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历史现象(学生版)1.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2.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盛世滋生图》(局部)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3.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表)。这可以印证( )A.洋务运动影响温籍学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 D.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4.一千多年前绍兴古纤道上的块块青石,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 )5.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6.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7.“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当时( )①江浙地区棉布产量增加 ②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③丝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④湖州地区蚕桑业兴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1789年,巴黎咖啡馆内反政府的言论日趋激烈,攻讦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册子广泛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情绪正在酝酿 B.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C.君权神授思想被普遍认可 D.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12.2021年,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B.我市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C.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难以协调 D.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工作的中心13.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14.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①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文人注重哲学思考16.材料二:宋朝,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上商道-一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1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表现。17.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 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自[美]弗兰克 萨克雷、约翰 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2)综合材料论证“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历史现象(教师版)1.胡腾舞是石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流行的一种舞蹈。在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至唐代时更加流行。据此推测,唐朝时期(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C.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杂剧已经形成并传入南方【考点】历史现象:盛唐气象,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答案】C【解析】A.北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B.题干体现不出与朝鲜半岛交往十分密切,排除B。C.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在音乐等方面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C符合题意。D.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南北统一后,杂剧传入南方。故选:C.2.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盛世滋生图》(局部)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考点】历史现象: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唐朝中期,排除A:《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不能说明清朝前期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排除BD。故选:C。3.1920年初,郑振铎等温籍学生返乡创办《新学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见表)。这可以印证( )A.洋务运动影响温籍学生 B.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 C.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 D.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考点】历史现象: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据题干可知,《新学报》刊发的主要文章有《破除社会阶级》《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达自由的路》《中国妇女的解1放问题》《社会化的教育》《可造的世界》,这些文章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这说明新文化新思想得到传播。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不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早期党组织在浙南成立、俄国道路成为青年共识,排除CD。故选:B.4.一千多年前绍兴古纤道上的块块青石,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 )A.勾践的卧薪尝胆 B.秦始皇东巡会稽 C.隋朝大运河开凿 D.经济重心的南移【考点】历史现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由材料"古纤道始建于815年"并结合所学知,块块青石见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D正确:"勾践的卧薪尝胆”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排除A;"秦始皇东巡会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隋朝大运河开凿"属于隋炀帝时期的历史信息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5.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考点】历史现象:总统取代皇帝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A."握手取代跪拜"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A.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属于思想文化变化的内容,排除B.C.据材料"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及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总统制取代了皇帝制,故C正确。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属于近代教育的变化,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考点】历史现象:五四运动爆发时的三罢现象;五四爱国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A.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C.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排除C。D.据材料"民国八年六月”“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7.“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由“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主的化学工业产生与发展,以电报为代表的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8.如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历史现象: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年来我国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发展等相关知识,注意柱状图的正确识读。根据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可知,从2017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3.42万亿、2.46万亿、1.45万亿;2020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4.29万亿、3.39万亿、1.92万亿。我国的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无法从图示中反映出来,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年来我国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发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当时( )①江浙地区棉布产量增加 ②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③丝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④湖州地区蚕桑业兴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明清科技的成就及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科技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湖州地区蚕农改良过的丝车性能优越。这反映当时丝织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湖州地区蚕桑业兴盛。题干材料与棉布无关,不能说明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历史现象: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据所学知识可知,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11.1789年,巴黎咖啡馆内反政府的言论日趋激烈,攻讦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册子广泛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大革命情绪正在酝酿 B.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C.君权神授思想被普遍认可 D.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考点】法国大革命所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根据题干材料“1789年,巴黎咖啡馆内反政府的言论日趋激烈,攻讦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册子广泛流传。”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情况。人们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对政府的厌恶,反政府的情绪高涨,说明法国大革命情绪正在酝酿,A符合题意;明治政府提倡“文明开化”与1789年不符,排除B;君权神授思想如果被普遍认可,就不会出现反政府的言论,排除C;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是1861年美国内战前的背景,排除D。故选:A。【点评】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2.2021年,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B.我市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C.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难以协调 D.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工作的中心【考点】历史现象:现代社会生活美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题干现象体现了丽水市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A与题干材料无关,CD说法错误,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考点】历史现象: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洋务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江南制造总局”。由材料信息“江南制造总局”可知,这与洋务运动有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14.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①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 ②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③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 ④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历史文献:《茶经》;历史现象:唐朝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知道《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陆羽生活在唐朝,排除①③。故在完成《茶经》期间,陆羽可能看到②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文人注重哲学思考【考点】历史现象:宋代政治、文化中心南移 ;历史因果关系: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和丽水宋代考取进士人数最的因果关系;多宋代的社会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据题干“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故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6.材料二:宋朝,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上商道-一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1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表现。【考点】历史现象:宋朝“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答案】表现:对外贸易量大;海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解析】根据材料“宋朝,中国的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可得出对外贸易量大;根据材料“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可得出海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根据材料"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可得出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17.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 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35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自[美]弗兰克 萨克雷、约翰 芬德林主编的《世界大历史》(2)综合材料论证“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考点】历史现象:工业革命的奇迹和野蛮现象。【答案】奇迹表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野蛮表现: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解析】综合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即可,如工业革命创造了奇迹的表现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野蛮的表现为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历史现象(学生版).docx 7.历史现象(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