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法学教授罗翔谈自由思考?法学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到底什么是自由呢?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及刑法条文,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3.通过分析“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三名犯罪嫌疑人被核准追述”,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独学:6分钟1.自由的含义、意义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3.平等的含义、意义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要求:浏览课本p98-103勾划的知识点,用铅笔备注小标题,并在课后进行背诵。议题一议题二目录观未成年犯罪判刑案例——析自由的含义与作用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分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最高检追诉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议题三观未成年犯罪判刑案例——析自由的含义与作用议题一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学表达各自观点。小蕊大海阿梅你是否赞同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赞同。无限制的自由可能会触犯法律。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不赞同。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最强大脑:根据《刑法》中的规定,刑罚的主刑主要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说说看为什么刑罚被称为最严厉的制裁方式?因为它剥夺的是自由、甚至是生命。课堂笔记1:一、自由的含义?(P100)青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人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二、自由的意义?(P99)A.对个人: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B.对社会: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分析——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议题二4名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被判刑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近期,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滥用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治链接: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的特殊保护是否可以沦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不可以未成年犯罪近些年来出现低龄化现象,尤其是邯郸三名初中生合谋杀害同学的案件更是深深刺痛了社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人们的深思,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群学一:七嘴八舌课堂笔记2:一、为什么说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P99)青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能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P99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法治链接: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①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结合材料说说自由和法治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课堂笔记3:一、自由和法治的关系?(P99)青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最高检追诉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议题三随着邯郸三名初中生合谋杀害同学的案件的发酵,人们对于未成年刑事责任付年龄的限定多加诟病,下调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请你谈谈生活中平等与不平等的现象,谈谈对平等的认识,并说说“同等对待”和“差别对待”哪一个更等的实质?群学二:开讲啦!《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法》第17条: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治链接: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课堂笔记3:一、什么是平等?(P101)青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具有两层意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二、平等的意义?(P101)①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2024年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中3名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依法作出核准追诉决定。思考: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并未因年龄小而逃脱法律的制裁,这说明什么?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做出核准追诉的决定!课堂笔记4: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体现?(P101-102)青① 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权利平等、义务平等】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③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课堂小结:7·1自由平等的真谛1.无法治不自由自由的意义自由的含义自由与法治2.法眼看平等1.平等的内涵2.平等的意义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024·浙江台州·二模)2024年3月5日,盲人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亮相全国人大会议。这( )①说明了盲人享有一定的特权②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说明人大立法有力度和温度④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因材达标C1.(2024·湖北孝感·二模)一沓8K纸,环形装订,上面排列着凹凸的盲文.……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现场,首位盲文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拿到一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他用双手的指尖仔细摩挲着这份文件,并感叹道:“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 )①体现了对残疾人代表的温暖和关爱②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③是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生动体现④表明特殊群体可享有更多的权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因材达标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