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共4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件(共4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逻辑与思维》知识框架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的运用
逻辑与思维
总论: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
分论:科学思维的必要方法之----逻辑思维方法
分论:科学思维的必要方法之----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一目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第二目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性质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种类、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
3.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自主学习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一目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导入新课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位牧民以蓝天为幕拍摄蓝底证件照冲上了热搜。视频中,牧民以蓝天为幕布拍摄了一张“纯天然”蓝底证件照。网友们在线表达了羡慕之情!
纷纷留言:
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
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这个视频真是最好的旅游宣传片!
这里肯定没有雾霾污染。
思考:如何认识以上几个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1.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
2.这个“野生照相馆”值得一去。
3.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4.这里肯定没有雾霾污染。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又称“直言判断”。
1.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
2.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3.这个视频真是最好的旅游宣传片!
4.这里肯定没有雾霾污染。
断定“祖国的蓝天”具有“美丽”的性质。
断定“这里”不具有“雾霾污染”的性质。
断定“呼伦贝尔草原的六月”具有“最美的时节”的性质。
断定“这个视频”具有“旅游宣传片”的性质。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3.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组成。
①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②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数量)
③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④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所有的 草原 都是 美丽的。
主项
联项
量项
谓项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共青团员。
处于语句主语位置
处于语句宾语位置
“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有、无、是、不是,有的场合可省略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这个苹果很甜。(联项省略)
1.长期熬夜不是好习惯。
2.教室里没有人。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量项: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等,可以省略
量项:有些、少数、大部分等,不可省略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
1.所有的草原都很美。
2.人都会死。
3.一切商品都有价值。
1.有的同学写的不认真。
2.大部分地区都有降雨。
3.少数大学生是党员。
1.这道题好难。
2.李白是诗人。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无量项,主项通常用“这个、那个或“单独概念”一般不需要量项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3)任何事物都是“质”与“ 量” 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从质与量的结合上: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SAP
特称肯定判断:SIP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SEP
特称否定判断:SOP
单称否定判断
对于性质判断,设主项为S,谓项为P,六种性质判断可以这样表达:
(1)全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AP,简写作A。A的含义是“所有......都是……”。
(2)全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不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EP,简写作E。E的含义是“所有……都不是……”。
(3)特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IP,简写作I。I的含义是“有......是......“。
(4)特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有S不是P" ,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OP,简写作O。O的含义是“有……不是……”。
【知识拓展】性质判断的字母表达形式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所有
有些
有些
商品
真理
中学生
中学生
许海峰
这个人

