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知识梳理——成语、俗语使用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独有偶,这边也有一个人被骗,骗子手法和你形容的如出一辙。B.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锲而不舍的精神。C.看着他面对风暴流露出惊恐的眼神,船长鄙夷不屑地摇了摇头。D.鲁滨逊是一个懂得追根求源的人,从他对以前帮助过他的老船长丝毫不忘恩地报以涌泉,便可见一斑。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东西很轻,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都能信手拈来。B.每当看到那张我和老师在一起的合影时,我总会由衷地感谢老师的插柳之恩。C.那惊天动地的音符直入心魄,但,一瞬间,一切声响在这一刻夏然而止,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停滞。D.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惊叹,您的严于律已让我们敬仰,您的孜孜不倦让我们敬佩!恩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门!3、小明想引用诗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C.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一次头奖不足为奇,一个人连续中两次头奖就显得司空见惯了。B.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丰富的知识。C.陈工程师遇到问题会集思广益,他特别喜欢独出心裁的想法,这些对他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D.球在他的脚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他就是我校足球队的头号球星。5、请结合题干内容,将下列俗语送入合适的句子。(填序号)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 ( )我们应该常常用这句话督促自己,有意义的书籍需要精读品味,要用心体会每一个字的含义。(2)李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真是( )。(3)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满含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我不由得想起( )。(4)学习经典诗词,要熟读成诵。不要等要用的时候,才感叹( )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把寥寥几册藏书美其名曰图书馆。B.小瑶写的这篇作文,在立意、布局上独出心裁,值得同学们赞叹不已。C.他这种人惯于颠倒黑白,两面三刀,千万不要相信他的鬼话。D.幽默的他,几句话就会把你逗得哄堂大笑,开怀不已。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B.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有气无力地走在马路上,好像很久没吃东西C.这次取得好成绩不要太骄傲,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D.匪徒虽有一两千人,但多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8、补充句子,完成填空。(1)有时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你,使你恍然大悟,这时你可以说( )。(2)朋友间的友情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间久了,我们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正所谓( )。(3)告诫人们读书不可囫图吞枣,而应该用心读书,你可以说( )。(4)今天,我早早起床晨跑,但没想到隔壁王叔叔已经锻炼完准备回家了,真是( )。9.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掩面叹息时间匆匆流逝,不如赶快行动起来。B.他一声不吭,埋头吃饭,努力地掩饰着他满眼的泪花。C.为了出去玩,晨晨一上午都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身后。D.这次会上,他翻箱倒柜般地把心里话全讲出来了。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处处皆是欣欣向荣的绿意。B.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C.那本珍贵的相册不见了,他在家翻箱倒柜地找了一下午。D.他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后客死他乡,也算是死得其所。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东西不重,一个小孩子都能信手拈来。B.河水奔腾咆哮着,令两岸村民忐忑不安。C.小学毕业典礼上,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一字一句饱含着对我们的殷切希望D.李老师一生诲人不倦,桃李无数,誉满天下。12.下面词语中不属于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A.言传身教B.春风化雨C.诲人不倦D.前赴后继13、根据本诗给下面的叠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完成练习。载渴载饥 依依( )霏霏( )迟迟( )A.雪下得很大的样子。B.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C.迟缓的样子。14.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5.根据积累完成练习。(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选择节俭的生活,需“常将有日思无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举国齐心协力,以人为本,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抗疫,真可谓“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2)《长歌行》里的(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可以用《竹石》中的( )来自勉;当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我们可以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 )来劝慰他。16、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B.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C.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缓步走来,他看上气宇轩昂,非常富有。D.他是个健谈的人,跟朋友讲起故事来总是滔滔不绝。17、下列名句与“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1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空空荡荡,落下了很多东西)B.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C.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永不罢休,永不停止)D.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一直沉不语,一句话也不说)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掩面叹息时间匆匆流逝,不如赶快行动起来。B.他一声不吭,埋头吃饭,努力地掩饰着他满眼的泪花。C.为了出去玩,晨晨一上午都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身后。D.这次会上,他把心里话全讲出来了,真是做到了“翻箱倒柜”2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不慌不忙,沉着镇定。B.爸爸满脸横肉,对我和妹妹可严厉了。C.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D.两个人谈了一会儿,都怒气冲冲地走了。21、在下列句中填上合适的名句。(1)学校实施的“青蓝工程”的含义出自( ),寄托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新教师的殷殷期盼。(2)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老百姓努力创造幸福生活,坚持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就去做,不管从前有什么定,正如《淮南子》中( )所讲的一样。22、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1.十年树木,( )。2.有心栽花花不发,( )。3.师者,所以传道( )。4.( ),必有我师焉。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写的一篇作文在班级里传阅,习作内容誉满天下。B.听了爸爸对景区的详细介绍,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景区的美丽。C.看着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我担心自己考差了,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D.《西游记》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24、根据提供的情境,填写合适的古诗词名句。1.兄弟几个为争夺财产而大打出手,甚至要闹上法庭,亲情被摔得粉碎。我真想对他们说:( )2.