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山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一、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中“切是用手诊脉或按压身体部位等”。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 )。A. 触觉 B. 听觉 C. 视觉 D. 嗅觉【答案】A【解析】【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所以“望闻问切”中的“切”是用手诊脉或按压身体部位等”,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触觉。2.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味蕾存在的部位是( )。A. 外耳道 B. 鼻腔 C. 舌头 D. 肠道【答案】C【解析】【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味蕾存在的部位是舌头。3.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 )。A. 合理开采海洋资源 B. 定期休渔C. 清理海洋垃圾 D. 海水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海洋是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合理开采海洋资源、清理海洋垃圾防止污染、定期休渔等;海水淡化不属于保护海洋资源。4.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包括( )。A. 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B. 适应后听力提高C. 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一般有造成入睡困难、精神烦躁、影响听觉神经等,为了身体健康,建议远离噪声。1、入睡困难:噪声一般是指能够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以及工作的声音,比如火车鸣笛声、汽车喇叭、装修的声音等。如果是在晚上出现了钢琴声、音乐声或者装修的声音,就会导致入睡困难或者夜醒频繁,会影响睡眠质量。2、精神烦躁:如果长期处于烦躁的环境当中,就会使人心情压抑、焦虑、烦躁。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心理和生理健康,容易引起抑郁症、躁狂症。3、影响听觉神经:长期接受噪音的干扰,还会影响人的听觉神经,导致人体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晕等不适症状。5. 在“测一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外部刺激的敏感度”的探究活动,我们先后用棉棒轻轻触碰其中一名组员的手指尖、手背和手肘,对比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三处皮肤的敏感度( )。A. 三处皮肤的敏感度相同 B. 手背处皮肤的敏感度最高C. 手指尖处皮肤敏感度最高 D. 手肘处皮肤敏感度最高【答案】C【解析】【详解】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在“测一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外部刺激的敏感度”的探究活动,我们先后用棉棒轻轻触碰其中一名组员的手指尖、手背和手肘,对比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三处皮肤的敏感度手指尖处皮肤敏感度最高。6. 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一般情况下,当从地面使用钻井进行开采时,钻头首先触及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两者的混合物 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一般需要建起采油井架,用钻头和油管进行开采。一般情况下,当从地面使用钻井进行开采时,钻头首先触及的是天然气。7. 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A. 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 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 味觉、嗅觉都受到影响D. 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答案】C【解析】【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朵是听觉器官,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能观察物体软硬、粗糙程度。人对食物味道的辨别不仅依靠味觉,也需要依靠嗅觉。所以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味觉、嗅觉都受到影响。8. 在工业生产中,下列可用于制造塑料原料的是( )。A. 木材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秸秆【答案】C【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其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煤,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石油。石油的用途包括炼制汽油、生产塑料、生产化妆品等。9. 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的首次( )试采获得成功,其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A. 风能 B. 地热能 C. 核能 D. 可燃冰【答案】D【解析】【详解】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海底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是21世纪能源的主要来源。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其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使得可燃冰的利用迈出关键一步。10. 有关动物行为和环境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 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B. 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C. 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A.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正确;B.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正确;C.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错误;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也是一种适应的表现,冬眠使青蛙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二、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11. 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答案】√【解析】【详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著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2. 污染的水人不能喝,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和庄稼。( )【答案】×【解析】【详解】绝大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废水经过处理就能无害的回归环境了。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用来浇灌草坪的树木和庄稼,或作为工厂中的冷却水。污水人不能喝,也不能用来浇灌树木和庄稼,否则会影响庄稼的生长。13. 我国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可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 )【答案】√【解析】【详解】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据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200万人呼吸一年。从“一棵松”到今天的百万亩林海,从当年的黄沙遮天到今天的碧波万顷,塞罕坝人把高寒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实现了从沙进树退到树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14. 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北极海冰每年更早地融化,会导致北极熊找食物困难。( )【答案】√【解析】【详解】由于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北极海冰每年都更早地融化,导致北极熊获取食物困难,不得不长距离游泳或到岸上寻找食物。15. 为了预防空气污染,可以开发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 ( )【答案】√【解析】【详解】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为了预防空气污染,可以开发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题干说法正确。16. 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答案】√【解析】【详解】检测视力的方法:1.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2.被检查者应距离视力表5米远,背向光源,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3.