不是

不是

不是
有价值的
一成不变的
共青团员
球迷
运动员
小学生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量项
主项(S)
联项
谓项(p)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种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
“质”与“量” 的结合上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例: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
例:有些中学生是球迷。
例: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例: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例: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例: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强化练习
小组合作: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以下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
强化练习
从质与量的结合上看,下列性质判断的判断形式相同的是( )
①有的物品是有价值的
②有些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④小潘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中学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4)补充:误用多重否定。
例:
1.是梅西的粉丝。(缺主项)
2.所有的人都是。(缺谓项)
3.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4.有些雾霾严重的地方是亟需治理的。(量项使用不当)
5.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误用多重否定)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二目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解析:最少有四人。就最小那个辈分的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祖父
孙子
父亲
叔叔
一位
一位
探究与分享33页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关系判断的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他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比小华高两届。
中国与美国存在贸易摩擦。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3.关系判断的组成: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三部分组成。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量项
量项
关系项
第二关系者项
第一关系者项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项;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3.关系判断的组成: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三部分组成。
中国 与 美国 存在贸易摩擦。
第一关系者项
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项
小明 比 有些 同龄人 个子高。
第一关系者项
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1)对称性关系——两项对象间的关系
①对称关系: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仍然成立。(反过来也对)
例如:
甲与乙是好朋友。
乙与甲也是好朋友。
A
B
有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如:同学关系、朋友关系、邻居关系、同事关系、相同关系等。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1)对称性关系——两项对象间的关系
②反对称关系: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一定不成立。(反过来一定不对)
例如:
甲比乙高两届。
乙一定不比甲高两届。
如:大于关系、晚于关系、多于关系、高于关系、侵略关系、剥削关系等。
有某关系
A
B
没有某关系
x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1)对称性关系——两项对象间的关系
③非对称关系:如果两个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将这两个对象位置互换,此种关系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例如:
甲认识乙。
乙可能认识甲,也可能不认识甲。
A
B
有某关系
可能有、可能无有某关系
如:认识关系、尊重关系、喜欢关系、信任关系等。
请判断以下是什么关系判断:
1.小明和小华是同学。
2.小明比小华岁数大。
3.小明信任小华。
小华和小明是同学。
小华比小明岁数大。
小华信任小明。
一定成立—对称关系
一定不成立—反对称关系
不一定成立—非对称关系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比如: 诉讼关系中被告、原告换位置、老师与学生、长辈与晚辈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2)传递性关系——三项(含三项)以上对象间的关系
①传递关系:在三个对象中,如果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某种关系,那么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一定具有这种关系。(跳过B,AC关系也成立)
例如:
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那么甲的岁数也比丙大。
A
B
有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如:比…大小多少重轻;小于或大于;在…之前或后;早于或晚于;相等关系;平行关系等。
C
有某关系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2)传递性关系——三项(含三项)以上对象间的关系
②反传递关系:在三个对象中,如果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某种关系,而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一定不具有这种关系。(跳过B,AC关系不成立)
例如: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那么甲一定不是丙的父亲。
A
B
有某关系
C
有某关系
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等辈分关系。
没有某关系x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2)传递性关系——三项(含三项)以上对象间的关系
③非传递关系:在三个对象中,如果第一个对象和第二个对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第二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之间也具有某种关系,而第一个对象和第三个对象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跳过b,ac关系可能成立)
例如: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那么甲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
A
B
有某关系
可能有某关系,可能没有某关系
C
有某关系
如:喜欢、信任、朋友、同学、战胜等关系。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对称性关系 甲与乙是好朋友。
甲比乙高两届。
甲认识乙。
传递性关系 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a
b
有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无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a
c
b
a
c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b
a
c
有某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
总结要点
要点一:一般而言,
对称关系是两者之间,传递关系是三者之间。
要点二:
反(对称关系、传递关系):绝不可能
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有可能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区分以下关系判断的种类?
1.小明和小华是舍友。
2.红队战胜了绿队,绿队战胜了黄队。
3.资本家剥削工人。
4.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5.张三信任李四。
6.甲坐在乙的前面,乙坐在丙的前面。
对称关系
非传递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强化练习
下列关系判断中属于非对称关系的有( )
①小张与小李是朋友
②老张比小张大20岁
③小明喜欢小华
④小明敬佩鲁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课堂小结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2.性质判断的含义
3.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量主联谓
4.性质判断的分类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2.关系判断的含义
3.关系判断的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4.关系判断的分类
对称性关系:对非反
传递性关系:传非反
根据质:肯定否定
根据量:全称特称单称
根据质与量的统一:6种
5.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关系的意义
课堂检测
1. 全称判断,断定一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其形式是:"所有S是(不是)P"。下列属于全称判断的一组是( )
①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一些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没有症状
③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④钱海军是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优秀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检测
2.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中对各类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 张成是李霞的老师,李霞是周玉的老师 非传递关系
② 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 对称关系
③ 陈小光认识张焕宇 反对称性关系
④ 张华是张橙的亲哥,张橙是张达的亲哥 反传递关系
课堂检测
3.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明的政治成绩比小华的政治成绩好。——对称关系
②昆仑山高于五台山,五台山高于中条山。——传递关系
③小明十分佩服小华的球技。—— 反对称关系
④我在你前面5分钟来的,你在他前面5分钟来的。——反传递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检测
4.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这里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称为( )
A.传递关系
B.对称关系
C.反传递关系
D.反对称关系
D
课堂检测
5.“宴席上所有的同学都是安徽人”。这个判断的主项是( )
A.宴席上的同学
B.宴席上所有的同学
C.同学
D.宴席上
C
课堂检测
6.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
③高二(8)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
④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