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共70张PPT)
第一单元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目标
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
山川湖泊
原野动物
地球磁场
紫外线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的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在人类社会中,有战争、有和平,有生产、有消费,有阶级、有政党,有国家、有国际组织等等。
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列宁的一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由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素养拓展
一、世界的物质性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思考:天地万物的产生是如何产生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含义
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线)
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物质的共同属性、唯一特性(客观真实地存在)
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现象,是一种属性。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思考: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泊,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山川湖泊是不是就是物质呢?
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物质也包括未知的事物和现象
哲学上的物质不等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思考:如何区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水果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客观实在性
概括共同本质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一般、共性)
(具体、个别、个性)
思考:如何区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人类的进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素养拓展
素养拓展
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物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具有物质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的自然条件,是大自然中与人类社会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等,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口因素具有物质性
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等。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
生 产 力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物质要素
物质关系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客观的不能随意选择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只能选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进化的四种形态
一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
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脑的出现是自然物质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从此出现了人所具有的高级反映形式——人类意识。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能力。
第一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第二阶段:低等生物的简单刺激感应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四阶段: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劳动和
社会交往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结构
人脑与动物脑的对比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如: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请问树上还剩几只鸟?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区别
人工智能是不具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创造性,只能接收命令
9只!
0只!
思考: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她们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帝
费尔巴哈:“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产品
原材料
加工厂
意识
人脑
客观存在
生活
实践
加工
改造
(独立于意识之外)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了有意识。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1)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你看到了什么??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含义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思维是物质的
产生
存在
发展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知识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观】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
1.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
素养提升
思 考: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哲学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
阅读与思考
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也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人们的思想如: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主观性的东西
思维
意识
存在
物质
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 生 物、 环 境、 国 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唯心主义
英国贝克莱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范缜认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到底是:
庄子梦蝶 还是蝶梦庄子
事物可不可以认识的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阅读与思考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由此认为,唯心主义比唯物主义更高级。
恩格斯说:“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马克思
王守仁
世界是物质的
心外无物
隔壁那老王,认识我不?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你在我心中。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
王守仁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意识的
物质是本原
物质第一性
意识是派生 的
意识是本原
意识第一性
物质依赖于意识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一人骑二马”
看着就得卡!
1.观点:物质和意识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本原。
2.实质:偏于唯心主义。
二元论
素养拓展
唯物
主义
(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旧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
《尚书·洪范》记载了这样的观点: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五行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
(德)费尔巴哈
原子、元素说
(英)弗·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子 物质,是基本元素
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机器(机械)说
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
人是一架不停息的钟表,按一定时序运动。
(法)拉美特利
卡尔·马克思
(1818.5.5-1883.3.14)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注意:
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
只有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
练一练
唯心
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列宁:唯心主义哲学是
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
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唯 心 主 义 两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两种形态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精神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3.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
4.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5.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6.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练一练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费尔巴哈等
辩证唯物主义代表人物:马克思等
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黑格尔等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代表人物:杜林等
两个对子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在认识领域强调反思的作用,对认识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注意: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我们要反对“唯心主义无用论”。
辨一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
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可知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子
不可知论
休谟
康德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4.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
牛 刀 小 试
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引导规范和约束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度有序利用资源,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这是基于(  )
①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会随人的意识而改变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4.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 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 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答案】D
5.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A
7.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答案】A
8.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