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17. 雾霾和雾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健康都有很大伤害。 ( )【答案】×【解析】【详解】雾霾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含量升高造成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对人类健康有很大伤害。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对人类健康没有太大影响。题干说法错误。18. 肺鱼平时用鳃呼吸,在缺水状态下可以用鳔当作肺呼吸。( )【答案】√【解析】【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当河流中有水时肺鱼用鳃呼吸,当河流中没有水时肺鱼用肺呼吸。19. 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答案】×【解析】【详解】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 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 )【答案】×【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同时也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三、填空(每空2分,共16分)21.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__________。【答案】二岐分类【解析】【详解】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22. 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 )的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答案】感觉神经【解析】【详解】人体有五大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和皮肤(手),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23. (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答案】自然资源【解析】【详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24. 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能源 ②. 常规能源【解析】【详解】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25. _______、雾霾、_______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答案】 ①. 噪声 ②. 污水【解析】【详解】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水源、声音、光线、土地、野生动植物等。噪声、雾霾、污水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26. 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如土地、水、动植物等,属于___________的资源。【答案】可再生【解析】【详解】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动植物等。四、综合分析(共44分)27. 生活实践。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小科同学和小伙伴们一起春游踏青,发现露营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垃圾,主要有:①剩菜剩饭;②水果皮 ;③废电池;④过期的药品;⑤食品袋;⑥旧衣服;⑦易拉罐;⑧碎砖块。请你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帮助小科将上述垃圾分类投入垃圾箱中(填写编号)(2)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请将分类后的垃圾与其处理方式用线连起来。可回收物 专门机构处理厨余垃圾 填埋或焚烧发电有害垃圾 加工再利用其他垃圾 粉碎发酵做肥料(3)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 ( )。A. 对垃圾进行焚烧 B. 减少生活中的垃圾数量 C. 对垃圾进行填埋【答案】(1) (2) (3)B【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织物、玻璃等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如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电子类危险废物、废药品等。厨余垃圾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等易腐烂、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是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如普通无汞电池、烟蒂等。【小问1详解】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织物、玻璃等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厨余垃圾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等易腐烂、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是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①剩菜剩饭、②水果皮属于厨余垃圾;③废电池、④过期的药品属于有害垃圾;⑥旧衣服、⑦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⑤食品袋、⑧碎砖块属于其他垃圾。【小问2详解】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可回收物进行加工再利用;有害垃圾是由专门机构处理;厨余垃圾粉碎发酵做肥料;其他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小问3详解】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减少生活中的垃圾数量,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复使用。28. 小科同学的耳朵最近听的不是很清楚,昨天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出示了一张耳朵的结构器官图,请根据图片填写以下内容。(1)医生告诉小明,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会由①_______________收集,通过外耳道传播,随后引起③_______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②_______________等传给耳蜗,随后由连接耳蜗的听神经传给脑,我们才会听到声音。(2)为预防耳病的发生,你能给小科同学提些建议吗?(至少写三条)【答案】(1) ①. 耳郭 ②. 鼓膜 ③. 听小骨(2)答:①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②不随便掏耳朵。③游泳时戴耳塞,不到有噪音的地方玩耍或学习,不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④清理耳朵要去正规医院。【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小问1详解】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外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小问2详解】耳是我们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平日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随便掏耳朵。游泳时戴耳塞,不到有噪音的地方玩耍或学习,不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说话。清理耳朵要去正规医院。29. 科学探究 。上周,小科同学所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视力检测,发现患有近视的学生数量增长,他根据此现象利用两个凸度不同的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实验材料模拟了眼睛近视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1)本次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睛中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部分。(2)实验操作:①将点燃的蜡烛、凸度较大的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直至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A)②将蜡烛挪到距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模糊。③(如图B)换成凸度小的凸透镜再实验,_______________在纸屏上能形成清晰的像。(3)实验现象:透镜凸度_______________,“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__________________,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变大”或“变小”)(4)实验结论:近视是由_______________造成的。(5)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提出几点预防近视的措施。(至少写三点)【答案】(1) ①. 晶状体 ②. 视网膜(2) ①. 远 ②. 能(3) ①. 变大 ②. 变小(4)晶状体凸度变大或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5)答:①做眼保健操;②多到户外活动;③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④保持正确学习姿势等。