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三框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一目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第二目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第三目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了解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包含联言判断推理、选言判断推理和假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正确进行复合判断推理,练熟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合理进行演绎推理。
1.掌握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的推理依据、分类和有效推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理解遵循演绎推理规则和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自主预习提示
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1、联言推理的原因、含义和推理方式
2、选言推理的原因、含义、分类和推理方式
3、假言推理的原因、含义、分类和推理方式、作用
4、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第一目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联结项
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至少2个)
常见:
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
当且仅当,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有助于将多种情况综合起来、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使思考更周密,判断更恰当
结构
组成
含义
真假关系
意义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温故知新P37
1.必要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合成式),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分解式),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
2、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全真才真,一假则假
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P37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01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3.联言推理的形式
形式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举例
合成式 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p(真) q(真) p并且q(真)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
分解式 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 警察职业是神圣的,光荣的,危险的
所以,警察的职业是神圣的。
所以,警察的职业是光荣的。
所以,警察的职业是危险的。
p且q
q
01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以下联言推理,哪些是合成式,哪些是分解式?
(1)曹操是政治家,曹操是文学家,所以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
(2)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和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
人不适用于死刑,所以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3)我们要减少污染,我们要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我们将减少污染和解决失
业问题。
(4)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
合成式联言推理
分解式联言推理
合成式联言推理
分解式联言推理
1、“白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红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黄色的花让人赏心悦目,所以,白色、红色、黄色的花都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一个
A. 相容的选言推理 B.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C.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D.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2. “毛主席曾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学点语法修辞,要学点逻辑,要学点文学,要学点自然科学,所以,我们当干部的要学点逻辑知识。”这是一个
A.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B. 相容的选言推理
C.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D.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c
c
牛刀小试
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小郑说:“要不断地努力奋斗,活到老学到老。”小刘说:“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老师说:“你们的观点都是对的,结合起来会更好: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
老师的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小郑:成功的心态要不断地努力奋斗,活到老学到老。
小刘:成功的心态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走过的每一步。
老师: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
正确
因两同学的话都成立,老师将两句话合起来说也成立。
①从联言判断的定义来看,它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②从其逻辑性质来说,在联言判断中,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探究与分享
第二目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联结项
选言支(至少2个)
常见:
日常语言表达中,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有助于表达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不能误用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结构
组成
含义
真假关系
要求
意义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为假
温故知新P38
传说,一位农夫曾被恶人诬告,被判了死罪。按当地的习俗,即将被处死的人可以用抓阄儿来碰碰运气。抓到“死”阄儿,必死无疑:抓到“生”阄儿,可以赦免。恶人不想让农夫活下来,买通制阄儿的人,把两个阄儿都制成了“死”阄儿。农夫的一个朋友得知消息后,悄悄告诉了农夫。到了抓阄儿的那天,农夫随便抓出一阄儿,放进嘴里吞了下去 他请求行刑的官吏查看剩下的阄儿......
农夫要么抓到“生”阄”,要么抓到“死”阄,
现在剩下的是“死”阄,
所以,农夫抓到的不是“死”阄,而是“生”阄。
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推理
思考:请你运用推理知识,说说农夫的推理过程。
探究与分享
1.必要性: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多种多样,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每种情况都通过实践来认识,这就需要运用选言推理,在事物诸多可能情况中作出某种选择。P53-1
2.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3.种类: 相容的选言推理 和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①推理依据: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②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1)相容选言推理
(否定了一个选言支,就可以肯定剩下的选言支,因为不能全假)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P或者Q
非P (否定)
Q (肯定)
否定肯定式是有效形式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示例评析:P53例1
补例2:他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他没有营养不良。 (否定)
他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肯定)
◆示例评析:P53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
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肯定)
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否定)
这个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为什么?
