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023年10月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制度针对性,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9.1 生活需要法律
1.政治认同: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知道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法治观念: 熟悉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遵法、护法的好公民。
3.责任意识: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育学生处置、运用社会信息的技术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
假如生活没有法律,我们将会怎么样?
交通瘫痪
社会秩序混乱
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人们随心所欲,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生活需要法律
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时,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能解决吗?
借钱不还
交通事故
校园欺凌
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P85
史上十大难题之最!!!
妈妈和女朋友落水先救谁?
B.应该先救妈妈,再救女朋友
A.应该先救妈妈,再和女朋友坠入爱河
C.生命是平等的,不管救谁都不犯罪
牢记:情感不能解决的问题,法律能解决!!!
关卡1
在刑法上,子女对陷入险境的父母有救助的义务,对母亲见死不救的,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不作为)论处,而对女朋友只有道义上而没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普法小贴士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继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法、
劳动合同法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新交通法规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基础比拼
广告法
国旗法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刑法
兵役法
英雄烈士保护法
反家庭暴力法
义务教育法
宪法
立法法
国家安全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民法典
道路交通安全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行政法
法律覆盖生活方方面面
问题:
法律与我们有关系吗?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这种观点对吗??
餐馆
商场
网络平台
学校教室
小区住宅
公共场所
法律无处不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网络安全法》
《知识产权法》
《网络版权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民法典》…
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种观点吗?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身边的法律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继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法、
劳动合同法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新交通法规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③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影响广)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 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人身权利
受教育权、受教育的义务
被抚养权
劳动就业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劳动报酬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1、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笔记区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 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 法 治 的 脚 步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笔记区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夏朝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资本主义法,是指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国家制定、认可。其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
思考: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探究: 法律的本质
以上材料说明法律主要维护谁的利益?
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标志古巴比伦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继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法、
劳动合同法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新交通法规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基础比拼
广告法
国旗法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刑法
兵役法
英雄烈士保护法
反家庭暴力法
义务教育法
宪法
立法法
国家安全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民法典
道路交通安全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行政法
法律覆盖生活方方面面
问题:
法律与我们有关系吗?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这种观点对吗??
餐馆
商场
网络平台
学校教室
小区住宅
公共场所
法律无处不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网络安全法》
《知识产权法》
《网络版权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民法典》…
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种观点吗?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身边的法律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食品安全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
反家暴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继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师法、
劳动合同法
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新交通法规
版权法、著作权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③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影响广)
1.刚出生时,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8.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 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人身权利
受教育权、受教育的义务
被抚养权
劳动就业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劳动报酬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1、为什么说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笔记区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 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 法 治 的 脚 步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笔记区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根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夏朝的法律是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资本主义法,是指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国家制定、认可。其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
思考: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探究: 法律的本质
以上材料说明法律主要维护谁的利益?
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标志古巴比伦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及本质是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皇帝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本质是人治。
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
唐朝不能吃鲤鱼:唐朝李姓是国姓,所有关于“李”同音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去捕食的。要是发现有人在卖鲤鱼,就重打60大板。
明朝禁止杀猪:明朝皇帝朱照厚的姓是“朱”,这与“猪”同音,加上他又是生在辛亥的猪年,他觉得猪是自己的幸运神。于是,颁布圣旨:禁止养殖猪,禁止吃猪肉,禁止杀猪。
清朝剃发留辫:满族统治,剃发留辫成了一个极其严格的法律规定,不从者要被斩首。
第一部宪法通过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
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
现行宪法通过
我国形成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1982
2015
2014
2012
2010
1999
2017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202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35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1954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聚焦民生关切,绘就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把握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让法治建设有力量更有温度。
6、法治作用(重要性)
探寻法治
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结合上图思考:国家实行法治有什么好处?
依法治国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的脚步
法治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党的十九大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7.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什么?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法治的脚步
法律嵌入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服务并指导生活)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响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律的产生、本质
法治的内涵、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地位)
生活需要法律
课堂小结:
1、每晚7时许,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小苹果》,那边是《最炫民族风》,各种音乐竞赛高音、舞队噪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律师认为,在增强居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还需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了(  )
①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②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③法律调节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服务 
④法律离我们很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课堂小测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下列属于法治作用的有 ( )
①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②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法治是仅在改革时需要
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