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
唯物论
唯物
辩证法
认识论
回答如何认识世界(探索认识的奥秘)(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怎么样(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的主要内容
社会历史观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第五课)
价值观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第六课)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
辩证法
总特征
根本观点
实质与核心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
系统优化
量变与质变
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分为二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口增加
大户型房屋需求增加
缓解老龄化
未来劳动力增加
生活成本上涨
房价
上涨
资源需求变大
年轻人压力增大
“三孩政策”的影响
思考:上述图文体现了什么?
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知识拓展:联系与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只有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酸雨的形成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
自然界存在普遍联系
建材
建筑行业
机械制造业
物业管理
装修
家具
家电
交通
房地产业
人类社会存在普遍联系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人的思维存在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 【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联系是既然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呢?
比如你与印度洋里的一条鱼有联系吗?为什么?
没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
——联系具有条件性
易错易混:
1.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强调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总体看状态)
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强调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具体看条件)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主观臆造、也不能被消灭或隔断、否定或强加)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是客观的 【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化”特点)
都是客观的
(1)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2)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
(3)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分类
(联系与实践的关系)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
判断:哪些是自在事物的联系,哪些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666,888——顺顺顺,发发发
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蝙蝠与病毒
人类破坏雨林,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出现
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三地之间联系密切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不是联系
不是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
脑筋急转弯
米的妈妈是谁?
花——因为花生米
蝶——因为蝶恋花
米的爸爸是谁?
米的外婆是谁?
妙笔——因为妙笔生花
思考:这些人为“创造”的联系是哲学上说的联系吗?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属于主观臆造联系,没有经过实践,不具有客观性。
不能到校上课
因为疫情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上网课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关于联系客观性的表达应注意:
①可以说建立具体的联系或创造(具体的)某种联系。
②不能说创造、消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所谓主观臆造的胡乱联系根本就不是联系)
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吗?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2)联系是客观的 【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理内容】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注意: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强调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思考:看看以下的情况是属于哪种联系?
1.鱼儿离不开水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守株待兔
5.牵一发而动全身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因果联系
好or坏?
如果是久旱逢甘霖,是好事;
如果是下久了造成连续不断的洪水,是坏事。
启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2.联系的特征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强调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原理内容】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
1.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总结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观) 启示(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 求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互相区别
① 含义不同
含义不同
整体
部分
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数量
空间
时间
数量上看它是一
数量上看它是多
a.整体居于主导的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b.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如:钟表上的一颗螺丝不具备计时功能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班级由学生个体组成)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决定成败)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覆巢无完卵、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强调部分)
(强调整体)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
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三亚市→海南省→中国→全世界)
总结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强调整体:
(2)强调部分:
判断: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即:1+1<2。
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1)在做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选择题时,要注意一些错误观点,如: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构成整体时;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推动整体的发展:会影响,不一定是推动;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2)在做有关整体和部分关系的非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
细节提醒
请帮农夫解决问题
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
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
1.农夫带着羊首先过河,农夫回来;
2.农夫与狼过河,农夫与羊回来;
3.农夫搬白菜过河,农夫回来
4.农夫与羊一起过河。
系统优化
2.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如:人体系统、教育系统、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机构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每一个系统或体系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意区分】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的基本特征
③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 整体性
② 有序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
打比赛要注意配合
发挥每个队员的专长
结果: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着眼整体性
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总结3: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和“整体部分”通用)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树立全局观
立足整体
重视部分的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特征
多样性
普遍性
客观性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固有联系,切记主观随意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含义
地位、作用、功能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含义
基本特征
方法论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梅花是在立春前后这样寒冷的季节开花的,可是,梅花是怕冻的,只要气温低至零下10℃以下,它就会被冻死,会被冻死,自古就有“梅不过江”之说。科学研究发现, 植物开花的意义就在于传宗接代。梅花之所以会在寒冷的立春前后开花,只因它的花 太小,也不鲜艳,若开晚了,就竞争不过牡丹等更大、更鲜艳的花,就吸引不了昆虫 帮它授粉,它就不能传宗接代。这说明( )
①自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意识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③科学研究赋予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④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课堂练习
2.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3.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飞机设计师通过研究蜻蜓飞行的特性和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这说明( )
①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带有人的意识痕迹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④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