人真正静下来,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领略平时觉察不到的美,就像王维在《鸟鸣涧》中所写的:( )3.人们常常感慨时间就像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而苏轼却和人们唱起了反调:( )4.王昌龄用诗句( )向好朋友辛渐表白自己内心的清廉正直,不畏旁人的恶意诽谤。5.《江畔独步寻花》中(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周围环境的优雅。6.于谦是一个坚贞、有高尚情操的人。诗句( )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的品行。7.郑燮就是人们常说的郑板桥,他的一生,饱受权贵的打击,但依然刚正不阿,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便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王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独特之美,这两句词是(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她正是这样,无论做什么都不慌不忙。B.凡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单位,都应精兵简政,以节约行政C.时间一到,大门一开,同学们一拥而入,百米冲刺般地跑进场面甚是壮观。D.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听到义勇军进行曲不约而同地流下激动的热泪。2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独有偶,这边也有一个人被骗,骗子手法和你形容的如出一辙。B.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C.看着他面对风暴流露出惊恐的眼神,船长鄙夷不屑地摇了摇头。D.鲁滨逊是一个懂得追根求源的人,从他对以前帮助过他的老船长丝毫不忘恩地报以涌泉,便可见一斑。2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年即将结束了,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我们一起准备迎接新年。B.张天华又不上学了,这个前所未闻的消息传遍了校园。C.我们班上的乌合之众战胜了六(2)班,取得了胜利。D.见到了出差很久的爸爸,我欣喜若狂。28、根据语境填写俗语。(1)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方面地发展自己,这样才不会发出( )的感叹。(2)别人对我们提出批评,那是对我们关心的一种表现,我们不应该生气,因为( )。(3)张晓玲常常花钱大手大脚,许多东西用了一两次就扔了。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后,会用( )来劝说他。(4)爷爷为了参加慢跑比赛,天天出去锻炼身体。结果比赛没有获得什么好名次,却交了很多的朋友,这真是( )的遗憾。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奶奶的驱赶下,一群小鸭一拥而上,堵住了大门。B.听了爸爸讲的笑话,我不约而同地大声笑了起来。C.听到妈妈的呼唤声,我喜出望外,立即迎上前去。D.我和迈克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才坐在了一起。3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弗若之矣C.思援弓缴而射之D.虽与之俱学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匆匆》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B.新沂七月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扑人;有时乌云密布,暴雨C.如今的新沂城,公园、绿地星罗棋布,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书为友,让你受益匪浅。阅读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3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B.“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C.“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D.“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3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山风景秀丽,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B.减肥要适可而止,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C.老教授知识渊博,演讲时信口开河,十分精彩。D.奶奶做菜时老是忘记放盐,每道菜吃起来都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到了,鞭炮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B.为了革命事业能早日成功,战士们甘愿赴汤蹈火。C.孙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D.别人批评我们时,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一脸怪相,引起大家嫣然一笑。B.伯诺德夫人诡计多端,保护了极其重要的情报。C.这些坏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坑害人民。D.孔子好为人师,弟子三千,是个真君子。3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写文章时经常拾人牙慧,受到了大家的称赞。B.不论取得什么成绩,我们都要提醒自己——满招损,谦受益。C.时光荏苒,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们已从幼稚的孩童成长为阳光少年。D.亲爱的同桌,我衷心祝愿你在学习上“芝麻开花——节节高”。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A.同学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B.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但李先生依然吃得津津有味。C.骗子的把戏被戳穿了,他恼羞成怒。D.为了帮妈妈过一个难忘的生日,我已经蓄谋已久了。38.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B.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C.森林是小鸟的自由王国,鸟儿们相互嬉戏,时而鸣叫,时而起舞,栩栩如生。D.鲁滨逊把遇到的困难分为坏处和好处记下来,以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应对。39.下列句子中成语、俗语或名言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僧人唐东杰布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居然成了藏戏的开山鼻祖。B.小刚学习总是走马观花,所以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C.每当作文无话可写时,小王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D.小明的书法写得比老师好,这真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啊!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百米比赛即将开始,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B.我感谢老师从小为我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有意栽花花不发’啊!”C.我们学校很小。每天,同学们都在巴掌大的操场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D.这次期中考试你数学考了100分,但不要太骄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41、下列诗句能赞美老师默默育人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4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B.《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C.《骑鹅旅行记》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等。D.《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后,被“星期五”带回了英国。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一文的语言“京味儿”浓郁,是一篇别有用心的佳作。B.原来在乡村司空见惯的随地吐痰现象,现在基本看不到了。C.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俩竟然一起来参观这个项目的比赛,真是有缘。D.这里有着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4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减肥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就会对健康有害。B.老师们不辞辛苦,想方设法地想要提高我们的成绩。C.他因为抢劫杀人而被判处死刑,正是死得其所。D.张亮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李欣和赵明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