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3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巩固篇 1.实验室检验SO用到以下试剂中的①氯化钡溶液 ②盐酸 ③澄清的石灰水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2.SO2 和 H2SO4 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黄铜矿(CuFeS2其中 Cu、Fe 均为+2 价)在沸腾炉中与氧气反应生成SO2,SO2在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SO3。工业尾气中 SO2可用 NaOH 吸收,可生成 Na2SO3 和 NaHSO3。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FeS2SO2 B.SFe2S3C.稀H2SO4SO2 D.SO2(NH4)2SO43.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 比较和溶液碱性强弱 同温下,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滴几滴酚酞,观察现象 观察到红色较深的是,说明碱性大于B 区别和固体 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和固体,再加入几滴水,用温度计测定变化 温度升高的固体,温度降低的是固体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存在 某澄清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观察现象 若观察到有白色产生,则溶液中存在D 检验是否有漂白性 将干燥的通入到装有潮湿有色布条广口瓶中,观察现象 若观察到有色布条的颜色逐渐褪去,则说明有漂白性A.A B.B C.C D.D4.含硫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a不能用e的浓溶液干燥B.气体c通入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由b等原料配制D.检验g中的阴离子先加稀盐酸后加氯化钡溶液5.下列操作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B. 向某溶液中滴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 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属于酸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生成了难溶于水的A.A B.B C.C D.D6.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钾两种元素B. 取一定量可能被氧化的还原铁粉,加稀盐酸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 还原铁粉未变质C. 测等浓度的HF溶液与HCl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F的非金属性强于Cl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A.A B.B C.C D.D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先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盐酸8.已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焰色反应来鉴别化合物中的钠元素B.检验时,应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C.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腌制腊肉D.该反应中、每消耗2.08g,同时生成0.19.在检验SO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稀硝酸,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B.先加入硝酸钡,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10.下图是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 和化合态,单质硫矿主要存在于 ; 硫单质有多种,正交硫和单斜硫,它们均为硫元素的 。(2)H2SO4 的电离方程式为 。(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接触法制硫酸主要分三步:①煅烧黄铁矿(FeS2);_____FeS2 + _____O2_____Fe2O3 + _____SO2 ;②SO2 的接触氧化; ;③98.3% H2SO4 吸收:SO3 + H2O=H2SO4。(4)Fe2O3 可用于焊接钢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产生672mL(标准状况)还原性气体,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检验硫酸根需要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干扰,加入盐酸,所以用到的试剂是氯化钡和盐酸,即选择①②,故答案选D。2.A【详解】A.FeS2与氧气煅烧生成二氧化硫,故A正确;B.S的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FeS,故B错误;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C错误;D.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故D错误;故选A。3.B【详解】A.等物质的量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则观察到红色较深的是,A错误;B.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则温度升高的固体,温度降低的是固体,B正确;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由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存在,C错误;D.干燥的Cl2通入到装有潮湿有色布条广口瓶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的颜色逐渐褪去,氯气无漂白性,D错误;故选B。4.B【分析】根据S形成的物质组成推断a为H2S,b为S单质,c为SO2,d为H2SO3,f为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e为H2SO4,g为硫酸盐。【详解】A.H2S具有强还原性,常温下与浓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A正确;B.SO2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B错误;C.黑火药由硫磺、木炭、硝酸钾等混合而成,C正确;D.为了排除Ag+等干扰,的检验一般先加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存在,D正确;故选B。5.D【详解】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及现象可知,原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故A错误;B.硝酸可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后加入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C.硫酸氢钾溶液电离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而KHSO4属于酸式盐,故C错误;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产生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选D。6.A【详解】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A正确;B.取一定量可能被氧化的还原铁粉,加稀盐酸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可能是过量的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没有铁离子,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因此不能得出还原铁粉未变质,故B错误;C.等浓度的HF溶液与HCl溶液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可能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7.B【详解】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不一定有碳酸根离子,可能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故A错误;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应先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故B正确;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亚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出现血红色,滴加试剂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原溶液中若存在铁离子,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也会出现血红色溶液,故C错误;D.先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故D错误;故答案为:B。8.D【详解】A.Na元素能使火焰显黄色,可用焰色反应来鉴别化合物中的钠元素,故A正确;B.检验时,应先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故B正确;C.氯化钠有防腐的作用,在生活中可以腌制腊肉,故C正确;D.该反应中,每消耗2.08g,n()=0.01mol,生成0.01,D项错误。答案选D。9.C【详解】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A错误;B.先加入硝酸钡,然后再加稀硝酸,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B错误;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排除碳酸根离子、银离子、亚硫酸根等的影响,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故C正确;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C。10.(1) 游离态 火山口附近 同素异形体(2)(3)(4)(5) 0.06NA【详解】(1)由图可知,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单质硫矿主要存在于火山口; 硫单质有多种,正交硫和单斜硫,它们均为硫元素的形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2)硫酸为强酸,可以完全电离,;(3)①氧气具有氧化性,煅烧黄铁矿(FeS2)中,铁被氧化为氧化铁,铁化合价由+2变为+3,硫被氧化为二氧化硫,硫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4,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结合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②SO2的接触氧化为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4)铝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氧化铝,反应为;(5)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水,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产生672mL(标准状况)还原性气体,则生成二氧化硫为0.03mol,转移电子0.06mol,电子的数目为0.06NA。