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旧知回顾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必要性-自身原因)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重要性-社会原因)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道德修养: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法治观念: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以及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从而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教学难点:树立法治意识1.什么是法治意识?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问题导学4.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第一目报道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2834名未成年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占64.7%。报道2:面对校园欺凌和来自家庭、社会的不法侵害,许多未成年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上述报道说明什么?法治意识是什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治在线说明许多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观念比较淡薄。讲授新知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讲授新知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习近平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笔记1.法治意识的内涵思考: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中国人民建设法治中国共同事业受益者践行者(对人民)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NO讲授新知奉法者强则国强国家角度: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公职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①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②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③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④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国家公职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何意义?讲授新知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卢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对法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遵法守法尊法守法讲授新知材料表明树立法治意识对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提出,加强普法宣传,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张杰呼吁要擦亮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培育特色亮点;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表示,法院开展的“百校百讲”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学习防范诈骗等法律知识。讲授新知对人民: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对国家:②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律: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青少年: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笔记2.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第二目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法律保障家庭幸福生活我们遵崇和遵守法律,健康成长法律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讲授新知国家科学立法让生活有法可依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保障法律顺利实施法庭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全民守法社会和谐有序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人们幸福生活的实现靠每个人依法办事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讲授新知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内心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记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两名男生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钱,往晓程的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你认为晓程应该采用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讲授新知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几种选择?晓程应采用哪种方式?为什么?把钱给他们,自认倒霉,委曲求全。1叫一些朋友来帮忙报仇,让他们把钱要回来。2事后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告诉家长、老师。3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权会助长不法分子的行为,使自身合法权益再次遭受损害。既不能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使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既使不法分子受到惩罚,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生活回归正轨。√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思考:青少年能为法治中国建设做些什么?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治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讲授新知认真学法自觉守法用法维权捍卫法律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讲授新知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笔记4.如何做到依法办事?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是什么: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①人民角度;②国家角度;③法律角度; 青少年角度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原因要求课堂小结1. (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至12月,教育部举办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将法治实践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这样的规定可以( )A.保证学生守法 B.提升法治素养C.杜绝学生违法 D.培养高雅情趣B随堂练习2.(2023·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放学后,某中学生黄某某在商店购买文具时,一名陌生人向其发放基督教宣传单,并邀请她加入微信群参加他们的线上活动,该同学应当( )A.立即添加微信并加入微信群参加活动B.立即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并组织同学积极参加C.果断拒绝,拨打110电话报警或向民政部门举报D.虽不添加微信,但收下宣传单向同学散发C随堂练习4.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一观点强调( )A.法律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器C.法律真正铭刻于人们的内心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随堂练习5.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不断发生,个别未成年人依仗自己是“未成年人”的身份,总是想去试探法律的边缘。央媒发声: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从法律角度启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主动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②依法行使权利,学会自我保护③严惩校园霸凌者,维护校园安定④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减少校园霸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A国家角度、与题意不符国家角度、与题意不符随堂练习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C随堂练习7.党的二十大强调: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构筑法治国家,人人都要公正、文明、严格执法B.未成人要敢于不惜一切代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C.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侵害时,唯有诉讼才公道D.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遇到找法、解决问题靠法D随堂练习新学期要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 法律与我们同行(同步课件).pptx 奉法者强则国强.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