【解析】【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小问1详解】眼睛是由晶状体、瞳孔、视网膜、视神经组成。凸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视网膜部分。【小问2详解】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将蜡烛挪到远的位置,在纸屏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因为光源太远。换成凸度小的凸透镜再实验,在纸屏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小问3详解】透镜凸度变大,“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变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小问4详解】近视是由晶状体凸度变大或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造成的。【小问5详解】预防近视的方法有:多做眼保健操、多参加户外运动、不在强光下看书,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不吃过多甜食,保持营养均衡、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等。微山县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六年级科学试题(*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一、选择 。(每题2分,共20分)1.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其中“切是用手诊脉或按压身体部位等”。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的( )。A. 触觉 B. 听觉 C. 视觉 D. 嗅觉2.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味蕾存在的部位是( )。A. 外耳道 B. 鼻腔 C. 舌头 D. 肠道3.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 )。A. 合理开采海洋资源 B. 定期休渔C. 清理海洋垃圾 D. 海水淡化4.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包括( )。A. 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B. 适应后听力提高C. 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5. 在“测一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外部刺激的敏感度”的探究活动,我们先后用棉棒轻轻触碰其中一名组员的手指尖、手背和手肘,对比测试结果,我们发现三处皮肤的敏感度( )。A. 三处皮肤的敏感度相同 B. 手背处皮肤的敏感度最高C. 手指尖处皮肤敏感度最高 D. 手肘处皮肤敏感度最高6. 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一般情况下,当从地面使用钻井进行开采时,钻头首先触及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两者的混合物 D. 无法判断7. 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A. 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 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 味觉、嗅觉都受到影响D. 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8. 在工业生产中,下列可用于制造塑料原料的是( )。A 木材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秸秆9. 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的首次( )试采获得成功,其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A. 风能 B. 地热能 C. 核能 D. 可燃冰10. 有关动物行为和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雨后蚯蚓爬出土壤是因为缺少氧气B. 动物生长需要一定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C. 青蛙冬眠是对温度变化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二、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11. 给桃树、西瓜、凤仙花分类时,可以按照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2. 污染的水人不能喝,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和庄稼。( )13. 我国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可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 )14. 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北极海冰每年更早地融化,会导致北极熊找食物困难。( )15. 为了预防空气污染,可以开发新能源汽车,以减少尾气排放。 ( )16. 将标准对数视力表挂于光亮处,表的5.0(或1.0)行要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17. 雾霾和雾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健康都有很大伤害。 ( )18. 肺鱼平时用鳃呼吸,在缺水状态下可以用鳔当作肺呼吸。( )19. 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20. 煤、石油、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 )三、填空(每空2分,共16分)21. 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__________。22. 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 )的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23. (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24. 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_。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_______________。25. _______、雾霾、_______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26. 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如土地、水、动植物等,属于___________的资源。四、综合分析(共44分)27. 生活实践。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小科同学和小伙伴们一起春游踏青,发现露营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各种垃圾,主要有:①剩菜剩饭;②水果皮 ;③废电池;④过期的药品;⑤食品袋;⑥旧衣服;⑦易拉罐;⑧碎砖块。请你根据学到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帮助小科将上述垃圾分类投入垃圾箱中(填写编号)(2)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请将分类后的垃圾与其处理方式用线连起来。可回收物 专门机构处理厨余垃圾 填埋或焚烧发电有害垃圾 加工再利用其他垃圾 粉碎发酵做肥料(3)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办法是 ( )。A. 对垃圾进行焚烧 B. 减少生活中垃圾数量 C. 对垃圾进行填埋28. 小科同学的耳朵最近听的不是很清楚,昨天去人民医院看医生,医生给他出示了一张耳朵的结构器官图,请根据图片填写以下内容。(1)医生告诉小明,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会由①_______________收集,通过外耳道传播,随后引起③_______________振动,振动又通过②_______________等传给耳蜗,随后由连接耳蜗的听神经传给脑,我们才会听到声音。(2)为预防耳病的发生,你能给小科同学提些建议吗?(至少写三条)29. 科学探究 。上周,小科同学所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视力检测,发现患有近视的学生数量增长,他根据此现象利用两个凸度不同的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实验材料模拟了眼睛近视的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1)本次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部分,纸屏相当于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部分。(2)实验操作:①将点燃的蜡烛、凸度较大的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距离,直至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图A)②将蜡烛挪到距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模糊。③(如图B)换成凸度小的凸透镜再实验,_______________在纸屏上能形成清晰的像。(3)实验现象:透镜凸度_______________,“眼睛”就能看清近处物体,透镜凸度__________________,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变大”或“变小”)(4)实验结论:近视是由_______________造成的。(5)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提出几点预防近视的措施。(至少写三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