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学练考(一)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知识梳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_____年,____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2.隋的统一:_____年,隋文帝灭_____,____全国。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隋朝的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__________,提高行政效率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 时间:隋炀帝 605年开始开凿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南至_____。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_____渠、_____渠、_____、_____。5.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6.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形: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正式成立:_____时期,创立_____科,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隋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_____,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_____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3.李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隋朝称今天台湾为流求)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_____与_____)(一)唐朝的建立:618年,_____(唐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二)“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思想上 吸取___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制定法律,减省_____;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用人上 __________,从善如流(重用_____);广纳贤才,__________(重用_____、_____等);增加_____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制度、武举; 重用贤能,重视管理考核,任用姚崇、宋璟为相;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_____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__。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 发展_____,改革_____制;军事上 发兵击败东、西突厥。教育上 _____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措施相同点 1.重视_____;2.关注_____,发展_____;3.完善_____制度;4.勤于_____形成的盛世局面 他在位期间,唐朝_____清明,_____发展,_____增强,_____昌盛,史称“__________” 为后来“__________” 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__________) 唐朝进入了_____时期,史称“__________”二、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史称“武周”政权。第3课 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_(耕作工具)和_____(灌溉工具);垦田面积扩大, 生产技术改进;发明曲辕犁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2.手工业:①纺织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是_____(四川地区);②陶瓷器:南方的代表:越窑的_____;北方的_____的白瓷;_____(陶器)是世界工艺的珍品。3.商业繁荣:都城_____既是当时中国_____、_____和_____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尊奉为“_____”。2.唐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__________(唐太宗)和__________(武则天)管辖西域。唐与吐蕃和亲: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吐蕃人是今天的藏族人的祖先。①友好交往:_____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_____的《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②意义(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_____和_____的发展,也增进了_____两族的友好关系。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社会特征:社会风气比较_____、充满活力、积极向上、_____并包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1)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_____时期。(2)代表人物:李白,_____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杜甫,_____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人)“_____”(诗);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书法与绘画:书法:________,作品:《颜氏家庙碑》;________;作品:《九成宫醴(lǐ)泉铭碑》;柳公权。绘画:阎立本,作品:《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吴道子,作品:《送子天王图》。歌舞:霓裳羽衣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项目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遣唐使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唐朝时期目的 _______佛经 _______佛经、医学等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地位 __________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_次东渡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贡献 《______》 在日本持修建的唐_______作用 为_______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目的地 _______(古印度)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寺游学。(丝绸之路一路西行) 日本 定义:日本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精神品质 不怕困难、矢志不渝、不达目的不回头的精神著作:《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_______交流五、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有哪些?1、国家_______。2、_______繁荣。3、_______政策。4、对外_______。六、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了解): 1、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背景(原因):(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2)各地的_______(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_______权、_______权和_______权于一身。(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的局面。2.爆发:755年-763年(共8年),_______和部将_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②唐朝国势从此_______。③逐渐形成_______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相互发生兼并战争。(2)结果:_______投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起义失败。(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______________。(二)唐朝灭亡907年,_______建立_______政权,唐朝灭亡。从此历史进入了分裂的五代十国时代。三、五代十国的更迭(dié)与分立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而南方地区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实质: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的延续。3.趋势: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二、专项训练1.《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古代乐器)二百声,而众以散”。这主要表明唐朝( )A.商业发达,经商人数众多B.商业活动形式多样C.出现了早市和夜市D.商业活动有严格时空限制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学习内容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入( )A.盛唐气象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唐朝兴衰3.“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架,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A.耧车 B.水排C.曲辕犁 D.筒车4.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A.南北朝后期出现民族大融合B.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C.陈后主不问政事,贪图享乐D.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5.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容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储粮技术先进 B.封建剥削严重C.国家财力雄厚 D.奢靡之风盛行6.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描写的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是谁在位?( )A.唐玄宗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高祖7.隋唐时期位于洛阳的含嘉仓有粮窖287座,其粮食来源地有江南的镇江、苏州等,也有来自华北一带的邢州、德州等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当时( )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都江堰的兴修C.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 D.大运河的开通8.据《唐六典》记载,唐朝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而鼎盛时期同时交往的国家就有70多个。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人口达到百万,其中外来人口约占20%。胡人、胡乐、胡舞、胡食、胡服随处可见,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各种宗教也开始广泛传播。上述记载体现了盛唐时期( )A.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B.宗教色彩浓厚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D.经济迅速发展9.这一时期,以“贞观之治”为代表,突出表现为“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和“爱之如一”的民族思想,展现出光辉灿烂的盛世气象。这一时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0.下列货币能反映唐朝中外交流的是( )A. B.C. D.11.科举制使无数人才陡然奋起,接受竞争和挑选。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2.隋唐大运河南段江南河的开通,使运河端点城市杭州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呈现出“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繁华景象。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巩固了全国统治 B.加速了南北交流C.繁荣了沿岸城镇 D.开创了盛世局面13.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诗句可以解读出“此河”的信息是( )A.开凿于隋文帝时期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D.沟通了东西方文明14.在(唐朝)南方,最大的外商中心是番禺港,这里的20万名居民中很大一部分由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爪哇人和马来人组成。他们被允许居住在江南岸的外国人聚居区。这说明唐朝时期( )A.民族关系融洽 B.对外交往频繁C.科学技术发达 D.书法艺术昌盛15.有学者评价某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比如大运河、三省六部制等,则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他评价的是(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16.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乘坐大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材料表明,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滥用民力 B.农民起义 C.官吏贪污 D.刑罚严苛17.下列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⑤五代十国出现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⑤ D.④②③①⑤18.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史料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唐太宗给予的陪嫁礼单包括“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种治病药方,4种医学论著,6种医疗器械……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丰富的嫁妆种类反映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四大发明享誉世界19.济南市某学校组织了“精读一本书”活动。为感悟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历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 )A. B.C. D.20.贞观十三年,统计户数是312万,开元十四年,近707万,开元二十年,达786万。开元中期米价每斗13文,开元后期稳定在20文以下,“天下无贵物”。社会治安稳定,“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唐朝( )A.达到鼎盛阶段 B.重视选拔人才C.诗坛气象万千 D.藩镇割据严重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何时科举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历史人物是谁?对科举制有什么贡献?(3)材料三揭示哪一朝代科举制?此时科举考试的文体出现什么变化?(4)科举制度对今天人才选拔制度有什么借鉴意义?22.探究王朝兴衰,吸取历史教训,展望文明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中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一个高峰的结束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哪一局面的形成?(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重新建立起大一统帝国的隋朝皇帝是谁?以隋唐中央制度为例,证明材料二中“隋唐时制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材料三中提到的僧人是谁?他口述弟子记录的著作是?(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建议。参考答案1-10 DACAC ADCBC11-20 BCBBC ADCCA21.(1)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2)唐太宗;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3)明朝;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4)价值:广泛开放的选拔对象,通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22.(1)主要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件:安史之乱;局面:藩镇割据。(2)皇帝:隋文帝杨坚;证明:(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3)玄奘;《大唐西域记》。(4)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