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形式。
不正确。因为可以全真
③不正确的推理结构: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例1:同学们可以加入篮球队或者排球队。
张宁没有加入了篮球队。
所以,所张宁加入了排球队。
例2:同学们可以加入篮球队或者排球队。
张宁加入了篮球队,
所以,张宁没有加入排球队。
否定肯定式
肯定否定式
否定
肯定
肯定
否定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2)不相容选言判断
①推理依据: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不可能全真或者全假。
②正确的推理结构(有效式)
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
P(肯定)
非Q(否定)
某个实数,要么它是有理数,要么它是无理数,
这个实数是有理数 (肯定)
所以,这个实数不是无理数 (否定)
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它断定了实数的两种性质,任何实数不可能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第二个前提肯定了其中一种性质,结论就必然要否定另一种性质。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示例评析:
要么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么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定)
所以,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肯定)
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不相容选言判断,它断定了这两种情况是不可能同时共存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其中一种可能性,结论就可以必然地肯定另一种可能性。
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非P(否定)
Q(肯定)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同学们要么选择偏物理,要么选择偏历史,
张宁选择了偏物理
所以,张宁没选偏历史。
同学们要么选择偏物理,要么选择偏历史,
张宁没有选择偏物理
所以,张宁选择偏历史。
肯定否定式
否定肯定式
肯定
否定
否定
肯定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标准 根据选言前提各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相容关系
相容的 选言推理 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无效式)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
归纳总结:选言推理结构总结
02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第三目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
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假一真则假,全真全假皆为真;
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结构
组成
含义
真假关系
实质前提
“如果...那么...” “只有...才...”“...当且仅当...”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温故知新
3.种类: 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2.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1、必要性: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注意:1.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一定同真假;
2.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如果原命题无法直接判断,可有反向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 p,则 q
逆否命题:若 q,则 p
补充: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原命题:若他是北京人,则他一定是中国人
逆命题:若他是中国人,则他一定是北京人
否命题:若他不是北京人,则他一定不是中国人
逆否命题:若他不是中国人,则他一定不是北京人
①推理依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前推后)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下雨p 地湿q 真假值(如果p,那么q)
A.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肯前必肯后)
B.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后必否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如果李某不做完这项工作,李某就不能离职。
李某没有做完这项工作,
所以,李某不能离职。
肯定前件式
如果李某不做完这项工作,李某就不能离职。
李某做完了这项工作,
所以,李某能离职。
否定前件式
如果李某不做完这项工作,李某就不能离职。
李某离职了,
所以,李某做完了这项工程。
如果李某不做完这项工作,李某就不能离职。
李某不能离职,
所以,李某没有做完这项工程。
否定后件式
肯定后件式
练一练:
思考:分析以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
教材P54探究:
张经理:“不做完这项工作,你就不能离职。”
李某做完了这项工作,要求离职。经理不同意。
推理:
李某是否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
员工不一定能离职。
李某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
(作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不做完这项工作,你就不能离职”
“做完了这项工作”(否定前件)
“你就不能离职”(后件不一定)
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
李某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
(作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做完这项工作,你才能离职”
“做完了这项工作”(肯定前件)
“你能离职”(后件不一定)
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
①推理依据: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后推前)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满18岁p 有选举权q 真假值(只有p,才q)
A.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否前必否后)
B.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肯后必肯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患者甲没有接受做手术,
所以,患者甲的疾病不可能治愈。
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患者甲接受了做手术,
所以,患者甲的疾病一定能治愈。
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患者甲的疾病没有治愈,
所以,患者甲没有接受做手术。
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
患者甲的疾病治愈了,
所以,患者甲接受了做手术。
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练一练:
思考:分析以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
①推理依据: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同真,同假)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充要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被2整除p 是偶数q 真假值(当且仅当p,才q)
A.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有前必有后)
B.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有后必有前)
①推理依据: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同真,同假)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充要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被2整除p 是偶数q 真假值(当且仅当p,才q)
C.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无前必无后)
D.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无后必无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
真假共存必为假
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没有一个角是90度,
所以,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三角形没有一个角是90度。
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
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
练一练:
思考:分析以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
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
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 √ √
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 √ √ √ √
【知识整合】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4. 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
5. 演绎推理的要求
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体现着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思维实践而认识到的。违背演绎推理的规则就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03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合成式
分解式
相容的选言推理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含义
方法
含义
方法
含义
方法
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前提全部联言支真推出结论联言判断真
前提联言判断真推出结论联言支真
否定肯定式
否定肯定式
肯定否定式
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前后件同真假为真
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全真即真,一假则假
课堂小结
D
1.某学校组织学生分批前往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需要选派学生干部担任领队。在符合条件的多名学生干部中,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受到大家关注。甲、乙、丙三位老师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甲:如果选派小张,就要选派小李
乙:或者选派小张,或者不选派小李
丙:只有选派小李,才不选派小张
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
A.选小李,不选小张 B.选小张,不选小李
C.两人都不选 D.两人都选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B
2.以奋斗启航,以劳动圆梦。“95后”技术员小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传承劳模精神,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小廖这句话中包含的推理形式有( )
①联言推理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C
3.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一定盛满“时代情感”,如反映我国不同时代变化的《春天的故事》《常回家看看》《孤勇者》,不知触动多少人的心。流行音乐的创作,必须注重续接文化根脉且反映时代脉动,如此,流行音乐方能在人们心灵深处扎根。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不好的流行歌曲,一定没有盛满“时代情感”
②没有盛满“时代情感”的流行歌曲,不可能是好的
③在人们心灵深处扎根的流行音乐,其创作都反映了时代脉动
④注重续接文化根脉且反映时代脉动的流行音乐,定会在人们心灵深处扎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4.“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于上述判断,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①只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
②只有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如果改变了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如果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A
5.自1446年建成之日起,广济桥一直是湖南、广东、广西经贵州往云南、四川的交通要道。“虽然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但广济桥至今依旧坚固如初,从未坍塌。”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A.广济桥不但从未坍塌,而且依旧坚固如初
B.广济桥要么经受洪水冲击,要么坚固如初
C.只有经受多次洪水冲击,广济桥才会出现坍塌
D.只要广济桥出现坍塌,就说明其受到洪水冲击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