后经医院鉴定,庾婆婆伤情构成十级伤残。庾婆婆要求黄先生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交通费、鉴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100344.12元。但黄先生认为不合理,双方因医疗费产生了纠纷。
思考:庾婆婆和黄先生之间的纠纷可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具体要求: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有机制)
(一)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p96
知识拓展
行政复议:是指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予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类。行政诉讼即为俗称"民告官"的诉讼。民事诉讼里,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刑事诉讼涉及刑事犯罪。
1.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 (有意识)
2.提高社会 水平(有氛围)
3.建设 (有依托)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 (有机制)
知识复述
法治意识
治理法治化
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预防化解机制
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宠物狗伤人事件屡有发生,引发不少涉养犬侵权纠纷。为倡导居民依法文明养犬、妥善解决纠纷,开展“依法文明养犬、共创和谐家园”专项宣传活动,法院发布养犬侵权类案件的典型案例,为居民普及法律常识,开通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法律援助,使群众有效维护合法权益;引导、支持各方当事人在发生纠纷后,冷静处理,避免损失扩大,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借助调解、诉讼等多元平台化解纠纷;公安,庆书、卫生、城管等部门加强对违法养犬采取制裁措施;支持各社区订立《文明养犬公告》,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以下材料体现了法治社会建设的什么要求?
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意义
1.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二、建设法治社会 p96
课堂小结
法治社会
内涵
(是什么)
要求
(怎么做)
意义
(为什么)
1.地位:基础、重要组成部分
2.内涵:前提、保证、目标
3.特征:信法、守法、用法
1.有意识
2.有氛围
3.有依托
4.有机制
维护社会秩序
实现社会和谐
1. 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2.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
3.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社会,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4.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重要途径。
易混易错
当堂检测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法治社会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社会的行动纲领。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法治社会建设,是因为( )
①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③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守法、司法的良好氛围
④维护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