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5.1.3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基础篇1.实验室检验SO用到以下试剂中的①氯化钡溶液 ②盐酸 ③澄清的石灰水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2.下列关于某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检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焰色反应 焰色呈黄色 一定没有K+B 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C 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一定有D 加入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一定有A.A B.B C.C D.D3.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滴加淀粉溶液显蓝色,一定含有I-B.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SOC.滴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一定含有Fe3+D.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含有Cl-4.某酸性溶液中加入Ba2+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Fe3+ B.SO C.NO D.Cl-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6.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钾两种元素B. 取一定量可能被氧化的还原铁粉,加稀盐酸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 还原铁粉未变质C. 测等浓度的HF溶液与HCl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F的非金属性强于Cl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A.A B.B C.C D.D7.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 将U形管内的氢氧化铁胶体通电,阴极红褐色变深 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D 向包有足量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燃烧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A.A B.B C.C D.D8.某溶液遇到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下列各组例子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B.C. D.9.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不影响实验的是A.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B.向煮沸的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C.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硫酸根D.可以用碳酸钠除中的杂质10.下列检验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中,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B.可以用溶液检验和两种固体C.取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适量,溶于稀硫酸,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固体中有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溶液,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检验硫酸根需要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排除碳酸根的干扰,加入盐酸,所以用到的试剂是氯化钡和盐酸,即选择①②,故答案选D。2.B【详解】A.焰色反应实验中,焰色呈黄色,能说明存在钠元素、但黄色能掩盖紫色,故不能排除钾元素,A错误;B.无色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沉淀,排除银离子等干扰,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一定存在,B正确;C.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能是生成的也可能是碳酸氢根生成的,故不一定存在,C错误;D.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碳酸银等,不一定有,D错误;答案选B。3.A【详解】A. 碘单质滴加淀粉溶液显蓝色, I-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A不正确;B. 先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能说明一定含有SO,B正确;C. 硫氰化铁是血红色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一定含有Fe3+,C正确;D. 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银,说明一定含有Cl-,D正确;答案选A。4.B【详解】Ba2+与SO结合生成难溶于酸的BaSO4白色沉淀,所以某酸性溶液中加入Ba2+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故B正确。故选B。5.B【详解】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盐酸。答案选B。【点睛】检验离子时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因此在检验时需要首先加入某些试剂以排除离子的干扰,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6.A【详解】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A正确;B.取一定量可能被氧化的还原铁粉,加稀盐酸溶解,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可能是过量的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没有铁离子,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因此不能得出还原铁粉未变质,故B错误;C.等浓度的HF溶液与HCl溶液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可能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7.D【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故A错误;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或HCO,或SO等,故B错误;C.胶体不带电,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向包有足量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反应放热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时,脱脂棉可以燃烧,故D正确。答案选D。8.A【分析】遇到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详解】A.这些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B.HCO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Ba2+与SO生成硫酸钡沉淀,H+与OH-也不能大量共存,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CO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9.A【详解】A.配制溶液需要定容操作,故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不影响溶液浓度,A符合题意;B.FeCl3溶液和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制取红褐色胶体应该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变红褐色,B不符合题意;C.生成白色沉淀也可能为氯化银或碳酸钡等沉淀,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A【详解】A.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如检验是否含有钠元素,可直接观察,透过蓝色钴玻璃能观察到紫色火焰,则一定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A正确;B.溶液与和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故不可以用溶液检验和两种固体,B错误;C.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和铁离子,溶液紫红色褪去,能证明含有,但铁粉可能过量,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无法证明是固体中含有,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Cl溶液,若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或中至少一种,D错误;故选A。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5.1.3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提升篇 1.某硫酸厂废气中SO2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能含有2种盐B.a是SO3C.Y可能含有D.可用热的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中的2.M、N、Z、X四种不同物质之间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选项 假设 结论A 为 可能是溶液B 为 可能是C 为 可能是D 为 可能是A.A B.B C.C D.D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 B.C. D.4.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Na O ④Fe S ⑤Cu S ⑥FeCl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5.物质类别与元素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下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和c反应可以生成b B.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酸性:e>g D.h暴露空气中可转化为f6.已知通入溶液无明显现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B.乙中产生的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将氧化为沉淀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D.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溶液中,保证气体与充分接触7.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不相符的是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中没有B 向盛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水并用温度计检测,温度计读数降低 溶于水伴有吸热现象C 氢气可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A B.B C.C D.D8.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浓度相等。将溶液分两等份,向一份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气体。下列对溶液X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B.可能含有C.肯定含有的离子是、、D.肯定不含的离子只有、、9.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及氮氧化物等,用硫酸铈循环法吸收的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硫酸型酸雨(pH<5.6)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可以选用盐酸酸化的溶液D.理论上每吸收标准状况下消耗10.价-类二维图是梳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工具,以下是S及其常见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图示中横坐标表示物质类别,纵坐标表示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Y的化学式为 。(2)根据“价-类”二维图预测,下列能与反应且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序号)a. b.酸性溶液 c.溶液 d.(3)分析的物质类别,写出它和过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欲制备,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 (填序号)。a. b. c. d.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详解】A.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或亚硫酸氢铵,故A正确;B.亚硫酸铵或亚硫酸氢铵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气体a为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C.X中加过量硫酸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故C正确;D.可用热的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中的,现象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故选B。2.C【详解】A.如果M为CO2、X为NaOH,过量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为NaHCO3,NaHCO3和NaOH反应生成Z为Na2CO3,CO2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符合图中转化关系,A正确;B.如果N为Na2SO3、X为SO2,M为NaOH时,NaOH和少量SO2反应生成Na2SO3,Na2SO3溶液和SO2反应生成Z为NaHSO3,NaOH和NaHSO3反应生成Na2SO3,符合图中转化关系,B正确;C.如果M为Cl2、N为FeCl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和Fe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C错误;D.如果X为O2、Z为SO2,M为H2S时,H2S和O2反应生成N为S,S在O2中燃烧生成SO2,H2S和SO2反应生成S,符合图中转化关系,D正确;故答案为:C。3.D【详解】A.Fe2O3和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水,故不选A;B.MgO和水不能反应,MgO→Mg(OH)2不能一步实现,故不选B;C.S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故不选C; D.Na和氧气在常温下生成Na2O,Na2O和氧气加热生成Na2O2,故选D;选D。4.B【详解】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较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所以金属Fe和Cu在加热条件下与硫单质反应时,只能生成FeS和Cu2S,而不能生成Fe2S3和CuS,②⑤正确,①④错误;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③正确;Fe与氧化性强的Cl2反应只能生成FeCl3,而不能生成FeCl2,⑥错误;综上所述,①④⑥正确,故选B。5.B【分析】由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4,g为H2SO3,f为硫酸盐,h为亚硫酸盐;【详解】A.a为H2S和c为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可以生成b单质S,生成黄色固体单质,故A正确;B.d为SO3,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错误;C.e为H2SO4,g为H2SO3,硫酸是强酸,亚硫酸是弱酸,则酸性:H2SO4>H2SO3,故C正确;D.f为硫酸盐,h为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可通过氧气转化为硫酸盐,故D正确;故选B。6.A【分析】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溶液中必须存在大量的,右侧Y型管中应能生成碱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如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如是氧化性气体,溶液中可生成,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容器内压强增大,溶液倒吸,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玻璃管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由此分析解答。【详解】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产生氨气与SO2反应生成,能与Ba2+结合成BaSO3沉淀,故A正确;B.乙中产生的不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可以是氨气,得到沉淀为亚硫酸钡,故B错误;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力,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C错误;D.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2溶液中,故D错误。答案选A。7.A【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甘油Fe3+,不能说明溶液中不定含有Fe2+,故A错误;B.向盛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水并用温度计检测,温度计读数降低,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吸热,故B正确;C.氢气可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故C正确;D.加入氯化钡也可能生成氯化银沉淀或碳酸钡沉淀等,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D正确;答案选A。8.C【详解】向溶液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则不含OH-;另取一份溶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含有,不含有,则不含Ca2+;每种离子的浓度相等,则一定含有Na+;综上所述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Cl-。综上所述,选C。9.C【分析】由图示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Ce(SO4)2+2H2O=Ce2(SO4)3+2H2SO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Ce2(SO4)3+O2+2H2SO4=4Ce(SO4)2+2H2O;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详解】A.SO2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发生反应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pH<5.6),A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Ce4++SO2+2H2O=2Ce3+++4H+,B项正确;C.检验的方法是:取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所需试剂为稀盐酸、BaCl2溶液,C项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mLSO2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分析,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理论上消耗O2物质的量为0.005mol,质量为0.005mol×32g/mol=0.16g,D项正确;答案选C。10.(1)H2SO3(2)b(3)SO2+2OH-=H2O+SO(4)b【详解】(1)根据图像,Y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属于酸,推知其为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2)a.和反应生成H2SO3,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体现SO2的还原性,故a不选;b.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且SO2表现还原性,故b选;c.溶液和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和反应生成CaSO3,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体现SO2的还原性,故d不选;故选b。(3)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若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正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SO。(4)中S的平均化合价为+2价,制备反应物做氧化剂的S的化合价要高于+2价,作还原剂的S的化合价要低于+2价,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但不能交叉,故符合题意的为,故答案为b。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基础篇.docx 5.1.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巩固篇.docx 5.1.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课后作业提高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